分享

​啥?你心理学学这么久,居然还没搞清它的流派?

 逍遥文字语 2021-11-30

啥?你心理学学这么久,居然还没搞清它的流派?

作者 林洪亮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学派众多,纷繁复杂。大家在学习这门学科时,经常因对这些学派分不清楚,而感到头疼。今天,我就用一篇文章带大家看懂心理学的历史,及其它在发展中的主要流派,力图从宏观上帮助大家建立起这门学科的基本框架,从而更好的学习这门学科。

要想了解一门学科,就要先了解它的历史,心理学也是如此。艾宾浩斯曾经说过:心理学有一个悠久的历史,但却只有一个短暂的现在。说它历史悠久,是因为它在西方古典文明时期就已经有了萌芽,比如我们所熟知的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柏拉图提出的“知情意”观点,还有亚里士多德写的《论灵魂》,都是在这个时候被提出并撰写的。西方古典文明大概是在什么时候呢?它所处的时间,相当于是我们的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从这个角度来说,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的确非常悠久。

那么,我们又为什么说它短暂呢?这是因为我们在真正意义上,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心理学的时间,是发生在公元的1879年。是从德国的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算起的。这个时间是在处于世界的近代,这时我们的中国正在搞洋务运动呢。

我们现在去书店看心理学书籍,就会发现柜子上的书名琳琅满目。什么“管理心理学”、“色彩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恋爱的、社会的、认知的……眼花缭乱一堆,让人看完傻傻分不清这心理学到底是有多少种类?其实心理学是一门多专业,跨学科发展的一种组合学科。比如,它要和学习构成一组,就变成了“学习心理学”,它要和爱情组成CP,就变成了“爱情心理学”。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它不断融合,也不断发展。要想真正数清它有多少种类,估计也很难。但它虽然看似纷繁复杂,但也是有其规律可循的。从大的门类来说,它可分为“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类。

理论心理学,就是用来研究心理学的根本性质理论的。它包括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这些分支学派都是属于理论心理学部分。

发展心理学,简单来说,就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比如色彩心理学、咨询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这些分支学派都是属于应用心理学部分。

打个比方,二者的区别,就像是爱因斯坦和4S店,同样都是搞物理学的,但前者是搞相对论的,后者是搞修车的。

现代心理学门类众多,我们现在就挑几支主要的流派介绍一下。

1

第一支:构造心理学

构造心理学,代表人物有冯特,铁钦纳。

构造心理学是世界上的第一支心理学流派,创立于1879年,开山祖爷是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冯特。所谓的构造心理学,就是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激情状态三种元素,并用“内省法”的方式去分析这些元素的意识内容及其构造,这就是构造主义心理学。第一,他研究的对象是意识经验。第二,他提倡研究意识经验的方法是“内省法”。其实,内省法历史上早已有之。我们所知道的曾子就曾经说过: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这个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儒家内省法。但冯特老师的内省法却又与我们曾子的内省法有所不同。冯特在原来曾老师“反求诸己”理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人要把反省的内容用纸笔记录下来,然后在做实验时进行研究,这就是心理学内省法与儒家内省法的不同之处。

冯特这辈子除了创立了构造心理学门派外,还有其它别的成就。第一,他著作等身。

    据他女儿统计,冯特这辈子所著的书籍就多达500多种,确实够多的。其中最著名的一部是《生理心理学》,这部书籍出版也被称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第二,他门徒众多。我们心理学史上,几大流派的创始人与众多的心理学者,都出自于他的门下。比如机能主义学派的创始者詹姆斯,著名儿童心理学学者霍尔,智力二因素理论的代表人物斯皮尔曼等,都是我们冯老师的学生。然而有趣的是,冯老师与他这些学生们之间所持有的观点,都互相不认可,并经常公开吵架。这边的故事,我们先埋个伏笔,等下文详叙。

2

第二支:机能主义心理学

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詹姆斯,杜威。

机能主义心理学,兴起于美国的20世纪20年代。它是为反对构造主义的观点而创立的一门新的心理学派,其门派创始人是冯特的学生詹姆斯。詹姆斯是冯特的学生,但他和冯特老师的观点却大不相同。上一段我们说冯特认为:意识经验是由感觉,意象,激情状态三种元素构成,而心理学的任务就是通过内省实验的方法去研究这些元素。而詹姆斯却不怎么看。他认为意识元素并不是简单的元素划分,而是像水一样,是一个流动的过程,只要我们去关注自己的意识,他就会一直向前流动。而且詹姆斯还在冯特的内省法与实验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法,并且认为心理学应该注重现实,走向应用。简单点来说,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最大的区别在于:一、构造主义认为意识经验是由一系列元素构成的。而机能主义则认为意识经验是流动的。二、构造主义研究心理学是什么?而机能主义则研究心理学为什么和怎么办?

3

第三支: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是韦勒海默和苛勒等。

“格式塔”从表面上一听,就是个很装逼的词汇,不知道的还以为它是个什么塔。其实格式塔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神秘,它只是德语Gestalt的音译名。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完型心理学”。“完型”,就是完整,整体的意思。它和机能主义心理学一样,也是针对构造心理学的不足所提出的一种新观点,是构造心理学的死对头。完型心理学认为:人的意识并不是由单纯的几种元素构成,而是一个整体。观察意识首先要从整体入手,在去观察部分。举个例子:甲乙两个心理学者同时去看一朵花,甲说:这个东西是由花柄,花萼,花托等器官构成的一个组合物。而乙就会说:什么花托,花萼组成的,神经病,那就是一朵花。那么这两个人,前者的甲就是构造主义学派的,而后者的乙就是格式塔学派的。这就是两个流派之间的区别。

另外我们再说一个题外话,有了解过咨询心理学的都知道,心理咨询中有一种疗法叫“格式塔疗法”。但心理咨询的这个“格式塔疗法”与我们这里所说的格式塔心理学并不是一回事。“格式塔疗法”主张用“自我觉察”的方式进行自我治疗,它吸收了很多学派的研究成果。当“格式塔疗法”在国际上提出后,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还与开创“格式塔疗法”的学者们还为此吵过一架。当然,这是后话。

4

第四支: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华生,斯金纳。

接下来,我们要介绍一个新的学派——行为主义。这个学派就很厉害了。它被称为是心理学史上的“第一场革命”和“第一势力”。他兴起于20世纪的20年代,开创人是美国的华生(这个华生与福尔摩斯并没有半毛钱关系)。

我们之所以要把行为主义称为“革命”,就是因为它的兴起完全颠覆了原来旧心理学的理论主张,并创立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新体系,所以我们把它称之为“革命”。那它革的这个命不是别人,就是原来的构造主义心理学。不得不感慨,构造主义真的是一个好悲催的学派,自从建立后,就没少遭受大家的非议与排挤。好可怜的感觉……

我们上面一直在说,构造主义一直强调心理学要研究意识元素,而刚开始反对它的学派,也只不过是在“意识”的领域里,探讨它究竟是元素还是流动的?是部分还是整体的?总归都还是属于“意识问题”。而行为主义就不一样了,他一开始就否定了意识的存在,而且是完全否定。行为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从研究意识,转向研究行为,因为意识这种东西完全就不存在。而且研究方法的也不应该是内省,而应该是观察与测验。而观察与测验的目的就在于找出人的行为中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内在规律,这也是心理学最主要的研究任务。并且其开创人华生还认为:我们人的行为完全是可以通过学习去控制的,只要确认了刺激与反应间的运动关系,我们就可以培养出任何想要培养的人。所以这才有了华生的那句名言:只要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我都能把他们训练成任何一种类型的特殊人物。

5

第五支:精神分析心理学

精神分析心理学,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

一说起精神分析,大家立马就会想到弗洛伊德与《梦的解析》,在当今这个时代,不管懂不懂心理学的,只要一提这个学科,我相信大家第一反应最多的,应该就是弗洛伊德这哥们了。然后接着什么意识,潜意识,本我超我这些概念就都出来了。甭管知不知道是啥意思,反正提起来很装逼就对了。那我们说他为什么这么出名呢?其实很简单,因为弗洛伊德主张“性”。他认为人类一切心理活动和社会行为的最根本动力就来自于“性”。当时的西方社会还远没有现在这么开放,所以弗洛伊德这个观点一提出,就立马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很多人都在抨击他,但社会就是这样,你越抨击,越独特,就越有人关注,所以他也就自然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网红人物。精神分析学派的崛起,也被称为是心理学史上的“第二势力”!弗洛伊德就靠着他这惊世骇人的观点博了出位。没有办法,就是这么强大。

说到这里,我们顺便再说个题外话。弗洛伊德和构造主义的冯特,也是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第一,他们俩人的观点都没少受到世人的非议。第二,他们的观点也都受到了自己学生的反对,并且这些反对他们的这些学生,还都顺便创立了自己的学派。比如,弗洛伊德也有俩学生特别厉害,一个是阿德勒,一个是荣格。这俩学生也是都因为不同意自己老师弗洛伊德的观点,就先后离他而去,并自立了门户。前者的这个阿德勒创立了“个体心理学”,而后者的荣格创立了“分析心理学”。这两个门派在心理学界中,也都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力。

6

第六支: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是米勒和奈瑟尔。

认知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它是伴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出现的,所以它又被叫做“信息加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上,既不认同行为主义的只研究行为,也不认同构造主义的仅承认意识。它们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人的思维认知。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思维就像是一台电脑,外界对人的各种刺激,就像是电脑中的鼠标和键盘一样,是输入器。而人的各种反应,就像是电脑中的显示器一样,负责呈现结果。而心理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这台“思维电脑”的运行规律。简单点来说,凡是和注意、记忆、感知觉等有关的这些认知现象,都是属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比较出名的有两个,一个是米勒,我们在记忆中经常讲到的“瞬时记忆”和“7+2个组块”就是他发现并提出的。因为他对认知心理学开始研究的时间最早,所以他就被称为是“认知心理学的先驱”。而另一个是奈瑟尔,他因著有《认知心理学》一书,所以被称为“认知心理学之父”。

认知心理学在现在的心理学界中属于主流学派,而且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应用广泛,像机器人的制造,仿生肢的制作都离不开认知心理学。并且,它还与计算机组成了另一门新的边缘学科——人工智能。

7

第七支: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

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又有一支新的心理学派崛起了,它就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通俗点说,就是“以人为本”,它强调人的价值与人的发展。讲到人本主义,就一定绕不开马斯洛的“金字塔需求层次理论”。这个理论和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一样,也是快烂大街的了,现在不管是各行各业,貌似都能和它攀上点儿关系。甚至包括笔者当年打辩论赛的时候,都能听到好多辩手在比赛时引用这个观点,但遗憾的是,很多人对这个理论的理解都不是很好。

什么叫“需求层次理论呢”?简单点来说,就是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别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最底层的是“生理需求”,它包括:吃、穿、用、性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第二层的是“安全需求”,包括安全,稳定,远离恐惧等需要。第三层是归属与爱的需要,比如友情、爱情、归属感等。第四层是自尊需要,它包括自我尊重和受他人尊重。最高层的是自我实现需要,也就是理想的实现。后来随着理论的不断完善,马斯洛又在尊重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中间,又加了个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一般来说,人对于这几种需要的满足,就像是从高到低的阶梯一样,低层次需求满足后,才会出现高层次需求。所谓“仓禀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也有部分人是可以从低层次需求,直接跨越到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的,比如我们熟悉的屈原,文天祥等人。他们可以为了一个主义,一个国家,而去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正所谓: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说的就是这种人。

但是人本主义也有它的局限性所在,比如它的好多概念就很难有一个准确的界定。比如他说的“自我实现”,这个概念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再比如“高峰体验”这个词,他也没办法做出准确的衡量。总之这些概念很模糊。当然,这些批评并不影响它的发展,因为人本主义影响巨大,所以它的兴起,又被称为是心理学史上的“第三势力”。

8

总结

    心理学虽然历史短暂,但却门派众多。要想短时间的搞清它的发展过程及流派观点,并不容易。笔者希望通过宏观的描述和浅显的语言,帮助大家更好的理清这些知识脉络。学艺不精,才疏学浅,文中如有不当之处,还望行家不吝赐教。

                       编辑 黄瑶

注:图文无关,图是网上找的与心理学有关的图片。

作者简介:林洪亮,字子泉,福建泉州人;生于1997年3月1日;性别男,爱好女,多次中过“再来一瓶”等重大奖项,喜好历史,阅读,相声;个人座右铭: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