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溯性嫉妒:为什么他的前任总让我怒火中烧?!

 昭德心理官方 2021-11-30


每当情绪陷入低谷时,总有人劝解道:看开点,没有什么是看不开的。

其实,大多数能看开的事情,往往是那些由不可扭转的客观事实确定下来的:比方说我们知道马上有颗小行星要撞击地球,啥招都不好使,那有啥看不开的?


看不开的人,好比迷失在米诺斯迷宫的异乡人——绕不出来,反而与无可挽回的悲剧越缠越紧。

尤其是谈情说爱的年轻人,更容易在心上系一串死结。

有一种死结堪称完美的否决循环:我和TA在一起之后,才发现原来TA还有过好几个前任。

我反复尝试劝说自己,在爱情的战场里,历经硝烟和炮火洗礼,没有人会是一张白纸。

秋风萧瑟中,我们手牵着手跨过枯枝落叶,踩踏出簌簌的声响,清澈的池水旁边一片肃杀之气,却让两颗心颤抖着找寻彼此,贴得更紧密;

到了初冬时节,牛皮靴在薄冰上行走,崩溃四散的冰碴子发出巧克力掰碎的清脆咔哒声,我们一起喂食小松鼠和流浪猫,严寒中孕育深切的爱意。


是的,这是属于我们的回忆。但难免TA和前任也曾拥有过。

我不是唯一,我也不是TA的第一个。

这种纠结导致了深刻的抑郁和疯癫——难以遏制肆意滋长的想象,在心灵防线上往复冲杀、践踏。一旦陷入,就很难脱身。

温暖心房的影视剧,适口充肠的下酒菜,营造亲密关系的感情书籍,都难以消解我的“心头之恨”。忍受不了反复的追问,再多的细节只能吞噬掉枕边人的温存。

绕不出来了,这是何等的嫉妒,让我怒火中烧。


回溯性嫉妒:
一种杀伤力极大的情感洁癖


生活中我们常能观察到有洁癖的人:去厕所时不愿用手直接触碰门把手,得用一片纸巾隔开;从不使用餐厅提供的非一次性碗筷,如果迫不得已,宁可不吃;跟同伴去影院观影,也得自己备一张卫生纸垫坐在座椅上。

当然,道德上的洁癖患者,要讲究的地方就更多了。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道德洁癖反而是对抗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先锋和卫士。他们的存在,有积极的一面。

那么,情感洁癖呢?


如前文所述的情感洁癖患者,在当今社会实属不少,这和不断进化和改变的社会形态有关。

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古代、甚至近现代某些地区,婚姻关系的确立凭靠的是媒妁之言,“男婚女嫁,人之大伦”,成婚之前男女几乎毫无感情经历,“无恋爱婚姻”或者“婚后恋爱”是很多婚姻关系的真实写照。


相较于此前已经获得极大发展的物质生活作为基础,演化出更为开放的婚恋观和性道德,使得青少年的择偶、恋爱关系破裂、再恋爱的周转流程一再加速。

根据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在2015年发布的一项报告,我们惊讶地发现,对于出生年份早于1980年的人而言,初次性经验的年龄为22.17岁;而80后与之相差不大;90后则提早至19.78岁;95后则再次猛烈提前至17.7岁。

为了应对新时期下、尽早让青少年明晰自身所应扮演的角色,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世界各国纷纷提前了性教育的年龄段,下放至小学。


而前文所述的情感洁癖,有很大程度上正来自于传统观念和新式婚恋道德的激烈交锋。

在这种惨烈厮杀下痛苦不堪的,则是相当部分深陷“回溯性嫉妒”泥淖的青少年群体。


摆脱不掉的阴影:
温和的,也是强迫的


所谓“回溯性嫉妒”,是指在恋爱中对另一半的过去深感无奈、无力和不甘心,无法乘坐时光机去组织心爱的人与前任享有种种欢愉,嫉妒他们曾经夺得若干个“第一次”,而没有自己的参与。

这种“第一次”的体验是如此之深刻,以至于后面虽然换了人,但总是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当时的缱绻温存——灼热的嫉妒之火似乎要把抑郁的泥潭烧干了。

并且,最让人抓狂的是,这是已经发生的事实,不可能依照个人意志改写。

自责、悔恨、诧异、不解、挫败、质疑……虬结的心锁紧紧铐住恋爱关系中的双方,这种强烈的负面情绪绝非单纯的争论和倾听可以消灭。


回溯性嫉妒具有这样的特点:它是温和的,多数情况下,它如同一杯45℃的温水,比体温略高,但不至于烫手,但将这种水持续浇灌在心灵上,迟早会被它烫伤;

它又是强制性的,不由分说,不讲道理,场景越是私密和温馨,越容易激起溯流而上式的排查、拉网、反侦察、查户口,从理智上说,当事人很清楚自己不该如此,可从现实层面出发,这种刻意的压制反而会封死高压锅的最后一处宣泄出口、造成更大的隐患。

除开前面讲到的“温和”和“强制”,在心理学者斯托克尔看来,回溯性嫉妒还具有站位于价值体系的特征:我的嫉妒,从深层次讲是恋爱双方价值体系并不相容。

也许我更赞赏的是仙鹤般夫唱妇随、白首不渝的纯净;而你则崇尚自由奔腾、兴之所至的多元。我讲究从一而终,缘定终生;你追求见招拆招,活在当下。


两种截然相反的价值体系,发生缠斗是一种必然——这也是造成回溯性嫉妒的一大推手。

我们通常能见到的解决方案是:恋爱的一方历数另一方的情史,并痛诉另一方种种逾矩的行为,反复要求另一方作出保证,不断加深恋爱契约的效力,而另一方则软语安抚,求得一时缓和。

岂不知,一轮新的焦虑和刺激正在路上。


以流动对抗固着:
回溯性嫉妒的应对之道


其实,回溯性嫉妒最大的根源,来自于未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那么,什么是“发展的眼光”?


风物长宜放眼量——诗歌散文中描述景色,总有“移步换景”的手法,随着观察者角度的变化,饱览的自然风光也各有千秋,不拘泥于某一固定格局。

有个词叫“胶柱鼓瑟”,固执于某一格律的框架之下,会误以为自己、他人是僵硬的死物,不可移动和变通。

对伴侣的过去太过于执着,反映出来的恰好是“印记一旦打下便再也无法消除”的心态。

按此角度看问题,则凡是参与过伴侣过往经历的个体,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事实上,伴侣本身也是成长、流动的,所谓的“印记”也绝不是一成不变,相反,它的消亡和变迁速度远超你的想象。

要想把自己和伴侣从嫉妒之火中拯救出来,有如下几个手段不妨一试。

一个是以更为温婉柔和的方式进行信息交互,变“追问和质疑”为“温存和关注”。比起问“你的前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如问“你觉得从上一段感情经历中收获了什么”;
比起问“你还爱TA吗”,不如问“你觉得我怎么样”。

其实,正是种种过往,才将现在的TA塑造成一个深受你喜爱的个体;如非经历过风雨,TA的心智未必有如此成熟可靠。


其次,和TA一起经历更多新鲜事。值得被标记的“第一次”还有很多,人的经历如一本厚书,当书页内容积攒到一定程度,后面的印记反而会力透纸背,将前面的痕迹覆盖。

记忆宫殿的一砖一瓦都是我们亲手搬运、堆砌的,哪怕是和身边人故地重游,也可以用爽朗的笑声抹去旧日的阴云。

最后,要学会赞赏自己。我们之所以会爱上一个人,和某人保持亲密关系,其实是和TA在一起时,能够帮我们找到更好的自己。恋爱关系是相互成全,而非缔结某种从属契约。

我们理所应当着眼于自我成长,这种成长绝不能依靠追问和质疑得到确认,成长的标尺也绝不能依附于伴侣的应付和敷衍。


毕竟,恋爱的小船是轻快灵动、顺流而下的,“回溯”只会让双方感到痛苦和吃力。

[1] 杨婉秋,张河川. 对45名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的团体心理辅导[J]. 中国心里卫生杂志,2010.
[2] 胡涌,王辉健,章轶斐. 大学生性心理及恋爱心理类课程效果研究[J]. 中国性科学,2012.
[3] 欧阳文珍. 嫉妒心理及其内隐性研究[J]. 心理科学,2000.
[4] 鲍文慧,周广东. 恋爱关系中触摸和依恋对嫉妒的影响[J]. 心理与行为研究,202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