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裴高才:院士精神铸就院士摇篮——湖北黄陂走出八位院士,居内陆区县前茅

 裴高才文心飞翼 2021-12-01

右起中国工程院长李晓红在上海向陈松林颁发院士证-家属提供

      院士精神铸就院士摇篮。2021年11月30日,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晓红在上海向新晋院士陈松林博士颁发了院士证书。至此,湖北黄陂籍中科院与工程院两院院士达到了八位,每百万人之中的院士达6.95人,居内陆区县前茅。

裴高才在陈松林之母校长堰中学讲院士精神-胡炳基摄影、方毓华录相

       深秋的木兰山麓,中国工程院新科院士陈松林的母校、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长堰中学校园洒满了阳光,蓝天朵朵祥云映照着中小学的张张笑脸。笔者与胡炳基、周大望等诸君一道,应邀于12月1日上午前往该校,参加了长堰中学与长堰小学师生恳谈会。

胡炳基展示书法条幅

        陈松林出生于千年古邑黄陂之古代村落堰头会(今武汉市黄陂区王家河街长堰社区堰南街),在长堰新华小学(今长堰小学)、长堰中学完成中小学学业。1977年高中毕业当年,搭上恢复高考的头班车金榜题名,是改革开放以来或恢复高考制度后,直接从湖北黄陂走出的第一位院士,也是新时代从黄陂走出的第一位院士。


陈松林获中国科学技术奖


      作为乡贤“史记”的钩沉者与黄陂方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笔者用黄陂话向中小学师生开讲院士精神——由“鱼院士”陈松林胸怀国家、不断创新的开拓精神,以及造福人民的感恩情怀,讲到黄陂籍院士精神。

裴高才于陈松林母校长堰中学讲院士精神


        七十多年来,从湖北黄陂走出了八位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或院士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一个区县,黄陂的院士按每百万人之中的院士占有率算达到6.95人,居内陆区县前茅,但却无法同全国人均院士最多的江浙地区相比拟。仅宁波市2021年院士总数达120人,每百万人中达12.77,几乎相差一倍。

视察新疆农业的涂治院士

       这八位黄陂籍院士中,包括中科院院士治(1901-1976)、陈庆宣(1916-2005)、涂光炽(1920-2007)与田长霖(1935-2002,外籍)四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肖培根(1932-)、梁骏吾(1933-)、田长霖(1935-2002)、李 明(1936-)与陈松林(1960-)等五人。

钱运录给涂光炽(左)颁奖

    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的涂治博士,是黄陂也是新疆的第一位院士;他当年会同王震一道创办的八一学院,现更名新疆农业大学校园;田长霖博士1976年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也是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与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香港创新科技首任主席;涂光炽院士则是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与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肖培根又身兼俄罗斯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

上为肖培根院士

裴高才肖言刘芳向长堰中小学赠《无陂不成镇》《孝义感动中国》《“铸剑”先驱蔡以忱》

 笔者与八位院士或亲属有过当面交流或书信、电话交流,并将其主要业绩收入《无陂不成镇》全二册、《黄陂春秋》人物卷等乡贤“史记”之中。笔者的首部公开发行的版税作品,则是为科、工两院的外籍院士、著名科学家、教育家与社会活动家田长霖先生,撰写了叙介传主的首部长篇传记文学作品《田长霖传奇》(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6初版)《田长霖新传》(湖北教育出版社2015.6修订版)。

上:梁骏吾院士;下:裴高才著《田长霖新传》书影

    田长霖1984年5月返国祖国访问期间,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他因此当选中科院首批外籍院士,2000年6月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如今,院士精神已经扎根于黄陂热土。

      这正是:无陂不成镇,唯楚有松林;但愿今日桃李芬芳,明天是祖国栋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