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熙是张大千的恩师。张大千出家时,就是他力劝还俗的

 mengk4fz0yyf5h 2021-12-01

《画人传》~第406篇

曾熙是张大千的恩师。张大千出家时,就是他力劝还俗的

文/卢秀辉

曾熙(1861-1930),字季子,又字嗣元,更字子缉,号俟园,晚年自号农髯。衡永郴桂道衡州府(今衡阳市)人。

文章图片1

曾熙的父亲曾光垕,三十刚出头就去世了。曾熙刚刚一岁三个月。而长兄才十岁,仲兄才五岁,母亲刘氏只好搬去和嫂子李氏同住,以图帮扶。母亲靠缝补纺织,勉力支撑起家庭重担,她的贤惠贞洁闻名乡里。

曾熙六岁就入塾读书,他懂事早,知道母亲的不易,读书很发奋,加上他很聪颖,过目不忘,深得老师喜爱,以为日后必成可倚之才。曾熙弱冠之年,被衡阳官学补为廪生。光绪十四年,二十八岁的曾熙正式拜邓辅纶为师学习诗文。太平天国起义军驱驰江南时,邓辅纶募军筹饷,组成宝庆志同军100余人,自为统领,开赴南昌,助其父南昌知府邓仁堃守城,立有战功。曾国藩曾令邓辅纶、林恩源率军收复抚州,与太平军石达开部激战100余天,最后在崇宜战役中全军覆没。林恩源战死,邓辅纶虎口逃生。左宗棠感念其事,授浙江候补道员,留任督府幕僚,驻杭州。咸丰十一年,太平军攻杭州,巡抚王有龄丧生,邓乔装出城,步行乞食回乡。还乡后,闭门读书,并收缘中人为弟子。而是时曾熙已名闻三湘,以善隶书为人追捧,被人称为“三湘名士”。

文章图片2

光绪十七年五月,曾熙经湖南督学张亨嘉选拔,进入湖南校经书院深造,由是学业大进。在乡试中式第二名举人。光绪二十年七月,甲午战争爆发,深感国事艰难,觉得唯有投笔从戎,方为个人、国家出路。次年初春,从刘坤一军任幕府幕僚。1月初,盖平(今盖县)失陷,清廷“谕刘坤一进驻山海关”,16日大军出驻山海关抵御日寇。清军在海城、营口、牛庄、田庄台一带集结7、8万人,而日军在海城、盖平不过2万人。2月,清军曾四攻海城,均遭败北;3月,失去鞍山、牛庄、营口、田庄台等地。不到10天时间,清军6、7万人从辽河东岸全线溃退。此战一败,日本提出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曾熙与湖南生员一起参加了公车上书,为国请命,反对议和。

光绪二十一年,曾熙又会试不中,捐资为主事,在兵部就职。次年,曾熙返回湖南接母亲及妻儿入京。光绪二十五年,原配汤夫人病逝,留下儿女五人,最大的十五岁,最小的才年方七岁。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京城遭遇劫掠,慈禧携光绪远逃西安。京中大乱,各自适存,曾熙携全家出逃。奉母刚出都门,就遇抢劫。曾熙从小习武,体格强壮,遭遇劫匪他第一反应,背着母亲狂奔三日,竟然走到了天津。母亲对曾熙泣不能止,曾熙反而劝慰母亲,决定带家小先南返衡阳故里。返回湖南,谈何容易,携家带口,钱财尽失,路途遥远,前途迷茫。曾熙一路上小心伺候老母,无论多艰苦,无论多烦恼,面对母亲时永远是一副笑容。经百难千辛,终于回转家山。

文章图片3

光绪二十九年,曾熙到河南开封贡院参加癸卯科会试,是科为补试,会试通过再赴京城参加殿试。曾熙中式十五名贡士,殿试二甲进士,乃为兵部主事。光绪三十年,湖南巡抚陆元鼎奏请陆军部主事曾熙为湖南南路师范学堂监督。湖南南路师范学堂位于衡州,为曾熙衣胞之地。曾熙回乡后,从筹划到借用校舍, 乃至招生、教学,无一不亲力亲为,而且,完全以西式学校为之。设立理化、博物两科,聘请日本人教授专科,开有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及各科教授法、管理法和日文、英文等,一时具备。至宣统元年,曾熙一直服务于教育,在三湘大地赢得了威望,湖南省筹办咨议局,当选为湖南省咨议局副议长,谭延闿为正议长。

辛亥革命爆发后,曾熙绝意仕途,在家隐居,以写作著述为业。此时,湖南提倡“湘人自治”。曾熙和谭延闿私交很善,谭延闿向孙中山推荐曾熙出来任职,以助一臂之力。孙中山偕同谭延闿两度登门拜访,请他出来共襄国是,曾熙对时局很是失望,没有答应谭延闿,均力辞不出。母亲去世后,曾熙受李瑞清之邀赴沪挂牌鬻书以为生计。不久,湖南省组织参议会,有电来沪,敦促曾熙回湘任事,曾熙回电,坚辞不就。陈三立《曾农髯见寄一诗次韵答之》:

农髯搦管洒兰雪,兀兀穷年忘头白。

妙收众艺归自得,神凝造化沃内热。

安知二豪更侍侧,我窜穷山几苟活。

久无鲜鲙供缕切,日饱苦笋比遗蕨。

行箧尚搜髯水墨,光精不污龙战血。

况吐俊句跻三绝,死友独抗李文洁。

髯果来博猿鸟悦,为买泉明上京宅。

文章图片4

1919年,张大千投奔曾熙学习书法。中途张大千因未婚妻病逝,万念俱灰,到宁波皈依佛门。曾熙亲自前往宁波,细心开导劝说,还带张大千去黄山看枕石云烟。张大千感念师傅恩情,又回沪上学习书法。曾熙特意将张大千引荐至李瑞清门下,同列两人门墙。胡小石亦是如此,同列曾熙、李瑞清门下。曾熙初到上海,得李瑞清支持最多,而且在曾熙犹豫是否留在沪上时,又为李瑞清力劝,所以,曾熙对老友李瑞清心中充满感激,互荐学生,也就不足为奇了。曾熙为张大千取名为'爰',字'季爰'。1920年9月,李瑞清忽患中风而病逝,得年仅五十四岁。李瑞清家人口众多,包括他的侄子,全家四十余口靠他一支笔维持。故李瑞清身后家徒四壁,曾熙强忍悲痛,与李瑞清的侄子李健打理了他的身后事。曾熙在隆冬腊月冒着大雪,至南京牛首山墓地视察工程建设。每年曾熙都奔波于沪宁道上,凭吊李瑞清,为友之友谊,令人太息不已。

1930年入秋,曾熙患病,弟子张善孖、同乡魏绍殷与吴剑秋前来服侍。8月27日,病逝于家中,享年七十岁。张大千扶柩至恩师家乡,在墓旁筑庐,守孝一个月,尽孝子礼而去。陈三立《哭曾农髯》:

文章图片5

吾乡清道人,不屈破亡际。

黄冠变姓名,鬻书活夷市。

石交有农髯,颉颉同臭味。

高节与之并,又并擅绝艺。

道人蜕一瞬,坛坫续树帜。

坐振神翰誉,光价重遐裔。

灵根吐华蕤,雅咏杂嘲戏。

晚岁弄画笔,震发涎百辈。

古貌出蜃楼,中情率而挚。

奔命护死友,筑庵挹风义。

夙昔昵二子,忘形无轩轾。

踵过图书室,把玩祓浊秽。

别髯栖穷山,悃款递长句。

更许摹隐庐,悬影霰雪瘗。

尺幅滞邮筒,缠疾髯已逝。

天为晦光景,老愈孤氟类。

自诡超世怀,所偿注海泪。

烽燧穿一棺,衡云接哀吹。

曾熙专攻诗经、戴氏礼、公羊左氏春秋。曾熙为诗文大家,文风直追汉魏。著述颇丰,惜经年战乱,只留书名7种数十卷。著有《左氏问难》十卷、《春秋大事表》二卷、《历代帝王年表》二卷、《和陶诗》二卷及《书画谈艺录》、《诗集》、《文集》各若干卷。

曾熙晚年学绘画,倡书画同源之说,常取草篆行狎的笔意作画。与明末清初僧石涛、石溪、八大山人同一格调。晚年所作泼墨山水和墨梅,尤妙绝一时。他笔下的画作空疏简远,以胸怀出之,自有一番天地。陈寅恪《甲午元旦题曾农髯丈所画齐眉绥福红梅图》一首,诗云:

文章图片6

花枝含笑画犹存,偕老浑忘岁月奔。

红烛高烧人并照,绿云低覆镜回温。

新妆几换孤山面,浅笔终留倩女魂。

珍重玳梁香雪影,他生同认旧巢痕。

曾熙的书法造诣极深,与李瑞清并称“南曾北李”,与吴昌硕、李瑞清、黄宾虹并称“海上四妖”,与李瑞清、沈曾植、吴昌硕并称“民初四家”。他的篆、隶、八分、真、行,各体皆精。晚年作品更是方圆兼备,寓刚于柔,用笔藏转,婉畅多姿,有汉晋风骨,被尊为“农髯体”。他的八分直追蔡中郎,丝毫不让。曾熙研习北碑,但从不自囿,而能沟通南北、融会方圆。他作书严谨,一丝不苟。在艺术追求上近于康有为,他以魏碑和六朝墓志为书法正宗,不如沈曾植处,在于沈氏开拓性强、视点也高。曾熙是守成者,是以清代碑学传统为尚的守成者。

文章图片7

卢秀辉有《为曾熙农髯歌》一首,诗云:

国乱奔军头,快意向吴钩。

其名三湘间,隶书无人雠。

入幕边陲至,敌忾负剑游。

公车反议和,宁死还故丘。

背母逃山关,怆然归衡州。

民国屡征辟,视官如云浮。

瑞清邀将相,鬻书傲王侯。

从此沪市中,画案招客流。

书画换饭食,春秋诗文求。

独为农髯体,借此解百忧。

文章图片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