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社会工作生活的日子里之十/作者:哈永年/主播:紫寓

 博尚文苑 2021-12-02



试种甘草(下)

六月中旬,正值雨季,在征得科室领导同意后,我又回到敖汉旗种植甘草基地。记得播种那天中午天气突变,从西北方压上一片黑云,来势凶猛。同来的农民告诉我,这是沙尘暴来了,得赶快停止播种,要头朝刮风方向趴在草地上,双手抱住头部。他说着先趴在草地上了,我也模仿他的样子趴在了草地上。这沙尘暴说来就来,瞬间风沙扬起,刮得天昏地暗,没人敢抬头,根本就睁不开眼睛。大约十多分钟,风渐渐的小了。我与农民爬起来,清除身上的沙土,一同来到播种的耕地处,继续同大家播种。就这样用时三天,播种工作全部完成。

回到敖汉旗以后,我找到旗药材公司的领导,一同协商种植甘草田的事,商量结果一切都按原定方案办,我们按时付人工费用,他们负责日常管理。第二天,天空降了一场中雨,听当地人说,这是多年不见的喜雨,对甘草生长大有好处。一些熟悉的人与我说,这场雨是我带来的,预示着好运头。我知道这是大家开玩笑,不过这场雨确实及时,不到一周时间,甘草幼苗就长到七、八厘米高了。我心中高兴,盼望这些幼苗快快长大。可是没过两天,我就发现甘草幼苗打蔫了,严重的植株叶子已开始枯萎,我暗暗吃惊,认真观察起来,又过了两天,甘草幼苗开始枯萎死亡。我拔出幼苗的根系进行察看,没发现任何病灶。再观察甘草幼苗时,看见叶子背面全是腻虫(蚜虫),密密麻麻的,一片片嫩叶全被它咬食掉了。就这样没用几天,甘草幼苗就全部枯死了。原先都说甘草幼苗枯死原因是干旱造成的。此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幼苗枯死并不是全因为干旱,更主要还是虫害。所以种植甘草的初期,防治蚜虫才是保苗的关键。现在说这些全是后话了,当时只知道试种的80多亩甘草,就这样被一场虫害全部报销了……

试种甘草试验田就这样结束了,按照生产队长的说法,我们是科研单位,损失一点不算啥,可是种的如果全是粮食,80亩地秧苗全死,那可就惨了……

他说到这里话锋一转,又说道:在我们这里,根本不用人工种植甘草,满山遍野全是甘草,夏季牛羊吃的是甘草嫩叶,冬季烧柴都用甘草秧打把,全年的春夏秋三季,社员白天在地里干活、早晚就到草甸上挖甘草,每天挖甘草挣的钱比干一天活挣的还多。像我们这个小屯子,每年靠种地都得穷死,如果家中有个能干活的老人,就去挖甘草,比社员挣得都多,这事只能私下里说说,上边可不支持,上边说农民就要以粮为主,挖甘草是在搞资本主义……

生产队长边说边向我诉苦道:在我们这里干旱是常事,严重年头会颗粒不收的,社员忙活了一年,不但一分钱也挣不到,而且还得向生产队交钱,什么种子费、牲畜饲料费、农具费等等一大堆费用,上边也没法子,只能计账,折成工分,每日按一角五分钱计算,等到第二年收成好时再扣回来。

我听生产队长这么一说,就问他既然这么苦,社员们为何不搬走呀!没想到他的回答让我意外,他说:往那搬呀!离草甸子远的生产队还不如我们呢!我们这里好好歹歹还有甘草,还有一个来钱的道儿,别的生产队还没有这些呢!就全敖汉旗来看,我们生产队虽算不上最好的,可也占个上中等……

我听了生产队长的话,心中很不是滋味,农民们太苦了,不过那时我就相信,随着时代的进步,这里的明天会好的,野生甘草作为一种野生资源,一定、一定会让这里变得富裕起来……

2021·7

创作者简介

哈永年,1935年生,原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副所长,中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在职期间,是省“中研院”学术委员,省科委专家组成员,国家派往非洲的中草药专家等。退休后喜欢写作,爱运动。人生信条:快乐活着就是胜利

主播简介:紫寓,在时光的慢途中,捡起朗诵,穿越生活,不忘初心,远离浮躁,审视心灵,寻找诗意,让生活有诗和远方,愿把美好的声音放飞于每个听者心中!

作者稿酬和朗诵者报酬说明

1、赞赏15元以上30%付作者稿酬,20%付朗诵者报酬,其余金额用作平台运营。

2、赞赏15元以下以及10天以后的赞赏用作平台运营。

3、作者稿酬和朗读报酬次月15日结算。

4、本说明最终解释权归博尚文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