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排尿为何容易发生晕厥?

 学问有没有进步 2021-12-02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突然晕倒的情况,通常第一反应是低血压、脑出血或脑梗,其实还有一种发生在厕所里的晕倒叫作排尿性晕厥,是由于人在排尿过程中过度屏气,胸腔压力升高,导致血管舒张和收缩障碍,引起大脑一过性供血不足而晕厥。

排尿性晕厥多发生于16~45岁男性,偶尔可见于老年人,不同患者发病频率不同,一年一次至一个月数次不等。患者常在清晨、夜间或午睡后起床排尿时突然发生,多在排尿中段或末尾出现,发病前有头晕、眼花、无力等症状,患者晕厥时会突然丧失意识1~2分钟,能自然苏醒。由于排尿性晕厥常发生在厕所,所以患者晕倒时很容易造成外伤,所以大家要加强防范。

睡前少喝水。夜间起床时,先从床上慢慢坐起,适应几分钟再去厕所,排尿时可深呼吸,以防过度屏气。

不要憋尿。有尿意就尽快排尿,晕厥发作频繁的人,可采取蹲式或坐式小便。

不要过急过猛。排尿时如有头晕、眼花、心慌、腿软等先兆,应立即抓住物体或改为蹲式小便。

防治慢病。患有肺结核、神经衰弱和气血两虚的人易发生此类晕厥,要积极就医治疗,改善身体机能。

避免酗酒过劳。病后体虚、过度疲劳以及饮酒等也可诱发晕厥,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锻炼。若晕厥频繁发作,要及时就医,对症治疗。

阅读延伸

排尿性晕厥是怎样引起的?

排尿性晕厥是指在排尿时或排尿完成时发生的晕厥,属于反射性晕厥的一种。排尿性晕厥的原因包括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心率较慢、体位的骤然变化、血液滞留于下肢。若憋尿过多一旦排空,腹腔压力急剧下降时,使腹腔大量血管床开放,导致静脉回流减少和脑供血减少。排尿时屏气动作使胸腔内压力增高,使静脉压与颅内压髓质增高,导致脑血流量减少。因此为了能够避免排尿性晕厥应该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比如排尿时避免突然转换体位,尽量选择蹲位,同时避免膀胱过度膨胀。排尿晕厥发作时立即使病人平卧,可以应用抗胆碱或拟肾上腺素类的制剂,比如阿托品或麻黄碱进行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