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年鹿道森之死:像一滴眼泪,消逝于同样咸涩冰凉的海水

 静扯淡 2021-12-02

 留下“遗书”失联多日的25岁摄影师鹿道森(真名周鹏),终究还是逝去了,他的自杀,就像一颗咸涩冰凉的眼泪,消逝于同样咸涩冰凉的海水。

法国存在主义作家西蒙娜·波伏娃说过:“当你读到一则自杀报道的时候,让你脊梁发凉的不是那具从窗栏杆上挂下来的像灯心草一般的尸体,而是在这一刻之前发生在死者心里的事情。”同样,当25岁的鹿道森的遗体,被渔民用渔网从海里打捞出来的时候,我们谁又能够真正理解,这个决心赴死的年轻人,经历了多少生命难以承受之重,和内心无法弥合之痛?

而另一个拒绝承认自己是存在主义者的法国作家加缪也说过:“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便是自杀。判断人生值不值得活,等于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年轻人觉得人间不值,一步一步走向死亡之海?

我们不能把所有人的自杀,都归咎于社会和家庭,但鹿道森之死,确实折射了社会和家庭的很多问题。我们现在人常说:“时代的一粒沙,落在每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大山”,可就像鹿道森在遗书中说的:“压垮我的不是一根稻草,是无数的沙粒”,容貌和性格让他自幼遭遇的歧视、校园霸凌;贫贱家庭百事哀,父母无尽的争吵,和简单粗暴的教育;留守儿童、寄人篱下的孤单;成年之后,孤身在外的漂泊感,和梦想不能变现的迷茫无助与挫败感,再加上控制欲强的父母不断逼婚、逼事业,“一点儿小事都要来找我,要把所有的压力都给我。”

 “使人疲惫的不是路途的遥远,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可想而知,被这无数的沙粒硌痛的人生,会是多么难以承受,又是多么不值得留恋。成长岁月,感受不到爱和温暖,让他何以为家?青春年华,又看不到希望和未来,谁知路在何方?鹿道森之死,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你可以说,鹿道森内心过于敏感脆弱,但这敏感脆弱的心理,又何尝不是其在成长过程中的遭遇形成的?就像一朵花死于贫瘠恶劣的土壤,我们是该对着那朵花说:你要坚强,还是应该去改善土质和环境?

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影响,往往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走向。正如阿德勒所言:“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而那些最终无法治愈童年的人,要么爆发,要么毁灭。

让一个孩子最早感到世界恶意的,除了家暴,就是校园霸凌了,而让一个孩子最早感到孤单和抛弃感的,就是留守。不幸的是,鹿道森都遇上了。念念不忘,必有内伤。他的遗书是定时发送的,而他从前的人生遭遇,也成了如今命运的定时炸弹。

这里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校园霸凌,这些少年之恶,往往更令人发指,也更后患无穷。但遗憾的是,却还是没有引起学校和社会足够重视,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和职业院校,更成了校园霸凌的渊薮。更让我们忧心的是,未来会有一半以上的孩子进入职业院校,如果校园暴力不除,又何以托付少年和社会的未来?

少年之恶,往往也是成人社会的投射,父母教育的简单粗暴,也可能会让孩子以样学样,变得野蛮暴力;成人社会对于“娘炮”等少数人群的歧视,也同样会让孩子偏狭刻薄,以取笑欺负这样的人为傲为乐。

我很想知道,当鹿道森的死讯传开,曾霸凌过他的那些同学,是否还记得那个叫周鹏的柔弱少年?是否会为他的自杀,而掠过一丝的内疚和伤痛?如果你们也有孩子,是否会愿意他们遭遇周鹏同样的经历?要知道,你们对于当年的霸凌行为也许会一笑而过,但那却是受害同学一生都可能蹚不过去的噩梦之河。

更让人悲哀的是,鹿道森经历的这些,其父母和家人却是至今懵然无知的,孩子的内心已经翻江倒海,他们却以为风平浪静,甚至还在推波助澜。

在鹿道森的遗书中,处处充满对爱和温暖的渴盼和呼唤,但遗憾的是,他的呼唤,没有人听到,他的渴盼,也无人看见。当然,我们无从苛求世人,大家都很忙,也都很累,自顾尚且不暇,可能没人会注意到一颗小草无声却疼痛的求救,但我们还是可以力争永远不要成为硌痛他人人生的那粒沙。

我们看到,即使从来没有感受到爱和温暖,但鹿道森依然对世人抱有善意和温存,即使选择了自杀,也会提前退租,把行李寄回家,不给房东造成困扰;也会和朋友们吃饭见面,把摄影器材送人,感谢他们的陪伴;选择定时发送遗书,静悄悄地离开人世…… 

要知道,并不是所有认为没有受到世界善待的人,都会这样的,有人会把自觉的委屈和愤怒指向外界,报复他人和社会;而像鹿道森这样,把伤和痛留给自身,在生命最后时刻都不肯给世界造成惊扰和麻烦的人,难道不更值得我们这个世界珍惜吗?

如果人人都有像鹿道森的温暖,也许,就不会有人遭遇鹿道森的困境。而如果尘世寒凉如海,那些还在苦苦挣扎的“鹿道森”们,又将何处取暖,何处是岸?

也许,你还可以看看——

心经‖我们都是活在故事中的一段执念

当读海德格尔的陈直,变成薛定谔的陈直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哪有什么生无可恋,只是你还没找到爱的羁绊

天鹰座裂隙之外:在色色空空的岁月里,去生,去死,去恨,去爱

人间值得

没人看的B站UP主墨茶之死,让我看到流量背后的冰冷逻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