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预测:“先冬后霜,来年大荒”!2022年份年景究竟如何?

 洋溢九洲 2021-12-02
2021年在不少人眼里是一个特殊的年份,疫情反复,水灾严重,化肥价格大涨,农民朋友种地非常辛苦,收成却也不如往年好。自然灾害对今年蔬菜生产的影响,让人防不胜防。老一辈人经常说:“先冬后霜,来年大荒”,那么影响农业生产的天气状况和农谚俗语有什么联系呢?我们是不是能够提前做好准备呢?

近期,有气象专家说“拉尼娜”已基本确定,农村有人疑问“先冬后霜,来年大荒”的俗语到底准不准?明年的年景好不好呢,别急和小编一起来看。

首先“先冬后霜”啥意思?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有人把“先冬后霜”,理解为时节到了霜降节气之后,天气依然暖和,使得按季节应当适期到来的初霜姗姗来迟,以至于延后到进入立冬节气后才见初霜。
但其实,俗语“先冬后霜,来年大荒”中的“先冬后霜”很可能并不是这么简单,更多的应该是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在霜降节气到来之前气温过低,按照节气时令本没有入冬,但实际的天气已是正常年份入冬后的感觉。

二是也就是霜降节气后气温偏暖,导致初霜扭捏着在立冬节气前不肯到来。

“霜降”本身并不是降霜的意思,霜的形成也并不是只要天冷就可以。

每当太阳黄经达到210°,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戊”位时开始登场的霜降节气,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从霜降开始,秋季也会向冬季逐渐过渡。
不过,节气进入霜降,也并不代表就一定会马上降霜。霜降中的“霜”字代表的是天冷,“降”字所要说的也只是降温。

这样看来,霜降只是要说明在霜降这一节气里,每天昼夜的温差变化都会很大。

早晚天气相对较冷,而中午相对比较热,是霜降节气气温的突出特点。在霜降节气里,天气日渐变冷,随时都有可能降霜。
露凝成霜是天气变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一种具体表现。成霜需要有0℃以下的低温保证,但却并不是只要有0℃以下的低温就绝对能够成霜那么简单。
在低温条件下到底能不能成霜,不仅还要看是不是有100%以上的空气相对湿度,同时成霜不成霜也会受到阴晴和风力的影响。

霜降始霜反应的是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不同地区成霜的早晚是与各自所处的纬度有关系的。

像北纬25°以南和四川盆地哪里,全年霜期只有10天左右,福州以南及两广沿海平均年霜日不到1天,而西双版纳、海南和台湾南部及南海诸岛则是没有霜降的地方。
“先冬后霜”对农业生产有影响,但“先冬后霜”绝不会导致“来年大荒”。

相信现在我们拥有科学的管理技术和科学技术,即使有所影响,不会造成“来年大荒”的现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