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审计讲堂(一二一):如何开展财政绩效审计?

 gzcpalgvwf5dya 2021-12-02

图片


如何开展财政绩效审计?
 
    随着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建立,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非税收入改革等财政改革措施的付诸实施,推动了财政管理理念的转变。在新的形势下,财政绩效必将成为党和政府、广大群众关注的重点。目前,财政审计主要体现在财政“同级审”和“上审下”。“同级审”即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即对本级政府财政收支情况进行监督;“上审下”即财政决算审计,即对下级政府财政收支情况进行监督。根据财政审计的这两种形式,结合绩效审计的要求,我认为可以开展专题型绩效审计、结合型绩效审计。

图片


    一、在预算执行审计中——开展专题型财政绩效审计
  审计思路上,以预算执行审计为主体,挑选部分投资金额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作专题审计,在真实、合法的基础上,逐层开展绩效审计和评价,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预警重大经济隐患。审计后紧紧围绕公共资金运用效果,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促使其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益。
  审计方式上,可以充分利用专项审计调查的形式。专项审计调查具有程序简便、灵活机动、宏观目的性明确、工作时效性和针对性强、效果明显等特点,能够针对宏观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侧重于加强分析研究,提出审计建议,更有利于发挥审计监督的建设性功能,是目前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
  组织形式上,可以打破传统的专业界线,由财政审计部门或综合管理部门牵头,制定工作方案,确定专题,协同开展,有效地整合审计资源,让一个专业和另一个专业或多个专业审计人才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利用AO联机版的平台,对有关财务资料进行共享,提升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深度和广度。

图片


  审计成果上,可以通过工作报告形式向人大会汇报,督促政府和各个部门树立科学的绩效理念,有效地安排和利用财政资金。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渠道,将政府关心、百姓关注的重大项目、重点资金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布,既能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需要,又能促进被审单位加强整改,宣传审计,优化效益审计环境。
  从专题审计入手,有利于在“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下,积累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经验,逐步探索建立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评价体系,为对全部财政性资金绩效审计打好基础。
    二、在财政决算审计中——开展结合型财政绩效审计
  近年来,随着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深入推进,财政决算审计项目往往与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同步进行,这为开展财政绩效审计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在财政决算审计中开展结合型财政绩效审计,以财政决算审计为基础,吸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合开展民生性、环境性的绩效审计调查,既问责领导,又评价环保绩效,关注区域环境可持续发展,既可以创新财政绩效审计的思路和方法,又可以拓展财政绩效审计的深度和广度。

图片


  在审计思路上,紧紧围绕全市的工作大局,以服务为导向,从偏重于微观层面向更好地为宏观管理服务转变,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满足政府的宏观决策和组织部门干部管理监督需求。
  在工作重点上,以绩效评价为载体,突破以财政预算资金审计为主线的范畴,从关注财政预算资金或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绩效开始,逐步扩展到全部政府性资金的收支结构分析和管理制度评价,围绕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的落实、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与规范、对领导干部权力的制约和约束、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等方面,关注政府管理体制和机制上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和突出矛盾,关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和代价。

图片


  在审计内容上,以财政性资金收支入手,分析可用财力状况、财源结构和建设情况以及地方经济持续发展能力、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及增长等情况;加强对土地出让收入情况的审计,查清土地出让金的规模及其征收、管理、减免情况;通过对各类支出(如经济建设支出、事业发展支出、管理费用支出、各项补贴支出、其他支出)的规模、结构和比例等的分析,反映行政成本和效能情况;摸清政府负债,并对债务风险进行分析;加强对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质量、社会稳定与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潜力、资源的利用与消耗、自主创新、行政效能与工作绩效等情况的审计。通过对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的审计,加强对经济管理权的监督,防止虚假政绩的发生,促进县级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步伐,从而真正提高执政能力;此外,还对行政成本和行政效能建设情况进行调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