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濠梁之辩中,庄子真没有诡辩

 风雨黄昏后 2021-12-04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是眼前所见的客观事实)从容,是鱼乐也(从容与乐,是人的主观感受)。”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惠子对作为人的庄子能体会鱼的快乐这一事实表示怀疑)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随口回答,强调你不是我,我知道鱼乐是我此时此刻的感受,“安知我不知”意在强调“我知”。但话语中出现把柄。)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惠子抓住把柄,①利用庄子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的逻辑,对此加以重申和肯定,“我本来就无法了解你”。)子固非鱼也,子不知鱼之乐,全矣。”(②据此进一步推论,既然作为同类的人无法相互了解,不同种类的人和鱼更无法了解。惠子只顾着洋洋自得地批驳庄子,却没有意识到自己掉进了自己的陷阱:假如人与人无法相知,那自己此时此刻的语言庄子又如何理解呢?惠子的表达不就是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吗?)

庄子曰:“请循其本。(惠子已经陷入死循环,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跳出来。因此,庄子提醒:回到我们讨论的起点。)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你向我表达质疑,正是因为你知道我能理解你的质疑才问我的,这也就是说,惠子其实是默认人与人之间能够达成彼此的理解,其工具便是语言。第二,当你向我的某种情况表达质疑的时候,你必然要首先承认你质疑的对象,即我描述的我知鱼之乐这一事实,否则你的质疑便是站不住脚的,——你不能质疑一件不存在的事情。因此,在这里,“安”的意思究竟是“怎么”还是“哪里”,其实是不重要的。)我知之濠上也(庄子对惠子最初的质疑的正面回答。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回答,所以许多人才把上一句中的“安”理解为“哪里”。其实,庄子并非要回答知鱼之乐的地点,而是在强调那一刻的真实感受。——在桥上观鱼的时候,我感受到了鱼很快乐。至于是鱼很快乐还是我很快乐,这终究只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受。在感受的那一刹那,我与鱼是浑然不分的。而感受之为感受,又恰恰是无法说明理由的。就像一个人无法证明自己已经合道抵达“磅礴万物而为一”的逍遥境界一样。——一旦要去证明,就恰恰是在证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