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很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相信在生活中,大家很容易有这样的经验。同样是在公园引吭高歌,别人就这么好听,美声唱法、京剧昆曲样样来得,还被围观群众惊叹,有的人一张嘴,隔壁广场舞团队的女士们马上就要投诉了——扰民! 其实,唱歌跑调这回事儿,有时候,可能不是你唱的不好,而单纯是——你有病,且治不好! 唱歌跑调不是你的错 是“失歌症”的错 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各类影视作品中,“五音不全”“唱歌跑调”都是常见的一类人群,他们提供了欢乐和话题,但是其实在这背后,可能是因为真的“有病”。 失歌症是一种对音调把握不准、有乐感缺陷的异常表现,常伴随着对音乐记忆和识别上的问题。这种听觉失认症的核心表现是音乐感知和音乐表达能力的缺陷,尤其是显著的音调识别不能与表达缺陷(如唱歌跑调并难以自知,学习各种音乐技能困难等)。 也就是说,主要表现在对音调的处理上有困难,也包括对音乐的记忆和认知,所以他们唱歌走调。同时他们并不会意识到自己唱跑调了。因为他们分辨不出音调的高低,就像色弱者区别不出颜色的波长。(这就是为何你总是会在KTV遇见的那些跑调麦霸的原因) 唱歌好也许可以通过技巧训练获得,唱的不好是天生的。 失歌症的副作用——难以听懂“弦外之音” 英国《自然》子刊《神经科学杂志》在2007年8月曾发表研究显示:全球约有4%的人是先天的“失歌症者”。 近年来的研究提示失歌症的音乐能力缺陷可能与其情绪信息加工障碍有关,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失歌症听觉通道的情绪信息加工,如音乐情绪加工和语音情绪加工等。 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比尔·汤普森教授对“失歌症”进行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失歌症”患者可能还存在沟通障碍,如辨别不出对方语言中传达的表示生气、害怕或讽刺等情绪。他们经常会遗漏对方通过语调表达的“弦外之音”,但他们仍可以感受到讲话者大喜大悲等明显情感。 汤普森表示,“失歌症”患者不能辨别语调,而只能依靠情景或肢体语言识别说话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失歌症”与遗传、早期发育都有一定关系,其中一些人可以通过发音训练得到纠正,还有一些人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很遗憾 你的五音不全可能根本治不好 那么,提到纠正治疗,失歌症真的可以治得好吗?其实在学界也广泛讨论中—— 01 首先要明确一点,五音不全≠全部都是失歌症。 有统计表明,有10%的人先天五音不全,唱歌跑调,其中的4%是先天性对音调精细识别的失敏。 其实大部分五音不全的人只是由于未接受正统的音律训练,乐感较差而已。他们对音节、节拍的高低不太敏感。这其中的相当一部分可以通过发音训练得到纠正。 音乐有四大元素,音高、节奏、强弱、音色。其中,音域是受先天和后天的共同影响,后天的训练、熏陶,以及诸如慢性喉炎等器官性病变等,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音域。 但是,而另一些(失歌症者)则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治疗才能得以改善,因为他们无法判断音调的高低。同时,唱歌不好五音不全和一些人长期不注意科学用耳,导致耳朵损伤有关系,如长期处于嘈杂环境中、得过中耳炎、耳道损伤甚至长期使用耳机等都容易损害听力,影响到你的唱歌。 02 失歌症的根节点在基因,有治疗尝试但是实际作用有争议。 失歌症其实和我们的听力以及嗓子好坏关系不大,主要是由先天性原因(与生俱来、遗传因素等)以及后天环境(主要是发育不良、脑部损伤致使)所决定的。 通过核磁共振扫描,科学家发现:失歌症患者大脑左半球颞叶前部多有损伤。磁共振成像显示:跑调的人,弓状束体积一般比较小且纤维含量低。比如,由偏瘫引起颞叶损伤,就有可能导致获得性失歌症。 对于遗传等原因造成的失歌症,目前尚缺乏相应的预防和治愈手段。但是,从小培养孩子对声音的辨别力和敏感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或避免跑调的发生。 虽然唱不好歌 但不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快乐 那么对于“蜜汁自信”的失歌症患者来说,真的就要因为“唱歌跑调”而放弃唱歌吗? 当然不是!唱歌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不要因为觉得自己唱的难听就放弃,自己开心最重要。中国自古以来就很重视唱歌对于养生的重要性。 中医“五音疗法” 我国传统音乐疗法历史悠久,《黄帝内经》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中医通过五音调理情志历史悠久,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古代的音乐“五音”:角、徵、宫、商、羽。 这五个音阶分别被中国古代博物学家赋予了五行的属性:木(角)、火(徵)、土(宫)、金(商)、水(羽)。 五音通五脏即:角通肝,徵通心,宫通脾,商通肺,羽通肾。 中医五音疗法是将音乐学与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紧密结合为一门新型科学。以“调节情志”为媒介,进而调理人的经络脏腑功能,使人阴阳平和。 唱歌依赖于五脏功能正常,相互协调配合。唱歌也能反向调节五脏功能,如唱歌的呼吸吐纳可以调节肺之气机,气机运行通畅,则可疏肝解郁、助心行血。 再者,唱歌更是为了舒缓自己的心情,情志舒畅百病消,所以就算唱的不好听,也尽管想唱就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