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火:《金瓶梅》挪用的《黄梅宝卷》与清版的《黄梅宝卷》

 殘荷聽雨 2021-12-04

图片

(清·光绪二十六年版。作者提供。)

《金瓶梅》第三十九回《西门庆玉皇庙打醮 吴月娘听尼僧说经》(崇祯本即绣像本回目 《寄法名官哥穿道服 散生日敬济拜冤家》)上半回叙西门庆在玉皇庙为官哥儿打醮祈福,下半回叙吴月娘在在西门府听经。万历本即词话本以王姑子身份唱颂了几段民俗化佛经。据考,此俗讲佛经源自在明一朝兴起并定型的《五祖黄梅宝卷》。

先看王姑子虽颂的第一偈:

说八个,众夫人,要留员外;告丈夫,休远去,在家修行。

你如今,下狠心,撇下妻子;痛哭杀,儿和女,你也心疼。

闪得俺,姊妹们,无处归落;好教我,一个个,怎过光阴?

从小儿,做夫妻,相随到老;半路里,丢下俺,倚靠何人?

儿扯爷,女扯娘,捶胸跌脚;一家儿,大共小,痛哭伤情。

词话本称“偈”为【金字经】。

“偈”为佛教经文里带韵的经文,即佛经里的唱词。《妙法莲华经》、《大方广佛华严经》等到佛经里,就有大段大段的五言、七言的韵文唱词。佛经故事和佛经唱词,进入中土之后逐渐演变成佛经“俗讲”和“变”文。俗讲,特别是变文,在唐后期盛行。我们可以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发现的“敦煌变文”里可以得知。“敦煌变文”从宋开始退出历史舞台,但因宋的说经及鼓子词等形式,佛教的民间传播仍得以继续,至明时形成了又一种固定文本“宝卷”。《五祖黄梅宝卷》(简称《黄梅宝卷》)就是明季“宝卷”的一部。《金瓶梅》从第三十九回起至第八十三回,共有五回涉及到“宝卷”这一文本的转换和挪用以及相关的叙事。

《金瓶梅》并没有指称王姑子唱颂经文叫《黄梅宝卷》,而且今天似乎也没有足够的资料证明《金瓶梅》里的这部“宝卷”得以存世,就笔者的观察。《黄梅宝卷》在清季、民国年间都有印制。其中光绪二十六年印行的《五祖黄梅宝卷》,为今天所看到的一部通行本。但是,清版《黄梅宝卷》,无论是佛经故事还是俗世故事,都有别于显《金瓶梅》《黄梅宝郑》所叙的内容和唱词。清版《黄梅宝卷》上卷讲一个叫张怀出家修行溺水投胎度化众生的故事。从《金瓶梅》所引的《黄梅宝卷》看,此讲的是五祖投胎度化众手的故事。与《金瓶梅》所转述所挪用的这段“金字经”偈(清版《黄梅宝卷》并没有“金字经”这一称呼),不过下面这段清版的《黄梅宝卷》,倒是很接近《金瓶梅》所唱:

作今朝,成废物,玷辱我们。叫为娘,替你身,隐情难瞒。

雪地里,埋尸首,日久分明。爹久后,来知道,性命难存。

纵然是,难遮掩,累我娘亲。到此时,叫娘亲,如何是好。

倒不如,同了我,去见父亲。若还是,看不出,再做商量。

民俗唱词在《金瓶梅》文本的嵌入,是《金瓶梅》文本的一个重要特征。佛道合一的民俗韵文,是《金瓶梅》词本文本重要的宗教构件。连同宗教仪规相关的叙事,构成了《金瓶梅》题旨、趣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词话本更为显著。

图片

再看《金瓶梅》所挪用的第二偈:

老员外,唤梅香,把灯点起;将钢刀,拿在手,指定夫人。

那一个,把明灯,一口吹死;图家财,害我命,改嫁别人。

若不说,一剑去,这头落地;一个个,心害怕,倒在埃尘。

有八个,老夫人,慌忙跪下;告员外,你息怒,饶俺残生。

你分明,一口气,把灯吹死;吃几锺,红面酒,拏剑杀人。

你若还,杀了俺,八个夫人;到阴司,告阎君,取你真魂。

清版《黄梅宝卷》有一段接近此节:

我劝你,老员外,早学长生。求名师,去指点,无为修行。

十字佛,在而阎,演法渡人。你何须,往别处,求己为真。

求指点,访口诀,皆成佛圣。劝上人,修仙佛,忠孝贤良。

王姑子为吴月娘等唱曲【耍孩兒】“一灵真性投肚内,这个消息谁得知?人人不识西来意,呀的一声孕男女。认的娘生铁面皮,才得见光明际。昆仑顶上转大千沙界,古弥陀分南北东西。”此曲,可能也来自《黄梅宝卷》。清版的《黄梅宝卷》有相似的桥段“八位娘子齐相劝,叫我怎不痛伤心。养儿待老从古说,谁知今日两离分。孩儿又朝成名日,光宗耀祖显门庭。李父也有荣华受,甚如修行去诵经”。特别是《金瓶梅》转述的“十月怀胎经”与清版《黄梅宝卷》里的“十月怀胎”很接近。

《金瓶梅》的“十月怀胎经”:

千金说,在绣房,成其身孕;心中悔,无可奈,忍气吞声。

一个月,怀胎着,如同露水;两个月,怀胎着,才却朦胧。

三个月,怀胎着,才成血饼;四个月,怀胎着,骨节才成。

五个月,怀胎着,才分男女;六个月,怀胎着,长出六根。

七个月,怀胎着,生长七窍;八个月,怀胎着,着相成人。

九个月,怀胎着,看看大满;十个月,母腹中,准备降生。

五祖投胎在母腹中,因为度众生,裟婆男女不肯回心。古佛下界转凡身,借胎出壳,久后度母到天宫。

清版《黄梅宝卷》的“十月怀胎经”:

不说小姐心内苦,且说怀担十月临。一月怀胎如甘露,不知不觉在其身。

二月怀胎如朦胧,如无如有好疑心。三月怀胎成血块,这场祸事怎区分?

四月怀胎分四肢,不思茶饭泪纷纷。五月怀胎生五脏,优优郁郁过光阴。

六月怀胎常转动,遍生满腹骨瘦疼。七月怀胎生七巧,为娘面上少精神。

八月怀胎娘辛苦,终朝茶饭不沾尘。九月怀胎将要满,千思万想待怎生。

十月胎圆来满足,仇视小姐不分明。不沉已经十一月,要脱生来度世人。

只为腹大难布摆,终朝不肯出房门。如今害母吃尽苦,后来度母上天庭。

说到“十月怀胎经”,顺便一说它事:民间“十月怀胎经”有多种,而且佛道两家都可以唱。在明清两季,在苏浙皖等地较为流行。因此可见,《金瓶梅》作者原考的出生地山东,有可能存疑。

王姑子以四字偈结束唱经:

五祖一佛性,投胎在腹中。权住十个月,转凡度众生。

清版《黄梅宝卷》下卷结束偈为: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宣卷化贤良,皆共成佛道。

可见清版的《黄梅宝卷》与《金瓶梅》转换和挪用的《黄梅宝卷》大有区别。

在辨析两个《黄梅宝卷》的同时,有必要说到《金瓶梅》词话本与绣像本的重大差异。就在这第三十九回。绣像本虽然提及吴月娘听王姑子唱颂“宝卷”一事,但:一、所有上面所引“唱词”,绣像本几了无一字;二、与此相关的情节特别是与此相关的细节,绣像本也几了无一字。在“抑词仰绣”一派如王汝梅、董玉振、特别是田晓菲认为绣像本比词话本要好。好的一个原因即绣像本比词话本简洁。但从此回看,我们可以得知:绣像本对此回唱颂的《黄梅宝卷》及相关叙事几近删尽。由此,词话本于此留下的当时社会风俗资源和信息,绣像本遗失殆尽,此其一。其二、倘若明季的《黄梅宝卷》没能存留于世,而只能看到清版的《黄梅宝卷》,那么今天的我们和之后的他们,将无法一见这一文化的遗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