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真,中医抗癌靠谱吗?

 海心健康 2022-07-08 发布于浙江

2016年9月初的一天,微博上一条娱乐圈的讣告很快冲上了热搜,内容是:“26岁女演员徐婷因淋巴瘤去世”,但真正引起网友们热议的,却不是这条消息本身,而是徐婷患病后的选择:采用中医治疗。

更令人唏嘘的是之后曝光出来她临去世前的相片:一张相片显示的是徐婷整条溃烂的手臂;另一张相片是徐婷表情痛苦的接受医生对她进行的拔火罐治疗,虽然只有侧着的半身,但依旧可以看到她此时已经形销骨立难成人形。


这些报道随之引发了全网对中医抗癌的抵触情绪并持续发酵。


“中医能否抗癌”,“能在什么程度上抗癌”其实一直都充满着争议,甚至很多中医医生也试图回避正面回答,今天我们想和大家一起来聊聊这个烫手的话题。


开门见山的说,中医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抗癌的作用。



从中医之本源《黄帝内经》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医理论中,疾病的发生机理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所谓疾病,无外乎正气虚弱和邪气强盛,而中医就是通过调整正气与邪气的关系,恢复自身阴阳平衡的过程。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与通过调整身体的内环境,使疾病没有存在的条件而痊愈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同的,癌症也同样可以用这种原理来解释。所谓癌症在古代称之为“岩”,其意在描述这种疾病表征如岩石一样坚硬且凹凸不平,好似一块石头卡在体内。


人体之所以出现这么块“石头”,与气滞、血瘀、痰湿、情志不畅有关,也就是“邪”,此些“邪气”即为发病基础。



当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气机不畅、五脏功能紊乱、阴阳平衡失调、机体免疫力下降,继而外邪趁虚而入,破坏脏腑正常的生理功能,使人体气、血、精、津、液等物质被损耗,又加重了气滞、血瘀、痰凝,并引发了毒聚、湿停等病理变化。



久而久之就成了有形肿块,示为肿瘤。


基于此种认知与原理,中医在对肿瘤患者治疗时会采用扶正、驱邪的手段,而从多年的临床试验中可观,这些治疗办法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治疗的作用。

中医怎么治癌症的?

中医的理念与现代医学中的外科“哪病切哪”的理念有所不同,它讲究整体观,认为虽然癌症是局部病症,但是仍需全身调整,增强自身,才能抵抗疾病,也就是所谓之“扶正”,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照护脾胃之气



脾胃在中医中被认为是后天之本,生化之源。其实这与现代医学理论略有相近,所谓“脾胃”正如现代医学中的消化功能,我们吃进去的饭也好、药也好,要通过消化才能被吸收,只有消化功能正常,才能通过食物补充人体的正气。

“正气”又可以理解为自身免疫力,药吃进去免疫力强了,病去了,药才叫有效。另外,还应时时保护肝肾之气,中医认为肝肾是人的生命之火,如果肝肾之气虚衰,那再好的治疗、再贵的药物也不能充分的调动自身的免疫能力,发挥治疗作用。


因此补脾胃、补肝肾是中医治疗肿瘤的特色



光是“扶正”不够,还要“祛除外邪”。中医大多认为肿瘤来自于气滞、痰结、血瘀胶结不除,也就是有形的实邪,这与古希腊医学中认为癌症源于“黑胆汁”淤积有一定的相似,在治疗上也多进行散淤,例如采用行气、活血、化痰的手法。


有此两个理论,在常见的抗癌方剂中就会经常包含补脾胃、补肝肾的药物,例如黄芪、人参、党参、麦冬、白术、甘草、女贞子、枸杞子、生地黄等,用以提高患者的免疫水平。



同时配以消肿散结药、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药针对肿块本身,如蟾酥、白花蛇舌草、半支莲、茯苓、丹参、赤芍、莪术、薏苡仁等。即便从现代药理学的角度进行考证,这些药物也确实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同时,中医也具备多种治疗手法。



除了使用口服中药(丸、散、膏、丹等)外,还有推拿、按摩、针灸、拔火罐、刮痧、药物熏蒸、药浴、穴位注射等多种办法,都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如皮肤癌患者可以药物熏蒸、药浴,体质较差,不耐受治疗的患者可以采用艾灸足三里以补胃气增强体质等。



多种的用药配伍与多种治疗手段的不同组合,恰也符合中医“辨证论治”、“一人一方”的理念,即使被诊断为同一种,但由不同的人罹患,患者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生活习惯不同、患病原因不同等诸多因素,中医会有不尽相同的处方,以期更有针对性。

“中”与“西”真的是对立的吗?

说到这里,很多朋友的天平肯定已经向中医偏了。实话实说,中医抗癌确实是有作用的,但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围绕中医是否能抗癌这一话题仍然争论不休呢?


这与“脱离剂量说毒性”同样道理,我们去讨论中医,却将它脱离疗效,单谈抗癌原理那是没有意义的。


中医中药虽然具有抗癌作用,但是在临床治疗中,比之西医“简单粗暴,直接有效”的手术、放疗、化疗直接摧毁病灶并不占优势,这一点在疾病早期、中期尤其明显。



处于癌症早期、中期的患者,正气尚足,体质也比较好,能够耐受强度较大的西医治疗,直接切去那一块“邪气”,显然是更方便更有益的。


如果在这个阶段加入中医的治疗手段,其扶正驱邪的效果更多的是为修补手术造成的伤害,增加患者体质,帮助患者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等等。



另外,中医中一些对症疗法也可以用于放化疗过程中不适症状的缓解。

如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便秘、腹胀、呃逆等服用靶向药的患者常出现的皮疹、瘙痒、手足综合症,以及放疗时出现的局部皮肤干燥、灼伤等,这些都能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更加舒适,可以说是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而对于终末期患者、老年患者、反复经历西医各种治疗的患者,此时患者大多体质极差,难以耐受高强度治疗,有些人基础病较多、病情复杂,更是让西医治疗顾此失彼,难以下手。



这时可以选择以中医扶正为主,西医控制为辅的治疗方案,不仅同样能抗癌,还能改善患者整体状况,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有些患者甚至可以将身体水平恢复到能耐受西医治疗的程度,从而延长寿命,从家属的角度来说,也减轻了很大的心理负担。


所以说,“中”与“西”不应针锋相对、水火不容,珠联璧合,相辅相成才是真的对患者有益。



其实,现在对于中医非黑即白的态度有一半都来源于近些年假冒中医事件频发,无数朋友由相信中医转为憎恶中医,甚至其中大有人因无良行医枉逝生命。


海心建议,寻找中医一定要去正规医院、大医院,找值得信任的医生制定治疗方案,而不能盲目相信街头巷尾的“神医”、“祖传”等招牌。


癌症这种恶质极高的疾病,预后十分不好,特别是到了晚期,没有哪种治疗可以做到“包治包好”。如果哪个医生以“保证治愈,无效退款”等话术做宣传,那么他即使有再体面的背景也不能轻信。


且在癌症的治疗过程中,因其病因不明,机制复杂,中医也需谨慎辩证,对症调整,没有一副药方用到底的说法,故而所谓之“神药”绝不可信,患者朋友们还需擦亮眼睛

在当前,国际上也越来越倾向于提倡多种手段并用于治疗癌症,中医是我国的特色医疗,也是相较单纯西医治疗的助力所在,如果将两种疗法合理地结合起来,相信一定可以更好的为广大病友服务,缓解患者和家属的痛苦。




文末互动

您在抗癌的过程当中,有试过中医的疗法吗?感觉如何?您的分享对病友们很重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