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后台回复【五牛图】 可领取高清资源 ////////// 唐·韩滉《五牛图》 韩滉(723-787年) 字太冲,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朝中期政治家、画家,太子少师韩休之子。工书法,草书得张旭笔法。画远师南朝宋陆探微,擅绘人物及农村风俗景物,摹写牛、羊、驴等动物尤佳。所作《五牛图》,元赵孟頫赞为「神气磊落,希世名笔」。 在古代,耕牛可是每家每户最好的伙伴, 它们为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韩滉何许人也? 他出身名门,是宰相也是画家 虽为贵胄,却偏爱朴素节俭的生活 身为宰相的他,心系民生 通过画笔描绘出一幅幅田家风俗 《旧唐书·韩滉传》记载:「滉既掌司计,清勤检辖,不容奸妄,下吏及四方行纲过犯者,必痛绳之。又属大历五年已后,蕃戎罕侵,连岁丰稔,故滉能储积谷帛,帑藏稍实。」 韩滉掌管朝廷财政,为官清廉,认为民生之本,在于农业,因此十分关心农业发展、百姓生计。 艺术来源于生活 韩滉在社会实践、体察民情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对所见的事物 进行绘画、描摹,这是画家的天性 ▼ 有一天天气十分晴朗,万里无云,在家处理公事忙得晕头转向的韩滉,终于决定出门散心。他漫无目的地走向郊外。 结果看到五头耕牛正在悠闲地食草,放牧的牧童彼此间嬉笑玩耍,逍遥至极,自得其乐。 远远又见一头耕牛翘首而奔。 另有几头耕牛纵趾鸣叫。 有的回头舐舌,有的俯首寻草。 韩滉觉得这样的画面,实在是太美好了,回家后依然对此情此景难以忘怀,不断进行揣摩,就这样反复斟酌一个月后,状貌各异的五头牛便跃然纸上,成为了画家笔下不朽的经典。 ![]() 版本一・ 全家如牛忠心耿耿 版本二・ 赵孟頫之出入世解读 韩滉《五牛图》的尾纸上,赵孟頫是最早的题跋者。赵孟頫对《五牛图》的含义进行了解读,认为作品表现的是陶弘景的故事。 《历代名画记》载,南朝梁武帝试图征聘隐士陶弘景为官,陶弘景「画二牛,一以金笼头牵之,一则逶迤就水草。梁武知其意,不以官爵逼之。」。有笼头的牛与自由的牛是鲜明的对比,笼头意味世俗的羁绊,即便是金笼头一般的高官厚禄,也不如自由栖息于山野河流之际。 对于赵孟頫来说,拒绝为官、甘愿隐居就是《五牛图》的意义。这或许与他作为宋宗室而出仕元朝的尴尬处境有关。虽然其「官居一品,名满天下」,而时常希望归隐以逃避现实的矛盾。 知识扩展: 黄牛 它的毛以黄色为最多,品种也因此而得名。它最擅长耕地和拉车。它的肉可供食用,皮还可以制成皮革。 奶牛 它是乳用品种的黄牛经过高度选育之后繁殖出来的优良品种。奶牛主要以黑白颜色为主,从它身上挤出的牛奶,是人类健康成长的天然饮料。 水牛 它的皮非常厚、汗腺极不发达,当它热的时候喜欢浸到水里散热降温,所以得名水牛。水牛的腿短、蹄子大,外形粗壮,性情温顺,农民伯伯喜欢用它进行耕作,孩子们也喜欢骑在它的背上呢! 野牛 顾名思义,野牛是生活在野外未被驯服的牛种。它们的嗅觉和听觉极为灵敏,性情凶猛。体型巨大,体长2~3米,体高约2米,体重600~1500千克。两角粗大而尖锐呈弧形。 牦牛 主要产于我国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在空气稀薄寒冷的自然环境中也能自如生活,力气特大。牦牛适应高寒生态条件,耐粗饲、耐劳,善走陡坡险路、雪山沼泽,还能游渡江河激流,有“高原之舟”之称。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帐篷,皮是制革的好材料。高原牧民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衣食住行烧耕都离不开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