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诗为琴与灯”

 新用户5345BAE7 2021-12-05

——读周春梅老师《讲台上方的星空》

“当夜色降临,我站在台阶上倾听:星星蜂拥在花园里,而我站在黑暗中。听,一颗星星落地作响!你别赤脚在这草地上散步,我的花园到处是星星的碎片。”芬兰女诗人索德格朗的《星星》一诗,像一串宝石,闪着熠熠的光彩。这是周春梅老师朗诵给学生的诗之一。诗人是宇宙的琴弦,周春梅老师说,借助这根琴弦,去聆听身边风景中的“诗和远方”,时间久了,我们或许也可习得一点欣赏甚至创造诗意的能力,唤醒与擦亮那些原本敏感的诗心和童心。所以,在周老师的新书《讲台上方的星空》里,我们在阅读中感受最深刻的,便是周老师对于学生“诗心和童心”的培植与呵护,用“一页页跳运的诗行”,把学生带往远方。索德格朗的《星星》带给学生的,是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更有着点点的光亮与心底的温暖。在周春梅老师的课堂里,学生擦亮着“草地上星星的碎片”,而我们却从周老师的课堂看到了讲台上方的星空。

众所周知,诗歌的阅读与写作,是一个大而困难的命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在一切以有利为前提的教学认知中,学生与诗歌之间有着遥远的、令人望而却步的距离。然而,周春梅老师发现并确认着诗歌的长久之用、无用之用,在广泛地阅读和甄选中,让学生与伟大的诗歌作品之间搭起桥梁,并寻找各种方式,唤醒学生的诗心,使他们进入诗歌的神秘花园,徜徉沉醉,流连不去,从而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与财富、地位没有关联的精神的园地。比如,在课堂里,针对金子美铃的四首童诗,将全班分成四组,每组读一首诗,完成一个任务,第一首诗是《风》,老师先隐去诗题,让学生为这首诗拟标题,很快,学生的标题有“天空的牧羊人”“云”“傍晚”“牧笛”等,在老师公布这首诗的原标题后,学生都觉得很巧妙,原来诗中那位无影无形的天空的牧羊人,正是“风”,当然,这绝不意味着其他答案没有价值。在拟题的过程中,学生对诗歌的意象、主旨、语言都要细细品味,不同的标题是对原诗有趣的补充,拓展了诗的空间。第二首《蜜蜂和神灵》,学习任务是续写一两行诗,作为这首诗的结尾,而第三首诗是《做》,仿照原诗的句式,续写一节诗,这样的任务帮助学生体悟诗歌字、词、句的排列组合,同时也试着把握诗歌节奏、形式的变化,感受诗歌意义的表达。第四首《向着明亮那方》的任务,写一则10字以内的点评,可文言,可白话。这既带给学生挑战,也以多元开放的视角,帮助学生发现诗歌的美。一节课,既让学生觉得好玩,又带给学生长久的滋养。周老师给学生的诗歌滋养,再如,带领学生赏读两首台湾的儿童诗《画我》,要求已经高中的学生进行模仿,联系自己的生活,契合自己的特征,以一首有趣的诗、一幅特别的自画像,开启人生最重要的青春之旅;带领学生学习《静夜思变调》,领悟诗歌语言重组变化所带来的无穷妙趣,尝试对李白的名诗《将进酒》的开篇进行改写,深入领会汉语的简洁之美、含蓄之美、变幻之美;鼓励学生阅读外国诗歌,寻找不同译本,发现语言表达的风格,感受到诗歌翻译的形神兼备……周春梅常对学生说,一个人喜欢诗歌,就像随身携带了一款富有智慧和趣味的高级游戏。许多零碎时间,别人埋头于手机的碎片信息,你则可以回忆一首短诗,或者尝试捕捉当下的情景、意绪,推敲几句诗。长此以往,你对美的敏感度,对语言的驾驭能力都能提高,且不必远行,就可以让自己生活的“诗和远方”中。

女诗人陆忆敏的一首诗,诗中有这样的几句话:我有过一种经验,我有过一种骄傲的眼神,我教过孩子们伟大的诗。诗歌,与诗歌相关的日常教学、心灵交流,被周春梅老师认为是自己生命中的“柔和之光”,她建议学生早晨读一首小诗,临睡前再读一首,只需几分钟,就可以让一天在诗歌中开始,又在诗歌中结束,用诗歌连缀起生活。在高三下学期,复习迎考的紧张时期,她仍让每位学生准备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读一读,说一说,几十位学生交流完,不但欣赏了不少好诗,还积累了不少诗歌史的常识。有一年寒假,周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阅读张定浩的《我喜爱一切不彻底的事物》与辛斯卡的《种种可能》(以“我偏爱……”贯穿全诗),寻找积累五个以上的“我喜爱”,推敲语言,连缀成诗。开学后,将学生的作业汇总成一份讲义,请学生阅读交流并留念,希望这些温暖的“我喜爱”,成为他们今后随时调取的青春记忆。周老师带领学生与诗歌相伴,与意象相遇在诗中,在这样普普通通的日子里,有劳作的充实,有创造的兴奋,有灵魂交汇的愉快和温暖。

  诗歌的世界非常广阔,诗人们注视着复杂的世界,求索着深刻的哲思,以凝练和让人意想不到的形式、语言,记下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独特观察和思考。让学生亲近诗歌,帮助学生在课堂里寻找诗歌中闪烁的“星星的碎片”,其实就是帮助学生亲近这个世界,爱上这个世界美好与奇妙。周老师在课堂之中一直所做的,就是轻轻拨动琴弦,带给学生琴音缤纷的诗意学习之旅;轻轻擦亮诗心与童心,为学生点亮每一颗星,讲台的上空星光璀璨,学生在仰望星空之中,不断走向诗意盎然的未来。

顾城在诗中这样写道:“她永远看着我,永远看着,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身为一名教育者,我们也应如周春梅老师一样,一直注视着每一个学生,以诗为琴与灯,让我们的生命,学生的生命,因此而发生深深的改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