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宋朝人说,作集句诗好比穷人强学富豪,寒酸之气去不掉

 老街味道 2021-12-05

前言

宋人喜欢作集句诗词,即整首诗大多用古诗句组合成篇。集句诗起源比较早,但是在北宋开始流行。比较有名的诗人中,例如石延年、王安石、苏轼、辛弃疾等人都有不少诗词作品传世。

集句诗更像一个文字游戏,对于诗人作诗有没有帮助呢?有人对于这种作诗的方式提出了批评。

一、意欲强学豪奢,而寒酸之气终是不去

苏轼的同科进士中,有一个好友叫做晁端彦(1035~1095)。这个人有个弟弟叫做晁端友,晁端友的儿子更加有名,即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

晁端彦也喜欢作集句诗,有一次将自己的集句作品出示给刘攽看,结果得到的是好友的规劝:

贡父曰:〔君高明之识,辅以家世文学,乃作此等生 活,殊非我素所期也。吾尝谓:集古人句譬如蓬荜之士适有重客,既无自己庖厨,而 器皿肴蔌悉假贷于人,收拾饾饤,尽心尽力。意欲强学豪奢,而寒酸之气终是不去。若有不速排闼而入,则仓皇败绩矣。非如贵公子供帐,不移水陆之珍,咄嗟而办也。〕美叔深味其言,归告其子曰:〔吾初为戏,不知贡父爱我一至于此也。〕

刘攽反对作集句诗,他作了一个很恰当的比喻。用古人的诗句来组合成自己的作品,好比穷人家来了尊贵的客人,于是穷主人向邻居借来豪华的餐具招待贵客,虽然尽心尽力,但是寒酸之气是无法改变的。

假如某一天忽然来了不速之客,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穷人家就无法置办这么豪华的宴席了。

《世说新语·汰侈》中曾经说:

“石崇为客作豆粥,咄嗟便办。”

石崇是西晋的富豪,为客人准备豆粥,顷刻之间就可以准备好。穷人家如何能做到呢?

晁端彦深以为然,对自己的儿子(晁咏之、晁说之)说,想不到刘攽如此关心我。

二、集句之难

对于现代人来说,作集句很同意,电脑或者手机搜索即可。对于古人来说,必须博闻强记才能作好集句。如果獭祭鱼的话,摆上一堆书,翻书也是比较费功夫的

其实简单的凑合成篇也不难,但是能够珠联璧合如出自然就难了。贺裳《载酒园诗话》中说:

余最不喜集句诗,以佳则仅一斑斓衣,不且百补破衲也。

集句诗做得不好,就如同到处是补丁的破衣服。

《柳塘词话》中,提到了集句有六个难点:

《柳塘词话》曰:徐士俊谓集句有六难,属对一也,协韵二也,不失粘三也,切题意四也,情思联续五也,句句精美六也。(《古今词话》清·沈雄 )

前三个要求,是对于诗词格律的要求:属对,指对仗,集句五、七言律诗,中间二联必须对仗;协韵,这个好理解,必须符合诗词的押韵规则;不失粘,黏连也是律诗的基本要求,不可违犯。

后三个要求,是内容的要求:切题意,符合整首诗的主题;情思联续,情思浑成,不能断绝;句句精美,好的诗词,应该有句有篇,要求集成的句子最好都是佳句。

沈雄还提到了第七个难点:

沈雄曰:余更增其一难,曰打成一片,稼轩俱集经语,尤为不易。

所谓,打成一片,应该是用相同领域的句子来集句。例如文天祥都用五经中的句子集句,就更不容易了。文天祥还喜欢用杜甫的诗来集句,例如《至福安第六十二 》:

握节汉臣回(郑驸马),麻鞋见天子(述怀)。

感激动四极(严武),壮士泪如雨(听杨氏歌)。

三、集句诗词的佳作

集句有诗有词,北宋文豪苏轼就喜欢集句填词,例如这首《南乡子》:

怅望送金杯。[杜牧]渐老逢春能几回。[杜甫]

花满楚城愁远别。[许浑]伤怀。何况青丝急管催。[刘禹锡]

吟断望乡台。[李商隐]万里归心独上来。[许浑]

景物登三闲始见。[杜牧]徘徊。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

上面提到集句的六难,其中前三难是属对、协韵、不失粘。我们看看北宋 葛次仲的五言律诗《中秋月集句 》

玉露中秋夜(徐放) ,亭【亭】月正圆(钱起)。

一【霄】当皎洁(朱庆馀),万[象]共澄鲜(刘禹锡)。

送[别]高台上(皇甫冉),添【愁】野帐前(崔备)。

无【因】驻清景(武元衡),歌舞入明年(司空图)。

中间二联对仗:一霄当皎洁,万象共澄鲜。送别高台上,添愁野帐前。

押韵都是下平一先韵部:圆、鲜、前、年。

黏连也无误:亭、霄;象、别;愁、因。

后三难是:切题意、情思联续、句句精美。八句诗句句切合题意,文脉相连,是一首集句的佳作。

王安石也是一个很喜欢集句作诗的人,而且他的集句最受人赞许。王安石最有名的集句是: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

上下两句都是古人诗句,被王安石组合成佳对。不过王安石的这首集句诗并没有传下来。

结束语

至于刘攽反对作集句诗,是对于痴迷于这种文字游戏的诗人的规劝。

首先,这种集句诗再好,也很难说成是自己的作品。其次,总是喜欢集句他人为己作,渐渐会影响到自己的创作能力。

@老街味道

这个时代,作诗还犯法呀?这件事要从王安石说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