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周列国志07│替周天子当家的畿内诸侯

 金色年华554 2021-12-05
文章图片1

西周是中国历史上传统的“理想国”,历史地位十分重要。但比起东周时期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诸子百家的故事,西周的典故还是显得冷门和生僻一些。

西周的历史太过于神圣和浩瀚,甚至被遗忘和抛弃。如果你对这段历史感兴趣,那么就请跟随作者的笔触,通过那些著名家族、群体、诸侯、人物,一起拉开西周三百年好戏连台的大幕吧。

文章图片2

前几篇说到,武王伐纣,推翻商朝统治,建立周朝,中国历史进入了西周时代。

当时周朝的领土分为两大部分,一个是周人兴起发家的大本营,被称之为“宗周”,有镐京、丰京等周人的重要城邑。一个是周人夺取的原来殷商统治的大片东方领土,后来这一地区演化为以洛邑为中心的“成周”和封邦众建的诸侯国。

文章图片3

提起诸侯,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齐国、鲁国、晋国等东方大国,这些诸侯都建国在周朝新占领的东方。

但实际上,西周还有一类诸侯,他们与周王室关系更加密切,彼此命运休戚相关,与东部封国的中原诸侯存在明显差别,他们就是西周的畿内诸侯。

文章图片4

先来简单回顾下周朝的诸侯被分封的来龙去脉。

为了控制新占领的殷商旧地,周朝采取“分封亲戚、以藩屏周”的政策,分封诸侯,这样的分封一共有两波高峰。

文章图片5

西周初年形势图

第一波是周武王灭商伊始,为了怀柔不驯服的商朝人,于是把商纣之子武庚(禄父)封于商都,借以控制商人,但又不是很放心,于是又封其弟管叔、蔡叔、霍叔为侯,监督武庚,这兄弟三人被称为“三监”。

然后又把麾下的三大功臣:周公、召公、姜太公予以封土列侯,周公封于鲁(周公长子伯禽代父前去)、召公封于燕(召公长子克代父前去)、姜太公封于齐,并册封了一批古代帝王后裔建立陈、杞等国。

文章图片6

第二波是武王去世后,“三监”联合商纣王之子武庚发动叛乱,周公东征平定叛乱,并进军剿灭之前没有臣服周朝的殷商残余势力。取胜后,随即进行了新一轮大分封,巩固胜利果实。

文王之子的封国有卫、毛、曹、滕、毕、原;武王之子的封国有晋、应、韩;周公之子的封国有凡、蒋、邢、茅等;姬姓的一些远亲,还在淮河、汉江之间建有“汉阳诸姬”

文章图片7

可以看出,东部诸侯分封的主要是周王室的同姓子弟、异姓功臣、先代贵族,“授土授人民”,最终达到了“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的作用。

周人新创的这种统治方式,实现了对殷人残余势力和东土有效的管理控制,周天子成为了天下的共主。

文章图片8

现在回过头来说说西周的畿内诸侯。

渭河流域一带的宗周是周朝的大本营,从古公亶父开始,周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发展壮大,兴旺发达。

周人主要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农耕,当时渭河谷地十分适合开垦,因此该地具有很好的物质基础,再加上天子也住在这里,宗周便成为了西周政治、 经济、文化的中心。

文章图片9

周天子把姬姓贵族、异姓功臣和先代帝王后裔派到东方后,西部大本营空虚。所以,天子就把身居要职的身边近臣予以册封,同样命为诸侯。

畿内诸侯也就是靠近国都的诸侯,一般都是由天子的亲信镇守。

  • 周公的长子代替自己去了鲁国当了国君,周公本人在王室为卿士,之后,他的二儿子及其后裔也世世代代在王畿内为卿,即周氏的周国
  • 召公的长子去了燕国当国君,同样,之后他的二儿子及其后裔,也接替召公世世代代在王畿内为卿,即召氏的召国
文章图片10

周公在朝辅助周成王

这样的畿内诸侯国还有很多,比较有名的还有虢氏,以及在西周中后期铭文中频频出现的邢伯、荣伯、单伯、毛伯等,他们分别是虢国、邢国、荣国、单国、毛国的君主。

文章图片11

因为位置不同,虽然同样是诸侯,但东西方封国两者地位是大大不同的。

一般而言,东方诸侯,相对于周天子都是一个个独立的实体。王室对他们的态度,说的好听点是散养,说的难听就是任由他们自生自灭,且越到后来越明显。东方诸侯,也很少参与周王室内部的事儿,在天子的宫廷里面也没有一官半职。

文章图片12

而畿内诸侯就不同了,他们的封地就在王畿之内,周天子近水楼台,对他们直接管辖。

在周天子的眼皮子底下,遇到事情只能先请示汇报,再做决定,他们虽名为诸侯,但实则没有太多的自主权。

文章图片13

东、西方封国的统治者在称谓上也有所不同:东方封国的统治者习惯上称“侯”,如齐侯、鲁侯、晋侯、卫侯等等;而西部封国的统治者则大多称“伯”,如邢伯、荣伯、单伯、毛伯担任王室执政的太保、太师、太史,则称“公”,如周公、召公、毕公

这种称呼,与周朝诸侯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等级无关。

文章图片14

畿内诸侯的这些家族,从始封的那一天开始,就在王室内部担任卿士,接受周天子的命令,累世都是大官,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

这些家族,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朝中领兵,兼任保卫周王室安全的军事职能,指挥周王室的精锐部队“宗周六师”和“成周八师”,征伐不驯服的四夷和叛乱的臣下。

文章图片15

国家安定、无战事时,畿内诸侯的角色是周天子的左右助手,听从周王的指令办事,处理纷繁复杂、零七八碎的朝政,有时候还代替周天子去东方出使,搞搞访问和慰问活动。

总之,周天子一天也离不开他们,离开了他们,朝政就玩不转了。

文章图片16

以虢国为例,畿内的西虢国,他们家从老祖宗虢仲开始,世世代代受到周王室的直接管辖,西周中期有虢公城、周宣王时有虢文公、周幽王时有虢石父,有一个算一个,各个对周王的绝对效忠,天子说让干啥就干啥,绝对不会三心二意。

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宝鸡的《虢季子白盘》上的铭文,记载了周王命虢公前去讨伐戎人。

当时虢国的君主虢季子白奉命出战,荣立战功,周王为其设宴庆功,并赐弓马之物,虢季子白因而作盘以为纪念。

文章图片17

虢季子白盘

从现存史料来看,周公、召公二族的后裔周氏和召氏,在西周世世代代担任王室执政虢氏一族世代担任职掌军权的“师”官微氏一族世代担任职掌记录的“史”官

这些畿内诸侯,平常都在替周王操心卖命,只有闲下来了,才有时间治理治理自己的封国。

孰轻孰重,哪儿头大、哪儿头小,他们区分的很清楚。

文章图片18

相比较对东方诸侯的放任态度,周天子对畿内诸侯既抓得紧,又十分倚重,经常对畿内诸侯进行册命、赏赐。

1972年6月间,曾经因为八国联军占领北京而一度下落不明的清宫旧藏西周青铜器“班簋(guǐ)”,被北京市物资回收公司有色金属供应站在一处废铜堆里发现。

专家们认真辨认了“班簋”上的铭文,上面明确地表明了毛氏是周文王和夫人太姒的嫡系子孙,周天子令毛伯接任虢城公在王室的职位。

文章图片19

班簋铭文

毛氏与虢氏都是西部封国,周天子对他们拥有任命权,新任命的毛氏与之前的虢城公都是负责四处征伐,肩负保卫王室安全的重任。

《献簋》上,铭文记载了一位名叫献的官员,受到周天子赏赐,上面写道:“十世不忘献身才毕公家、受天子休”。《望籃》的铭文中亦有“望,死司毕王家……,望拜稽首敢扬对天子不显休”。

两个铜器铭文中的“献”与“望”都是不同时期,畿内诸侯毕国的下级官员,周天子甚至能够越过宗主,直接赏赐臣下的臣下,这是与管理东部诸侯的模式截然不同的。

文章图片20

一句话,在西周,大权在王室,畿内诸侯是中央军、是嫡系,而东方诸侯则是杂牌军,只能在边疆干点扫荡戎狄蛮夷的活儿。

比起与天子朝夕相处的畿内诸侯,东方诸侯此时的地位,是远远不能同后来的东周时期相提并论的。

畿内诸侯与周王室之间不仅仅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以臣子的身份参与到王室内部的管理中去,很有“当家做主”的感觉,这使得畿内诸侯与天子的命运休戚相关,所以在后世的周平王东迁后,畿内诸侯也大多跟随周天子一同东迁,在洛阳一带建立了新家。

文章图片21

西周主要的畿内诸侯,东迁前后地理位置表

(未完待续)

策划│撰文:任微言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