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的含蓄是诗人们的一块遮羞布(专稿)

 中诗报 2021-12-06

关注中国诗歌报(中诗报),让诗歌温暖人生!



诗歌的含蓄是诗人们的一块遮羞布

文/弯圆

写下这个题目,已经有一两年时间了。文章迟迟未动笔,是我心中有许多顾虑。主要的顾虑,是担心文章发表出去,会在诗人中引起公愤。我只是一介草民,区区诗歌又不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如果由此给自己带来各方面的压力,真是不值得。

诗歌的含蓄是诗人们的一块遮羞布。不管你承不承认,这是现今诗坛存在的事实,是存在于一定的道理中的。我天生就是个直爽的人,喜欢说真话。有话不说我心里就憋得慌。想去想来,我今天还是要写下这篇文章,一吐为快。

如果说我这篇文章能给当下走入岐途的诗歌重新引入正轨,由此我献出我的几根老骨头是值得的;就即使不能引入正轨,但能唤醒一部分诗人的良知,引起他们的共鸣也是值得的;就即使一点效果都没有,我认为为真理而献生是值得的。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

诗歌的含蓄是诗人们的一块遮羞布。为了更好地印证这观点的正确性。这还得从什么是诗歌,诗歌具有哪些特点说起。

什么是诗歌呢?诗歌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什么是文学呢?文学就是人学。是通过语言文字反映生活,再现生活的。它是人类思想、情感的倾诉及交流。如果说人类的思想、情感是血液,那么文学就相当全身的经脉血管,是一种载体和媒介。简单点讲,文学就是人类的一种倾诉。为自己倾诉、替他人倾诉、代万物倾诉。

诗歌是用精炼的文字,灵活、快速反映生活的一种体裁。既然诗歌是一种文学体裁。文学是倾诉,那么诗歌当然也是一种倾诉了。

诗歌具有哪些特点呢?从古自今,我把公认的一些特点归纳如下:

一,诗歌的语言要明快、精炼,即言简意骇。诗歌表达的是言外之意。表达诗意的语言,应该是明快的;

二,诗歌读来要有节奏感、音乐美。也就是说诗歌是可以唱的;

三,诗歌要求含蓄,有意景。

以上是比较公认的诗歌主要的三个特点。这三个特点归纳起来说明了诗歌在言志的基础上,要体现出它的音、形、意来。也就是说诗歌不仅要有音乐美,还要有绘画的意景美。由此可见,诗歌是个有声有色的世界。

这些诗歌特点,是广义的诗歌特点。广义的诗歌包含的是诗和歌,是一个整体,没有分家。诗歌发展到至今,已经分家了。目前,诗歌杂志上,几乎只剩狭义的诗歌了,它叫诗。作为广义上的诗歌,因为诗刊被少数狭义诗人操持在手里,让广义的诗歌失去了席位、失去了发言权,它们只能散落在民间。

我这里讲的狭义诗人指的就是只写含蓄诗歌的人,他们给自己安了个好听的名字,叫意象诗人。以前那些称得上意象派大师的诗人,如泰戈尔等,他们所用来表达意象的词语是明朗的。并不像现在的所谓意象诗人所用来表达意象的词语是这么生硬、诲涩。为什么会这样呢?莫不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广义上的诗歌的特点,现今很多都被抛弃了,抛弃了诗歌过去优良传统。而今只剩下了含蓄这个特点,成了狭义的诗歌。这一特点与广义的诗歌含蓄比起来,是走了形,变了味的。过去的、广义的诗歌含蓄是建立在多数人懂的基础上的。而今的诗歌含蓄让人搞不懂。

在狭义诗人这里,他们认为越是没人读懂的诗就是好诗,越是人们读不懂的诗,才能体现出他们作诗的高超水平来。狭义诗人的这种心里其实就是一种病态。

广义上的诗歌的含蓄,在其语言上是明朗的。它是有其本意存在着的。这本意连普通百姓都能读懂的。诗歌的含蓄体现的是诗歌本意之外的东西。可现今的诗歌的含蓄,大多数连本意都不存在了,这确实真的太含蓄了。它们所表现的语言不仅不明快,而且是灯下黑。对于那些热衷于这样的诗歌的诗评者,评论这样的诗作,也都是在指驴为马,睁眼说瞎话;他们穿着裤子放屁和脱开裤子放屁都是一样的,都是臭屁。

诗歌在狭义诗人这里,成了包着红盖头的女人,只盼着她亲爱的男人单独在一房间里掀开红盖头。掀盖的男人本以为被掀开盖头的女人是个美女,没想在明亮的灯下,现出了的是她的丑态。

在狭义诗人这里,他们认为诗歌是小众的,是写给个别知音看的。呵呵,还晓得要有知音啊!既然说诗歌是小众的,何不只写给自己看更小众,何必要挖空心思,拍马屁、拉关系,拿到公众刊物上来亮相呢?这不是在浪费公共资源吗?不是在浪费大多数读者的时间吗?

诗歌是一种倾诉。不拿出来亮相叫自诉,拿出来发表,就是在向他人倾诉。向他人倾诉就要让别人知道你在说什么,知道你的内心表达。你绞尽脑汁说了一通,别人听不懂,只能认为你是个神经病人一一胡言乱语。

人是群居动物,都有表现的欲望,都想显示自己的特能,在他人心中占据一定的位置,得到社会的认可。世上有人被称着隐士。隐士不过是暂时性的,没有长久的隐士。隐士只隐于身,而并未隐于心。隐身也是暂时性的。他们并脱离不了人间烟火。诗人写诗拿来发表,更称不上是隐士了。

可以说,多数写诗的人,都是想让自己的诗歌得到发表,拥有更多粉丝的。君不见微信圈,各大公众平台,对于发表的诗作,都在声嘶力竭地欢迎点赞、赞赏、转发吗?就即使称诗歌是小众的诗人,不也在热衷转发自己诗作在朋友圈、微信群吗?

对于狭义的诗人,在诗歌发表上,又往往表现出矛盾的心里:一方面想让自的诗发表;另一方面又怕读者知道自己的内心世界。于是他们就把诗写得诲涩难懂了。诗在他们手头常常成了密语、成了半句话,让读者去猜、去想、去接拢。在狭义诗人这里,诗歌的含蓄就是他们的一块遮羞布。这块遮羞布是诗歌发展的绝路。透过这块遮羞布,我们看到了这些诗人是多么的好面子,是多么的虚伪与不自信。

诗人要有散文家那种真诚与读者交心、做朋友,敢于胆露心迹的情怀,才能引得更多读者的喜欢和拥护。

文章写到这里,应该可以搁笔了。但,我想:看了此文的一些人,一定少不了会提出这样的疑问:

既然你说诗歌的含蓄是诗人们的一块遮羞布,这遮羞布是诗歌的发展绝路。那为什么现在各诗刊、平台、都被大多数这样含蓄的诗歌占领,而那些广义的诗却散落于民间呢?

前面我已讲过:造成现在的这种现状、局面,是因为多数诗歌刊物被狭义的诗人所控制。广义诗歌被他们排斥在外。一些诗人为了图名、图利,本来不想写狭义诗歌的,但为了能上诗歌刊物,只能违心地写狭义诗歌了。这狭义的诗歌看起来发展了,也只是表象。

为什么这样说?君不见诗坛年年评奖。这样奖,那样奖,搞得热火朝天,你见有几首获奖诗作流传下来了?不但没有流传。恐怕多数都淹没于岁月的尘埃中。

而那些被流传下来的都是语言明快、被狭义诗人认为是直白的、让人懂的诗歌。像《一代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雨巷》等。

还有汪国真的诗,不仅有意景、语言明快,给人鼓舞。像他这样的诗,可能现在的诗刊不会登吧。但它一直在民间流传着,被人们喜爱着。而且其诗集年年有盗版。

也许有人会说:汪诗只适合年轻、年少的人读。对成人过时了。我们是成年人,所写的诗歌是成熟的,是写给成年人读的。呵呵,不是我笑话你!只怕这样含蓄、适合成年人读的诗歌会跟写他的人一样,越来越变老、变丑,最后被岁月的尘埃所淹没而找不到一点痕迹。

2021.11.3

本栏编辑||海底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诗报

声明||非商业行为。作者观点不代表中诗报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仅为创作者提供参考和交流  新诗与诗词探讨原创投稿邮箱:zgsgb2@126.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