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置沿革】“大埔”的由来

 369蓝田书院 2021-12-06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滑动查看更多

图片

继兴宁之后建县的是——大埔,

韩江上游处,峰峦层叠中,

古朴小县孕育千年文明,

世代艰苦创业,开辟新图......

2020/5/13

大 埔 县

位置:位于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中上游

面积:县境形状北狭南广,区域总面积2462.02平方公里

别名:义招县、万川县

人口:2018年末全县总人口56.47万人

行政区划:辖14个镇和1个丰溪林场,下设256个村委会(居委会)

名片:大埔有“三区六乡”之称——中央苏区、革命老区、边远山区,文化之乡、华侨之乡、长寿之乡、陶瓷之乡、名茶之乡、蜜柚之乡

图片

早在3000多年前大埔县境之内就有人群聚居。据明、清及民国县志记载,唐虞三代,今大埔属扬州南裔地。秦汉时,属南海郡揭阳县地。

图片

大埔建县则要从东晋说起。东晋义熙九年(413),以东官郡五营地立义招县,即今大埔县境,属义安郡,县治设今湖寮镇古城村,这是大埔建县之始。其时客人已大批南迁,流民日众,设治之前,已遍设流民营于境内,取名义招。

图片
图片

隋大业三年(607),改义招县为万川县,属潮州,县治仍设原址。

唐武德四年(621),废万川县并入海阳县,属潮州。此后,历宋、元及明前期,均为海阳县光德乡。

明成化十三年(1477),立饶平县,今大埔县地域属之,县城在三饶。

明嘉靖五年(1526),分饶平县的清远、图片洲二都重置县,定名大埔,县治在今茶阳镇,直至清末,大埔县均属潮州所辖。

县名由来有段古

大埔县名的由来,在旧志记载中有两种说法:

一是以大埔村得名。清乾隆四年(1739),张廷玉撰的《明史·地理》载:“大埔,嘉靖五年以饶平县大埔村置,析图片洲、清远二都益之。”民国32年(1943),温廷敬撰的《大埔县志》载:“明史地理志潮州府大埔,嘉靖五年,以饶平县大埔村置,析图片洲、清远二都益之。廷敬案,大埔得名以此,今在城甲尚有大埔上下村。”

二是清乾隆九年(1744)《大埔县志》载杨缵烈《邑名音义考》云:“邑曷为以大埔名?俗呼有水宜稻者曰田;呼平旷高原仅宜果蓏蔬麻者曰埔。……埔者俗音俗字,字书尚未补收者也……茶山之麓,弥望平原,无虑数百十顷地,总呼曰埔。埔固坱莽矣哉。大埔之名,俗所由称也。当时议建邑者即以斯名名邑。”大埔即以江河两岸冲积的大片坝地之广而取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属兴梅专区、粤东行政区、汕头专区。1961年,县治由茶阳迁至湖寮。1965年隶属梅县专区,1983年梅县专区改为梅县地区,大埔隶之。1988年,梅县地区改为梅州市,大埔隶梅州市。


图片

图文 / 大埔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编辑 / 吴奕珊

审核 / 钟伟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