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我的母亲 作者 杨利荣 青青柳叶逢春雨,皓皓清晖恋故乡。岁月悠悠魂梦绕,炊烟袅袅满庭芳。 母爱是一种岁月,更是我生命旅程中的精神脊梁。流年飞逝,时过境迁,唯有母爱那份纯真与美好陪伴我度过沧桑苦难风雨艰辛。 我的母亲今年80岁,属猴,1944年出生,名叫王玉仙。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是一个勤劳,善良,吃苦,忍耐,平凡而伟大的女性。 母亲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我的老爷叫王贵,姥姥叫赵秀兰,大舅是校长王玉庭,二舅王玉光是村长,三舅王玉彪是司机,二姨王玉琴师范毕业是教师,三姨王玉梅高中毕业是工人。由于当时家境贫寒,兄妹幼小,我姥姥体弱多病,经常外出看病,母亲从小就担负起了家庭的重担,照顾弟妹,洗衣做饭,所以小学还没毕业,就中断了学业。 母亲18岁就出嫁了,嫁给了村里的青年才俊,高小毕业的杨家老三,我的父亲一一杨茂庭。我母亲结婚时,梳着两根大长辫子,是村里最漂亮的新娘。 婚后,母亲生了我们兄妹五人,在那大集体分工分的艰苦岁月里,母亲忍辱负重,一边照顾双方老人,一边养育我们成人成才,一边在地里干活养家,一边操持繁重的家务。那艰辛的岁月,含辛茹苦的日子,永远铭刻在我记忆的深处。 记得小时候每逢过年,母亲就用一双巧手一针一线地给我们缝过年的新衣服。白天在地里干活,晚上等我们睡了,母亲就在煤油灯下缝衣服。因为当时用煤油灯照明,在一个像墨水瓶一样大小的瓶子里,倒上煤油,用线搓成一根灯芯,瓶口露出一截灯芯,下面的线在瓶子里浸着油,用火柴点燃上面已经浸过油的线,灯就亮了,发出微弱的光,在漫漫长夜里,火炉里的炭火已经熄灭了,母亲一缝就是一个晚上,到了早晨5点半,开始做早饭,由于几夜未眼,眼圈都是黑的,脸上有被油灯熏黑的痕迹。吃过早饭,母亲又到地里干活了。 终于时兴缝纫机了,母亲去找队长徐有庭,争取了一个指标,说家大人多,缝衣服需要机器,这样既方便又快捷,省时又省力。队长同意了,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这台缝纫机搬回家了,母亲高兴地坐在机器旁,缝呀,补呀,尤其是晚上,夜深了,我还听见机器的响声,母亲缝衣服的情景让我难以忘怀。过年了,我们都穿上了妈妈熬夜为我们赶制的新衣,人们都夸妈妈手艺好。 上中学了,我和哥哥住校,每逢星期日,母亲就蒸好两大笼馒头,烤好馒头片,每人一盒烩酸菜,一盒酸粥,一瓶咸菜,用蓝色帆布包装好,捆在自行车后备坐。早晨5点半出发,去学校上学。 遇到过时过节,母亲就让跑校的同学捎来羊肉馅的饺子,黄米做的凉糕,猪肉烩酸菜,可口的酸粥。 每年的八月十五中秋节,恰逢秋收,母亲带上几个自已做的月饼和我,哥哥,父亲一起来到场面切谷子。一捆一捆的谷垛像山一样呈现在我的眼前,从早上6点开始,我和母亲一前一后,谁也看不见谁,坐在垫子上,两脚夹住镰刀,一捆一捆,一穗一穗地切,从早到傍晚上灯的时候,一座像山一样的金黄谷垛,被我们一家人的冲天干劲削化成谷穗了,只见场面上铺了一层厚厚的谷穗,在月光下用马碾场,经过扬场,筛选,加工,一粒粒金黄的小米诞生了,熬成小米粥,香甜可口,美味至极,这才是家乡的味道,纯真质朴 。 成家后,我在村里教书,每周跑车回家一次,平时就住在我妈家。每到周一早上,母亲就做好饭在校门口等我,让我回家吃饭 。后来我调回去了,再回来探望母亲,临走时,她总是把我送到山坡上,手里握着我给她的钱,站在那里一动不动,远远地 望着我渐渐消失的背影,她在不停地挥手,她望着我走过田野,越过河槽,上了公路,我走几步就回头望望母亲,直到看不见我了,坐车走了,她才一边抹泪一边走回去。只要父亲来看我,母亲总让她带来家乡的小米,红豆,让我尝尝鲜。 母亲特别孝顺,我姥姥,老爷都由母亲照顾,经常做饭,洗衣,几乎每天都去看望。家里过时过节吃好的,就让我给送过去。姥姥去世后,我老爷得了脑血柱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母亲把他接到家里,精心照顾,擦屎洗尿裤,任劳任怨。 有一次,我母亲正在院子里晒老爷的尿裤,老爷忽然晕倒了,我母亲惊慌失措,放声大哭。正在这手忙脚乱之际,邻居大爹听到了动静,急忙翻墙赶来,做人工呼吸,老爷才缓过来。 每逢端午节前后,正值地里的谷子苗开始锄草破苗时节,母亲带着干粮,一干就是一整天。母亲左手握着禾苗,右手拿着短锄,一边锄草,一边把多余的禾苗锄掉,双膝下蹲,低着头,就保持这个姿势,一干就是一整天,傍晚收工时,腰酸背痛,第二天接着干,3亩地,半个月就锄了第一遍。还有第2遍,第3遍。看着绿油油的谷子长势喜人,母亲那张被太阳晒得发黑发亮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我的妹妹嫁给了村里驻扎的炮兵部队里的一位军人,远走天津,我母亲思念过度,常常失眠,痛哭。后来,从我给买的半导体里学习唱山曲,渐渐地,随着时间的推移,母亲也淡忘了许多对女儿的思念。 每天在劳动之余,唱唱山曲,越唱越出名,村里的文艺爱好者们也纷纷加入,每逢过年,大家聚在一起,我父亲拉二胡,母亲和村民们唱山曲,二人台,嘹亮的歌声,打破了乡村的的寂静。还被包头电视台新闻频道录相,播放,报道。还表彰了母亲为农村文化传播,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做出贡献的感人事迹。 母亲为了生活,开过加工厂,看过煤场,当过门房夜勤,无论干什么,都是兢兢业业,深受老板称赞。 如今母亲还坚持自己做饭,整理家务。我哥每天去帮忙做饭,料理锁事。母亲操劳了一辈子。去年因弟弟再婚,母亲又为他操办了婚礼。 可怜天下父母心,永远祝福我的母亲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母亲是我一生的牵挂,是养育我成人的港湾。无论何时何地,都是我情感的依托,母爱重于山,高于天,愿母亲永远安康。 丹桂芬芳菊色新,火红枫叶迎生辰。悠悠岁月千般爱,缕缕诗香赠母亲。 |
|
来自: 小桥流水1i79ra > 《美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