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佳作欣赏】| 程保忠作品:难忘的岁月

 枸杞文学 2021-12-07
佳作欣赏
难忘的岁月
     程保忠
50年,光阴弹指一挥间。回想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夏津农田水利建设大会战的场面,当年那些战天斗地、可歌可泣的往事历历在目,恍如昨日。记忆与情感的闸门瞬间打开。
干群战决口
故事发生在1972年,这年的夏天阴雨连绵,一连下了三天三夜的雨,雨量达到了200多毫米,河满沟平,积水横流。县、公社和各村都组织了抢险队伍和筹备了物资,并发出紧急动员令,一旦发现险情,务必第一时间到达现场。
县内青年河由南向北穿越李楼公社许小庄、许老庄、孟韩庄、七里屯(前中后)、李楼、管庄、孔市和马辛庄等10多个村庄。公社党委把靠近青年河的村庄组织起青年突击队,精心备战,日夜坚守,全力做好汛情防范应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天,孔市村的干部急急忙忙来到公社,报说村北青年河出现了决口。汛情就是命令。公社党委得知情况后,毫不迟疑,立即向各村下达应急抢险任务,并迅速集结机关干部和社直部门。这时正是下午两点多钟,公社党委书记宋洪顺因病打吊针,当听到这个消息后,把针头一拔,就带领机关干部40多人,顺着青年河大步流星,一溜小跑儿赶到决口处。当时决口已有五米多宽,滚滚的洪水后浪推前浪,像脱缰的野马,冲着决口倾泻而出,扑进了一眼望不到边的庄稼地。
紧急时刻,孔市村的青年突击队首先赶到了,随后又有李楼村、管庄村、王庄村、马辛庄村的突击队赶到了,公社粮所的干部职工推着麻袋和芦席也来支援了。河堤上站满200多人。
宋洪顺书记一看人员到齐,马上下达堵决口的命令。他指挥人员给麻袋装满土后奋力扔进决口,但水急浪大,扔下去的麻袋眨眼之间便消失在汹涌的洪水之中了,而决口还在不断扩大,由五米扩到十多米,险情十分严峻,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这时,只见宋洪顺书记把衣服一扒,冲着大家大声喊道:共产党员和干部跟我来!说时迟那时快,话声刚落,宋洪顺书记就跳进激流中,紧接着,随着一阵“扑腾、扑腾”声,一个又一个共产党员和干部跳将下去。我也跟着跳下水,水有齐腰深,巨浪打在身上生疼。当时虽然是夏天,而水里面却是凉的,泡在水中冻得浑身发抖,再扭头看身边的人嘴都发了紫。为了尽快把决口堵住,大家那顾上这些,人们手拉手紧紧连在一起,形成一条十多米的人墙。宋洪顺书记和我们一同站在水中,不断的鼓励大家一定要坚持住,坚持就是胜利,还指挥堤上的人抓紧时间装麻袋、扔麻袋,争分夺秒堵决口。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渐渐的汹涌的洪水在人们顽强的搏斗中泄气了,水浪也不再那么凶了,决口也慢慢地在愈合,在缩小,由原来的十多米逐渐缩小到五米......三米......一米......。奋战了三个多小时,决口终于被堵住了。
直到这时泡在水里的人才一个个爬上来岸来,浑身湿漉漉的,一副狼狈不堪的样子。
此时,太阳西下,大家看看被牢牢堵住的决口,再看被驯服的洪水,心里无比的高兴,忘记了刚才的危险和浑身的疲倦,怀着无比愉快的心情边走边唱起《打靶归来》: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胸前的红花映彩霞,愉快的歌声满天飞......
宋书记晕倒了!”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情,被突如其来的惊呼声打断了,人们扭头循声望去,只见宋洪顺书记瘫倒在地上,双眼紧闭,脸色铁青,喊也喊不醒。他本来有病身体虚弱,在冷水里又强撑了这么长时间,铁打的汉子也吃不消啊。人们立时着了慌,赶紧七手八脚把他抬上车,就近送往公社卫生院。望着远去的书记,大家无不为他身先士卒、大无畏的精神所感动,都由衷地伸出大拇指,称赞他是党的好干部。
时隔多年,干群齐心协力奋战决口的动人画面还时常在我眼前展现,它时刻在鞭策着我,激励着我。
横河凯歌
夏津横河东接六五河,过李刘庄,西穿改碱沟,从孔市村北入青年河,全长7.8公里。李楼、新盛店,西李官屯和田庄四个公社大部分村庄,就是依赖横河从马颊河引来黄河水来解决人畜用水和农田灌溉的。
1982年秋季,夏津县这四个公社组织民工开挖横河。那时候每逢春秋两季都要挖河,凡是18周岁至45周岁男性社员都有出夫任务。施工采用军事化管理,县里是民兵团、公社是营,村里是连排。施工没有机械化,全靠民工自己的双手,用肩挑人推的方式开挖。
这年挖河,李楼公社抽调40多名脱产干部去包村督战,公社营部设在董仓村,我被分配到李刘庄村河段,住在营部所在村一家董姓农户家。这家只有老两口一起生活,他们敦厚朴实,心肠好,怕我受凉把热炕头腾出来,而老两口儿却躺在旁边,晚上还早早的把洗脚水给我准备好。在我居住的那段日子里真像照顾亲人一般,让我倍感温馨,至今回想起来心里都非常感动。
那时候,为了方便施工,工棚都搭建在工地附近。工棚连着工棚,红旗迎风招展,炊烟袅袅。天刚蒙蒙亮,随着嘹亮的军号声响起,民工们个个像军人一样迅速起床穿衣,吃过早饭就匆匆赶到工地。
随着民工到达工地,此时,原本萧条的村庄和田野一下变得热闹起来了。站在大堤上眺望挖河现场,那真叫个壮观,用热火朝天来形容一点儿也不为过。整个工地上红旗飘飘、标语树立、人声沸腾,大喇叭反复唱着:“大海航向靠舵手......”及《我们走在大路上》、《高举革命大旗》等雄壮有力的革命歌曲。目力所及的地方,来来往往全是推着小推车的民工,黑压压的人群,就像一队队蚂蚁来回穿梭,这样的场面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壮观如电影《南征北战》川流不息的民工支前画面一般。
县团部定期开展评比检查,公社营部每晚上召开会议,汇报各村的施工进度。我则天天盯在李刘庄村工地上促进度把质量。当河挖到大约有七八米深时,河底已经渗出了不少水,河底满是淤泥,连泥带水装一锹漏半锹这个活儿非常难干。分的工段也很窄,只能容下一辆手推车爬堤下河。作业除轮流有两个拉纤的,十几个人都推车,推车的都排好队,一个顶一个,谁也多干不了,谁也少推不了。装土时,小推车两边的篓筐都装满了,还得把车楼上再培成坟头大小的尖儿,估摸着一车怎么也得五六百斤,重载平地还行,要爬约50度的斜坡运到河堤上就相当吃力得很。民工早晨天一擦亮就出工,中午吃完饭撂下碗筷就上工地,下午要干到光线暗的实在看不见了才收工,这样算下来,一天要干十多个小时。尽管挖河劳累艰苦,但干活时大家干的非常积极,没有溜奸蹭滑的,不管壮的弱的、老的少的,都竭尽全力干。因为那时挖河国家按施工天数(工日)给付钱粮,早干完早回家。
一天早晨上工时,李刘庄村工段河底又渗出水,还结了薄冰。如不及时把水排除,就会拖延工期。民工们站在河堤上你一言我一语议论起来,有的犹豫不决,有的甚至说:深度只差五公分,活还难干,算了吧,再说不一定能测量出来。村党支部书记王长法听到后坚定地说:施工就要按国家规定办,差一公分也不行!说罢,只见他把裤子往上一挽,穿着鞋顺着河坡就下到河底,然后冲着堤上招呼赶紧拿来脸盆往外淘水。支书一带头大家来了劲头,纷纷找来脸盆,淘满水后再一盆盆往堤上传,你传给我,我传给你,像传接力棒。王长法站在冰冻的水里浑身打哆嗦,嘴冻得发紫,但他依然坚持着指挥大家抓紧干,直把水淘干才罢休。挖河任务工期为25天,而李刘庄村只用了20天就提前报工。在县团部评比时,夺得四个公社第一名的好成绩,并评为红旗单位。
挖河拼的是干劲,显示的是力量。工地上广播里的歌声,民工的号子声,小推车“吱吱嘎嘎”声,声声盈耳,铿锵豪迈、激荡人心,催人奋进,共同谱就了战天斗地的交响乐曲。
随着时代的进步,机械化取代了人工,大型挖掘机挖河又快又好,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如今,再也看不到当年那人山人海,热火朝天的的挖河场面,它已成为过去,留在了那一代人的记忆里。
今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仍然有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要去攻克,这就需要我们永远秉承自强不息、奋斗拼搏的精神,为创造美好生活永不懈怠。
2021年11月30日
本栏目编辑:宋蔷
作者简介:程保忠:男,出生于1946年3月,大学文凭,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德州市作协会员;中国楹联书法协会会员,新时代书法家。本人从小热爱文学,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发表“人民教师人民爱”新闻作品,先后在中国省市级新闻单位和刊物发表作品500余件,文学作品小说、散文、诗歌在省、市、县文学刊物刊登多篇。书法作品在省级获得优秀奖,在市级获得一等奖。“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书法作品在中国书法报刊登作品入选十四界中国重阳书法展
枸杞文学
顾     问:邓九刚   詹仕华  
推广总监: 耿宪温 
统     筹:沈曼妮
主     编:韩   阳
责任编辑:幽幽  马枚素
美      编:宋蔷
编委: 耿宪温  张仿治  向以权  
遵旨:展示名家风采   推介文化新秀  
主办:
枸杞文学公众号
枸杞文学网站
本平台由“康达集团”独家赞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