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近同里古镇

 zzm1008图书馆 2021-12-08
来自话题
#文字记录旅行中的美
2.0万篇

摄影/文字:子    由

背景音乐:水墨江南水乡

  我曾在苏州太湖之滨的某机场服役16年。节假日,苏州园林是我最爱去的观光之地。市区的拙政园、留园、虎丘、寒山寺,我如数家珍。郊外的灵岩山、天平山我都光顾过。我们单位有个吴江同里镇的职工,他多次邀请我去他家乡游玩,可我总觉得工作忙走不开无法成行。不过,同里古镇一直是我心中的期待。今天,我的美梦成真了!


  同里镇,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同里旧称“富土”,唐初改为“铜里”,宋时将旧名拆字为“同里”。始建于宋代,截至2015年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中国水乡文化古镇。


  同里镇位于苏州市吴江区,距苏州市中心25公里,距上海80公里 。同里面积33公顷,为五个湖泊环抱,由49座桥连接,网状河流将镇区分割成七个岛。古镇镇内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宋元明清桥保存完好。1982年成为江苏省最早也是唯一将全镇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镇。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1997年12月包括退思园在内的9个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同里古镇是著名的江南水乡,境内有大小河道近300条,大小湖荡约20个,分布全境。同里属太湖水系的一部分,境内江河相通,河湖一体。


  在同里古镇游览区的一级保护区域内,明清建筑占十分之七,400多年来的文化遗址、遗物、遗迹、遗风犹存,随处可见深宅大院、园林小筑。现存著名的有退思园、耕乐堂、环翠山庄、三谢堂、侍御第、卧云庵、城隍庙、尚义堂、嘉荫堂、崇本堂等园林和古建筑。同里的特点在于明清建筑多,镇内有明清两代园宅38处,寺观祠宇47座,有士绅豪富住宅和名人故居数百处之多。古镇原有“前八景”、“后八景”、“续四景”等二十多处自然景观,后尚存“东溪望月”、“南市晓烟”、“北山春眺”、“水村渔笛”、“长山岚翠”诸景。

  由于时间关系,不能走进古镇的所有景点游览。乘船游览古镇是游客必选的游览项目之一。









  这是鸬鹚:大型的食鱼游禽,中国有5种。常被人驯化用以捕鱼,在喉部系绳,捕到后强行吐出。









  这里的游船是单人人力摇橹船。橹板一直置于水中,靠人力来回摇动把橹柄来推动船的前进。艄公多是阿公或阿婆。嗓子好的阿婆会问游客要不要听同里民歌解解闷?一首15元,两首20元。一般游客都会点两首,毕竟加5元多听一首比较划算。


  这是戏台,过去逢年过节或是办喜事,乡亲们都会聚集在这里看戏。


  游船下船后, 走几百米就到了世界物质文化遗产的“退思园”了。


  退思园,位于同里镇古镇区新填街234号,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该园是清朝官员任兰生被罢官返回故里后建造,园名引自《左传》中的“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

        退思园占地面积5674平方米,建筑面积2622平方米,横向布局,从西向东依次是住宅、庭院、花园。住宅由门厅、茶厅、正厅及家人居住的两幢小楼组成。中部庭院是住宅和花园之间的自然过渡,主要是用来作待客之用。庭院是以回廊围合而成,院南建有迎宾馆、岁寒居,做主人会客、宴客之处;院北建有坐春望月楼,是供客人居住。院内有旱船和花木小景,院东有月洞门通往花园。退思园是小型园林的典范,在有限的地或和空间内,为现代人提供了一个天然博物馆。


  任兰生(1837——1888年),江苏震泽(今同里)人,字畹香。退思园主人。

        任兰生21岁入安徽军营,因功受奖,升为九品官职。27岁捐升同知候选,后投安徽巡抚乔松年,30岁晋升道员,不久加布政使衔,驻防寿州。光绪三年(1877年)官至代理凤颍(阳州)六泗(安州)兵备道。光绪五年(1879年),42岁的任兰生正式担任凤(阳)颍(州)六(安)泗(州)兵备道。光绪十年,47岁的任兰生被革职。他回到老家同里,请画家袁龙为之设计,建造了一座蜚声中外的退思园。

        光绪十四年(1888年)黄河决堤,在退思园过了两年多安静日子的任兰生,在山东巡抚张曜和曾国藩的保举下,又奔赴安徽抗洪第一线。任兰生《神道碑》记载:他不慎从马上摔下来,“疽发尾闾,未几竟卒”,病逝于颍州任上,终年51岁。

        来到世界文化遗产退思园的所有人,请记住这座公园最早先的主人任兰生。


















谢谢您的来访!

来自话题

文字记录旅行中的美
2.0万篇内容 27.2万人互动
订阅
更新于 09-12
来自作品集加精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