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粥厨房】如果错过深夜的酒,那么请不要错过清晨的粥。

 流浪人十七 2021-12-08


——这篇说的是清粥厨房的故事——


“心由”是我第一个客栈的名字,follow your heart,遵循内心深处的自由。
“心由家”里面全是自己的天马行空、所悟所感和365天好朋友。

如果错过深夜的酒,那么请不要错过清晨的粥。

总是幻想着有一个大大的厨房,里面有一个长长的流理台。

我见过这样一个厨房,是在丽江的青旅,不过不是我的。

在阆中找房子的时候,走进小小的客厅便是厨房了,不大,见眼不过两米长宽。可是,也是因为这一方厨房,定了这里。

一个人,够了,那时候是这样想的。

接手客栈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将厨房从里到外,从上到下,从天花板到地板的丝丝缝缝擦得干干净净。厨具是房东配好的,自己去超市挑拣了些自己喜欢的餐具。

最是废事的便是那个小冰箱了,冰箱太久不用,很大的味道。也不知道前任租客往里面放了什么东西,实在是令人不悦。可是归置之后,光亮整洁的厨房,总是让我开心的。

终于是可以不顾一切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在这见方的天地里,喝过清晨的粥,吃过麻辣的面,也见过锅里滚烫的鸡汤,还有清新的西瓜汁。

渐渐地,厨房不再是自己的了,变得热闹了起来,两人便显得局促的地方,却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我一直记得他们。

那个“田螺姑娘”

如果去住过我的小店,便定会听我问到这样一句话:会做饭吗?会的话,厨房就是你的了。渐渐地,山川江河的飞禽走兽开始蜂拥而至,全在厨房的锅里,变成一道道可口的食物。

尽管做了客栈,也是改不掉睡懒觉的毛病。在睡梦中醒来的时候,田螺姑娘便已经从菜市场回来了。我的田螺姑娘比较可爱,他不会消失,能够坐在桌子上一起吃饭,一起聊天。他是重庆的,味道做得很合我心意。

记忆最深的,便是他的那一道热拌藕丁了。(其实也不定是田螺姑娘做的)

将藕切成丁,焯水过生,再将海椒花椒葱姜蒜酱油醋放进去,翻江倒海的搅拌之后便是美味多汁的热拌藕丁了。当然记得一定要用一个好看的碟子盛出来,才不算辜负。

那个做“歌乐山辣子鸡”的小哥哥

不知为何窗外飘进来阵阵清香,属于厨房的味道。情不自禁地想到了那道吃到欲罢不能的辣子鸡,那是阿七的朋友,我们的相识便是一顿深夜的酒和一场通宵的麻将。

有时候真的是很喜欢川渝的男孩子,似乎遇见的每一个,都多多少少有几分厨艺的。

两个等待投食的嗷嗷待哺的小可怜看着土鸡下锅,再闻着锅盖盖不住的香味,不禁口舌生津。右手就会颤颤巍巍小心翼翼地移过去。

很辣,却过瘾极了。

那天的饭,比平时多吃了一半,最后的汤汁也所剩无几,哪怕已是大腹便便,还是忍不住舔舔嘴角。不知道手动@一下,能不能再吃一顿。

“西式家常菜”的味道竟然该死的美味

那一日,接待了一个外国朋友。他们去超市买了食材,打算在我那小厨房里大展拳脚,无奈位置有限,便有些缩手缩脚。西餐,之于我的印象,无外乎就是牛排三明治了。

所以他们的菜系实在是分不清来源,至少是从未见过的。便随他们了,也懒得询问,姑且便是“西式家常菜”了。

主食是紫米饭,算是第一次吃,以前都是喝的紫米粥。关于菜不记得了,有西蓝花、香菇等,油几乎没有,调味料估计就是盐了,却该死的新鲜。

我在半推半就间,也悄无声息地吃了两碗饭。忍住忍住,不能吓跑了人家。

至今也不知道他们如何使用着不称手的厨具在那厨房里创造除了这道独一无二的美食,之于我来讲。

“御厨”怎么也得推出来长篇大论一番

是她让我在胖的路上越走越远,之于体重,其实是很稳定的。至高中以后,体重都在两斤左右波动,而御厨驾到之后,体重飙升,也可能知晓今年来猪肉涨价,先囤些,不用花钱了。

平日吃得最多的便还是川菜了,饭馆的,家常的。这个圈子总是不会改变。

后面,便认识了名为“东北菜”的食物,这种让人又爱又恨的食物。没去过东北,更没有吃过东北的菜,却突然间天降御厨,着实欣喜不已。

那令人回味无穷的东北菜啊。溜肉段,是咸的;锅包肉,是酸甜可口的;地三鲜的茄子特别入味;排骨炖豆角的汤汁便能配两碗饭;香脆的鱿鱼圈,软糯的紫菜包饭;

无一不是一场味觉盛宴,后面也零零散散地吃过,却不是喜欢的味道。写着写着,胃酸开始过度分泌,饥饿感瞬间袭来,似乎闻见了锅包肉的味道。

其实还不太熟识的时候,她便诱惑过我。

这就不得不讲讲我那个义工,我们的交流很简单,他寻问缺义工否?缺?来过阆中吗?来过。就这么定下来了。那个时候记得他告诉我不太会做饭,无所谓。反正两个人的饭菜,也没那么的可怕。

只是后面这个单纯的小男孩啊,总是会在厨房挥汗如雨,我说我可以的,他却总是拒绝,说本来就没什么事情做了,便心安理得的让他去吧。

大仁很棒,于是我就放心的出去撒欢了。

御厨和大仁便在我的心由家里作天作地,还发美食诱惑我,着实有些过分的。

渐渐地,御厨在我那里扎根发芽,也就经常能够吃到大餐,与之而来的便是我本就不佳的厨艺急速下降,和急速上升的体重。

可是东北的稻花香是真好吃,空运而来的几十斤大米,吃得意犹未尽;御厨跑遍市场才寻得最可口的辣白菜,山水迢迢,与年糕相遇,便有了辣白菜年糕;与土豆相遇,便是一盘十足的下饭菜;就连与米饭相遇,也能够格外的清香。

写到这里,总是觉得自己在教唆自己犯罪,在深夜。

 

还有那么个爱吃牛排的小姐姐

是在重庆相遇的,再约了阆中。她似乎格外爱吃牛排,还特意从家里面寄来了刀叉餐盘。于是,总会在小厨房里煎上两块牛排,加些西蓝花、黄瓜做配菜,一定要有一杯红酒的。

还有呢?厨房的故事比酒还多,可是关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总是没那么多的诗和远方,也就渐渐地模糊了记忆,只是曾经隔三差五的聚餐,大桌的饭菜,总是时常回想在脑海,在耳畔,在胃里。

关于我的,关于一个个五湖四海的百种口味。

记得飘扬的鸡汤唤醒了沉睡的我,为此买的高压锅也几乎没再用过;记得清晨朋友过来烙的饼,格外的清脆;记得榨汁机里面红通通的西瓜汁。

也记得阿七被我一顿没有油盐味的烙饼征服;也记得有那么一个小姐姐跟我去菜市场,左手一只鸡,右手一条鱼,后面吃了好几天;也记得闷了好久的排骨莲藕;还有提着两把菜刀剁肉馅的场景。

那个时候,有一个竹编的菜篮子,总是提着它,去菜市场招摇,回来便是满满地一箩筐。人多的话,后面必是有些小尾巴跟着的,跟着去买菜,跟着去提菜。

买菜的时候我们总喜欢先吃一碗阆中牛肉面,或牛杂面。、

(如果有什么遗憾,便是图片拍得着实太丑了,忙着吃也就随意留点照片了。文不对图,能找到的图片就这些了。)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