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通鉴(457)北很分裂为东西魏国

 刘安伦先生 2021-12-09

读通鉴(457)北魏分裂为东西魏国

1、宇文泰平定陇右

宇文泰写信给侯莫陈悦,责骂他:“贺拔公有大功于朝廷。君名微行薄,贺拔公推荐君为陇右行台。又因高氏专权,君与贺拔公同受密旨,屡结盟约;而你党附国贼,共危宗庙,口血未乾,匕首已发。如今我与君皆受诏还宫,今日进退,唯君是视:君若下陇东迈,我亦自北道同归;假若首鼠两端,我则指日相见!”

魏主问宇文泰以安秦、陇之策,宇文泰上表进言:“宜召侯莫陈悦授以内官,或处以瓜、凉一藩;不然,终为后患。”

原州刺史史归,一向为贺拔岳所亲任,河曲之变,反叛当了侯莫陈悦的太守。侯莫陈悦遣派其党王伯和、成次安将兵二千人帮助史归镇守原州,宇文泰遣派都督侯莫陈崇率轻骑一千人袭击他。侯莫陈崇乘夜带着十个骑兵直抵城下,余众皆伏于近路;史归见骑兵少,不设防备。侯莫陈崇即入城,占据城门,高平县令陇西人李贤及弟李远穆在城中,为侯莫陈崇内应。于是,中外鼓噪,伏兵全都奋起,顺利擒史归及成次安、王伯和等人归于平凉。宇文泰上表侯莫陈崇行原州事。三月,宇文泰引兵攻击侯莫陈悦,至原州,众军集结完毕。

夏,四月,癸丑朔,有日食。

魏国南秦州刺史陇西人李弼劝说侯莫陈悦:“贺拔公无罪而公害死他,又不抚纳其众,如今奉宇文夏州带兵攻来,声言为主报仇,此其势不可力敌,宜解兵以道歉!不然,必及祸。”侯莫陈悦不听从。

(这种计策的人本身就该杀,侯莫陈悦的部众没有斗志。)

宇文泰引兵上陇,留兄长儿子宇文导为都督,镇原州。宇文泰军令严肃,秋毫无犯,百姓大悦。大军出木狭关,雪深二尺,宇文泰倍道兼行,出其不意。侯莫陈悦听闻后,退保略阳,留万人守水洛,宇文泰一到达,水洛即投降。

宇文泰遣派轻骑数百逼近略阳,侯莫陈悦退保上邽,召李弼与他拒宇文泰。李弼知道侯莫陈悦必败,暗地里遣使见宇文泰,请为内应。侯莫陈悦弃州城,南保山险,李弼对自己的部下说:“侯莫陈公想要还秦州,你们为何不装束!”李弼的妻子,是侯莫陈悦的姨妈,众人全都相信,争着赶往上邽。李弼先据城门以安集众人,于是举城投降宇文泰,宇文泰即任命李弼为秦州刺史。

其夜,侯莫陈悦出军将战,军队自己惊溃。侯莫陈悦生性猜忌,既败,不听左右近己,与其二弟并儿子及谋杀贺拔岳的七八人弃大军一起逃走,数日之中,盘桓往来,不知能去哪里。左右劝他向灵州依曹泥,侯莫陈悦听从,自乘骡,令左右皆步行跟从,想要自山中到灵州。宇文泰命原州都督李颖追击,侯莫陈悦望见追骑,缢死于野外。

宇文泰入上邽,引薛竏为记室参军。没收侯莫陈悦的府库,财物山积,宇文泰秋毫不取,皆以赏士卒;左右窃一银瓮以归,宇文泰知而办其罪,即剖赐将士。

侯莫陈悦人党人幽州刺史孙定儿据州不下,有众数万,宇文泰遣都督中山人刘亮袭击他。孙定儿以大军远,不作防备;刘亮先竖一纛于近城高岭,亲自领二十骑兵驰入城中。孙定儿正在置酒,猝见刘亮至,骇愕,不知所为,刘亮麾兵斩了孙定儿,遥指城外纛,命二骑兵说:“出城召大军!”城中皆慑服,莫敢动。

先是,故氐王杨绍先乘魏国战乱逃归武兴,重新称王。凉州刺史李叔仁为其民所执,氐、羌、吐谷浑所在蜂起,自南岐至瓜、鄯,跨州据郡皆不可胜数。宇文泰令李弼镇原州,夏州刺史拔也恶蚝镇南秦州,渭州刺史可朱浑道元镇渭州,卫将军赵贵行秦州事,征幽、泾、东秦、岐四州之粟以给军。杨绍先惧怕,称藩送妻子为人质。

2、高欢反应不及

夏州长史于谨进言于宇文泰说:“明公据关中险固之地,将士骁勇,土地膏腴。如今天子在洛阳,迫于群凶,若陈明公心境这样的恳诚,算时事这么厉害,请建都关右,挟天子以令诸侯,奉王命以讨叛乱,此桓、文之业,千载一时啊!”宇文泰觉得这个建议很好。

丞相同欢听闻宇文泰定秦、陇,遣使说好话带着厚礼以结交他,宇文泰不接受,封其书信,命都督济北张轨献于魏主。斛斯椿问张轨说:“高欢逆谋,行路皆知道,人情所恃,唯在西方,未知宇文与贺拔氏相比谁更忠心﹖”

张轨说:“宇文公文足经国,武能定乱。”

斛斯椿说:“诚如君言,真可恃其力。”

魏主命宇文泰发二千骑兵镇东雍州,帮助朝廷搞势援,仍命宇文泰稍引军而东。宇文泰任命大都督武川梁御为雍州刺史,使将步骑五千前行。先是,丞相高欢遣其都督太安人韩轨领兵一万据蒲反以救侯莫陈悦,雍州刺史贾显度以舟迎接。梁御见贾显度,劝说让他跟从宇文泰,贾显度即出迎梁御,梁御入据长安。

魏主任命宇文泰为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关西大都督、略阳县公,承制封拜。宇文泰于是任命寇洛为泾州刺史,李弼为秦州刺史,前略阳太守张献为南岐州刺史。南岐州刺史卢待伯不受代,宇文泰遣派轻骑兵袭击而擒住他。

侍中封隆之进言于丞相高欢说:“斛斯椿等人今在京师,必构祸乱。”

封隆之与仆射孙腾争着娶魏主妹际平原公主,平原公主归封隆之,孙腾泄其言给斛斯椿,斛斯椿报这情况报告给魏帝。封隆之惧怕,逃还乡里,高欢召封隆之到晋阳。正好孙腾带仗入省,擅杀御史,惧罪,亦逃就高欢。领军娄昭辞疾归晋阳。

(高欢在洛阳的亲信基本上全都去了晋阳,宇文泰横空出世,打破了权力的平衡,魏主也依仗这个势力觉得可以对高欢的人下手。)

3、魏帝元修与高欢动兵相逼

魏帝任命斛斯椿兼领军,改置都督及河南、关西诸刺史。华山人王鸷在徐州,高欢命大都督邸珍夺其管钥。建州刺史韩贤,济州刺史蔡儁,皆高欢一党;魏帝考察建州准备去掉韩贤,命御史举蔡侨的罪,任命汝阳王元叔昭代替他。高欢上书说:“蔡侨功重,不可解夺;汝阳懿德,当受大藩;臣弟高永宝(琛),猥任定州,宜避贤路。”魏帝不听。

五月,丙子,魏主增置功府庶子,厢别六百人;又增骑官,厢别二百人。

魏主打算讨伐晋阳,辛卯,下诏戒严,说“想要亲自领兵征伐梁国”。征发河南诸州兵,大阅军队于洛阳,南临洛水,北际邙山,魏帝戎服与斛斯椿临军观阵。

六月,丁巳,魏主密诏丞相高欢,称“宇文黑獭、贺拔胜颇有异志,故假称南伐,暗中作防备;王亦宜共为形援。读讫燔掉。”

高欢上表认为:“荆、雍将有逆谋,臣发今暗中勒兵马三万,自河东渡,又遣派恒州刺史库狄干等人将兵四万自来违津渡,领军将军娄昭等将兵五万以讨荆州,冀州刺史尉景等将山东兵七万、突骑五万以讨江左,皆勒所部,伏听处分。”

魏帝知高欢发觉其变,于出示高欢的上表,令群臣商议这事,想要制止高欢军队的行动。高欢亦集并州僚佐讨论共识,还以表闻,仍说:“臣为嬖佞所离间,陛下一旦赐疑。臣若敢负陛下,使身受天殃,子孙殄绝。陛下若垂信赤心,使干戈不动,佞臣一二人愿斟量废出。”

丁卯,魏帝命大都督源子恭守阳胡,汝阳王元暹守石济,又任命仪同三司贾显智为济州刺史,帅豫州刺史斛斯元寿东逼济州。斛斯元寿是斛斯椿的弟弟。

蔡侨不受代,魏帝愈怒。辛未,魏帝复录洛中文武议论用什么方式回答高欢,且使舍人温子昇为敕赐高欢说:“朕不劳尺刃,坐为天子,所谓生我者父母,贵我者高王。今若无事背王,规相攻讨,则使身及子孙,还如王誓。近虑宇文为乱,贺拔响应,故戒严,想要与王俱为声援。如今观其所为,更无异迹。东南不宾,为日已久,今天下户口减半,未宜穷兵极武。朕既闇昧,不知佞人为谁。顷高乾之死,岂独朕意!王忽对昂言兄枉死,人之耳目何易可轻!如闻库狄干说王:'本想要取懦弱的人为主,无事立此长君,使其不可驾御。如今但作十五日行,自可废掉他,改立剩下的。’如此议论,自是王间功人,岂出佞臣之口!去岁封隆之叛变,今年孙腾逃去,不罪不送,谁不怪王!王若事君尽诚,何不斩送二首!王虽启云'西去’,而四道俱进,有的想要南度洛阳,有的想要东临江左,说话的人犹应自找自身不足,听话的人宁能不疑!王若晏然居北,在此虽有百万之众,终无图彼之心;王若举旗南指,纵无匹马集轮,犹还要奋空拳而争死。朕本寡德,王已立为帝,百姓无知,可能会认为其实也可。若为他人所图,则彰朕的恶;假令还为王杀,幽辱虀粉,了无遗恨!本望君臣一体,若合符契,不图今日分疏至此!”

中军将军王思政进言于魏主说:“高欢之心,昭然可知。洛阳非用武之地,宇文泰一心向王室,如今前往到他那里,还复旧京,何虑不克﹖”

4、元修走投无路避汤入火

魏帝内心深为相信,遣散骑侍郎河东柳庆见宇文泰于高平,共论时事。宇文泰请奉迎舆驾,柳庆复命,魏帝再次私下对柳庆说:“朕打算向荆州怎么样﹖”

柳庆说:“关中形胜,宇文泰才略可依。荆州地非要害,南迫梁寇,臣愚未见其可。”

魏帝又问合内都督宇文显和,宇文显和也劝魏帝向西。这时魏帝元亻广征州郡兵,东郡太守河东人裴侠率所部到洛阳,王思政问他:“如今权臣擅命,王室日卑,怎么办﹖”

裴侠说:“宇文泰为三军所推,居百二之地,所谓己操戈矛,宁肯授人以柄!虽想要投奔他,恐怕无异避汤入火。”

王思政说:“然则如何而可﹖”

裴侠说:“图谋高欢有立至大忧患,西巡有将来的忧患,且至关右慢慢考虑以后怎么办吧。”王思政觉得只能这样,于是进裴侠于魏帝,授左中郎将。

初,丞相高欢以洛阳久经丧乱,想要迁都于邺城,魏帝说:“高祖定鼎河、洛,为万世之基;王既功存社稷,宜遵太和旧事。”高欢于是停止。至是再次谋划迁都,遣派三千骑兵镇建兴,增加河东及济州兵,拥诸州和籴粟,全都运入邺城。

帝又敕高欢说:“王若厌伏人情,杜绝物议,唯有归河东之兵,罢建兴之戍,送相州之粟,追济州之军,使蔡侨受代,邸珍出徐,止戈散马,各事家业,脱须粮廪,别遣转输,则谗人结舌,疑悔不生,王高枕太原,朕垂拱京洛。王若马首南向,问鼎轻重,朕虽不武,为社稷宗庙之计,想要停止也不能。决在于王,非朕能定,为山止篑,相为珍惜。”欢上表极言宇文泰、斛斯椿罪恶。

5、贺拔胜的入局之策

帝以广宁太守广宁任祥兼尚书左仆射加开府仪同三司,祥弃官走,渡河,据郡待欢。帝于是敕文武官员北来的人任其去留,遂下制书数落高欢咎恶,召贺拔胜赴行在所。贺拔胜寻问太保掾范阳人卢柔,卢柔说:“高欢悖逆,公席卷赴都,与决胜负,生死以之,上策。北阻鲁阳,南并旧楚,东连兖、豫,西引关中,带甲百万,观衅而动,中策。举三荆之地,庇身于梁国,功名皆去,下策。”贺拔胜笑而不应。

(贺拔胜笑这三策普通而愚腐,全不能用,贺拔胜同时也不知道如何入局,他学刘表对待曹操的办法,等和拖。)

帝任命宇文泰兼尚书仆射,为关西大行台,封其妻为冯翊长公主,对宇文泰帐内都督秦郡人杨荐说:卿归关中告诉行台,遣骑兵迎我!”任命杨荐为直合将军。宇文泰任命前秦州刺史骆超为大都督,将轻骑一千赴洛阳,又遣杨荐与长史宇文侧出关候接。

丞相高欢召其弟弟定州刺史高琛使守晋阳,命长史崔暹辅佐他。崔暹是崔挺的儿子。欢勒兵南出,告其军众说:“孤因为尔朱氏擅命,建大义于海内,奉戴主上,诚贯幽明;横为斛斯椿谗构,以忠为逆,如今南迈,诛斛斯椿而已。”任命高敖曹为前锋。宇文泰亦移檄州郡,数高欢罪恶,亲自领大军发高平,前军屯弘农。贺拔胜出境驻军于汝水。

(贺拔胜想坐山观虎斗,后发致人。)

6、元修与高欢交战完败

秋,七月,己丑,魏主亲勒大军十余万屯河桥,任命斛斯椿为前驱,陈于邙山之北。斛斯椿请率精骑二千夜渡河掩其劳弊,魏帝一开始觉得好;黄门侍郎杨宽劝说魏帝说:“高欢以臣伐君,何所不至!今假兵于人,恐生他变。斛斯椿若渡河,万一有功,是灭一高欢,生一高欢了。”魏帝于敕斛斯椿停行,

斛斯椿说:“顷荧惑入南斗,今皇上信左右间构,不用我计,岂在天道么!”

(高欢出兵打着要诛杀斛斯椿的大旗,这个阶段的斛斯椿只能死战,魏帝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主见,就是读书太少,对人性认知不足,输是应该的,赢也是侥幸。让斛斯椿去和高欢死斗,这是优选,即使不让斛斯椿出战,那么也应该安排其他的人去执行这个计划,而不是坐等。)

宇文泰听闻后,对左右说:“高欢数日行八九百里,此兵家所忌,当乘便攻击。而主上以万乘之重,不能渡河决战,还缘津据守。且长河万里,扞御为难,若一处得渡,大事即去了。”即以大都督赵贵为别道行台,自蒲反济,逼近并州,遣大都督李贤领精骑一千赴洛阳。

魏帝命斛斯椿与行台长孙稚、大都督颍川王斌之镇虎牢,行台长孙子彦镇陕,贾显智、斛斯元寿镇滑台。王斌之是王鉴的弟弟;长孙子彦是长孙稚的儿子。高欢命相州刺史窦泰逼滑台,建州刺史韩贤逼石济。窦泰与贾显智遇于长寿津,显智暗中约降于高欢,引军退。军司元玄发觉,驰还,请增加军队,魏帝遣派大都督侯几绍赶赴,战于滑台东,贾显智以军投降,侯几绍战死。北中郎将田怙为高欢内应,高欢暗中派军队至野王,魏帝知道后,斩田怙。欢至河北十余里,再遣使口申诚款;魏帝不回报。丙午,高欢引军渡河。

魏主问计于群臣,有的想要逃奔梁国,有的说南依贺拔胜,有的说西就关中,有的说守口死战,计未决。元斌之与斛斯椿争权,弃斛斯椿还,对魏帝说:“高欢大军已至!”丁未,魏帝遣使召斛斯椿还,于是率帅南阳王元宝炬、清河王元亶、广阳王元湛以五千骑兵宿于城西,南阳王别舍沙门惠臻负玺持千牛刀以跟从。众人知魏帝将西出,其夜,逃亡的人过半,元亶、元湛也逃归。元湛是元深的儿子。

武卫将军云中独孤信单骑追魏帝,帝叹息说:“将军辞父母,捐妻子而来,'世乱识忠臣,’岂是虚言!”

7、元修逃奔长安

戊申,魏帝西奔长安,李贤遇魏帝于崤中。

己酉,高欢进入洛阳,合军于永宁寺,遣领军娄昭等人追魏帝,请魏帝东还。长孙子彦不能守陕城,弃城逃走。高敖曹率劲骑兵追魏帝至陕西,不能追获。

帝逃亡匆忙,糗浆乏绝,三二日间,从官只能饮涧水。至湖城,有王思村民用麦饭壶浆献魏帝,魏帝大悦,复一村十年。至稠桑,潼关大都督毛鸿宾迎献酒食,从官才开始解饥渴。

八月,甲寅,丞相高欢集百官对大家说:“为臣奉主,匡救危乱,若处不谏争,出不陪从,缓则耽宠争荣,急则弃委逃窜,臣节安在!”众人不能对,

兼尚书左仆射辛雄说:“主上与近习图事,辛雄等人不得预闻。等乘舆西幸,若即追随,又担心形迹同佞党;留待大王,又以不从蒙责,辛雄等人进退无所逃罪。”

高欢说:“卿等备位大臣,当以身报国,群佞用事,卿等曾有一言谏争乎﹖使国家之事一朝至此,罪要何归!”于是收捕辛雄及开府仪同三司叱列延庆、兼吏部尚书崔孝芬、都官尚书刘廞、兼度支尚书天水人杨机、散骑常侍元士弼,皆诛杀。

孝芬儿子司徒从事中郎崔猷间行入关,魏主命他以本官奏门下事。欢推司徒清河王元亶为大司马,承制决事,居尚书省。

宇文泰命赵贵、梁御率甲骑二千人奉迎魏帝,循河西行,对梁御说:“此水东流,而朕西上,若得重新见洛阳,亲诣陵庙,卿等有功。”魏帝及左右皆流涕。宇文泰备仪卫迎魏帝,谒见于东阳驿,免冠流涕说:“臣不能式遏寇虐,使乘舆播迁,臣的罪啊。”

魏帝说:“公之忠节,着于遐迩。朕以不德,负乘致寇(易经说负且乘,至寇至,原意是以小人之资乘君子之器,天下必然大乱,至寇。),今日相见,深用厚颜。方以社稷委公,公其勉之!”将士皆呼万岁。遂入长安,以雍州廨舍为宫,大赦,任命宇文泰为大将军、雍州刺史,兼尚书令,军国之政,全都取决于宇文泰。别置二尚书,分掌机事,以行台尚书毛遐、周惠达担任。这时军国草创,二人积粮储,治器械,简士马,魏朝赖他们。

宇文泰尚冯翊长公主,拜驸马都尉。

先是,荧惑入南斗,去而复还,留止六旬。梁国皇上因谚语说“荧惑入南斗,天子下殿走,”于是光脚而下殿以应,等听闻魏主西奔,惭愧说:“虏亦应天象邪!”

己未,武兴王杨绝先为秦、南秦二州刺史。

8、高欢假装追魏帝

辛酉,魏丞相高欢亲自追迎魏主。

戊辰,清河王元亶下制大赦。高欢至弘农。

九月,癸巳,命行台仆射元子思率侍官迎魏帝;己酉,进攻潼关,攻克,擒毛鸿宾,进屯华阴长城,龙门都督薛崇礼以城投降高欢。

高欢退屯河东,使行台长史薛瑜守潼关,大都督库狄温守封陵,筑城于蒲津西岸,任命薛绍宗为华州刺史,命他守新城,任命高敖曹行豫州事。

高欢自发兵晋阳,至这时一共四十启奏,魏主皆不回报。

9、贺拔胜兵败投梁

高欢于是东还,派遣行台侯景等人引兵攻向荆州,荆州平民邓诞等人抓了元颖以响应侯景。贺拔胜至,侯景逆击他,贺拔胜兵败,率数百骑兵来梁投奔。

魏主在洛阳时,密遣合内都督河南赵刚召东荆州刺史冯景昭帅兵入援,兵未来得出发,魏主西入关。冯景昭集府中文武商议所从,司马冯道和请据州待北方处分。赵刚说:“公宜勒兵赴天子行在所。”

久之,更无进言的人。赵刚抽刀投地说:“公若想要为忠臣,请斩冯道和;如想要跟从贼军,可速见杀!”冯景昭感悟,当即率众赴关中。

侯景引兵逼穰城,东荆州民杨祖欢等人起兵,以其众邀击冯景昭于路上,冯景昭战败,赵刚没蛮中。

10、东魏新立

冬,十月,丞相高欢至洛阳,又派遣僧道荣奉表于孝武帝说:“陛下若远赐一制,许还京洛,臣当帅勒文武,式清宫禁。若返正无日,则七庙不可无主,万国须有所归,臣宁负陛下,不负社稷。”

魏帝还是不回答。高欢于是集百官耆老,商议所立,这时清河王元亶出入已称警跸,高欢觉得这样不好,于是托以“孝昌以来,昭穆失序,永安以孝文为伯孝,永熙迁孝明于夹室,业丧祚短,都是因为这个原因。”于是立清河王世子元善见为魏国新皇帝,对元亶说:“想要立王,不如立王的儿子。”

元亶不自安,轻骑南走,高欢追还。丙寅,孝静帝即位于城东北,时年十一,大赦,改元天平。史称东魏

魏国宇文泰进军攻潼关,斩薛瑜,虏其卒七千人,还长安,进位大丞相。东魏行台薛修义等人渡河据杨氏壁;魏国司空参军河东薛端纠帅村民击却东魏,复取杨氏,丞相宇文泰派遣南汾州刺史苏景恕镇之。

丁卯,任命信武将军元庆和为镇北将军,率众伐东魏。

11、侯渊骗关

当初,魏国孝武既与丞相高欢有矛盾,齐州刺史侯渊、兖州刺史樊子鹄、青州刺史东莱王贵平暗中相连结,以观时变;侯渊也遣使通于高欢所。等孝武帝入关,清河王元亶承制,任命汝阳王元暹为齐州刺史。元暹至城西,侯渊不时接纳。城民刘桃符等人暗中引元暹入城,侯渊率骑兵出走,妻子部曲全部为元暹所虏。行及广里,正好承制任命侯渊行青州事。高欢给侯渊书信说:“卿勿以部曲单少,惮于东行,齐人浇薄,唯利是从,齐州尚能汝阳王,青州岂不能开门待卿。”侯渊于是重新东行,元暹归其妻子部曲。

王贵平亦不受代,侯渊袭击高阳郡,攻克,置累重于城中,亲自率轻骑游掠于外。王贵平命其世子帅众攻高阳,侯渊夜逼东阳,遇见州民馈粮的人,吓他们说:“台军已至,杀戮殆尽。我,世子的人,脱走还城,你怎么还要前往!”听闻的人皆弃粮逃走。等天晓,再对行人说:“台军昨夜已至高阳,我是前锋,如今至此,不知侯公竟在何所!”城民恟惧,于是抓了王贵平出降。戊辰,侯渊斩王贵平,传首洛阳。

12、高欢迁东魏于邺城

庚午,东魏任命赵郡王元谌为大司马,咸阳王元坦为太尉,开府仪同三司高盛为司徒,高敖曹为司空。元坦是元树的弟弟。

丞相高欢认为洛阳西逼西魏,南近梁境,建议迁都邺城,书下三日即出行。丙子,东魏主出发洛阳,四十万户狼狈上路。收百官马,尚书丞郎已上非陪从的人,尽令乘驴。高欢留后面安排事项,事毕,还晋阳。

改司州为洛州,任命尚书令元弼为洛州刺史,镇洛阳。任命行台尚书司马子如为尚书左仆射,与右仆射高隆之、侍中高岳、孙腾留邺,共知朝政。下诏因迁民财产未立,出粟一百三十万石以赈济。

十一月,兖州刺史樊子鹄据瑕丘以拒东魏,南青州刺史大野拔率众去依附他。

庚寅,东魏主至邺,居北城相州之廨,改相州刺史为司州牧,魏郡太守为魏尹。这时,六坊之众跟从孝武帝西行的不到万人,剩余的皆北徙邺城,并给常廪,春秋赐帛以供衣服,于是在常调之外,随丰稔之处,折绢籴粟以供国用。

13、宇文泰杀了元修另立西魏主

十二月,西魏丞相宇文泰遣仪同李虎、李弼、赵贵攻击曹泥于灵州。

闰月,元庆和攻克濑乡而占据。

魏国孝武帝闺门无礼,堂妹不出嫁的有三人,皆封公主。平原公主明月,南阳王元宝炬的同母所生,跟从魏帝入关,丞相宇文泰命元氏诸王取明月杀了她;魏帝不悦,有时弯弓,有时椎案,于是再次与宇文泰有矛盾。癸巳,魏帝饮酒遇酖而殂。年二十五。

宇文泰与群臣商议所立,大家多举广平王元赞。元赞是孝武帝兄长儿子。侍中濮阳王元顺,于别室垂涕对宇文泰说:“高欢逼逐先帝,立幼主以专权,明公宜反其所为。广平王冲幼,不如立长君而奉。”

宇文泰于是奉太宰南阳王元宝炬而立。元顺是元素的曾孙。殡孝武帝于草堂佛寺,谏议大夫未球恸哭呕血,浆粒不入口者数日,宇文泰以其名儒,不加他的罪。

解读:元修给自己定义还是准确的,说自己是负且乘,致寇至!背负东西是小人干的活的样子,以小人之行,居君子之地,这就是找打,让天下的小人觉得,这个某某都能当皇帝,我比他强多了,我为什么不能,于是天下就大乱了。

这天下的人都极少有能自知的,赚到了钱的把自己封神,会写文章的则认为自己经天纬地,国家要求他这个大贤而用。大凡给自己标高价的,都容易致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