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狼”宝典 | SLE治疗路上“三板斧”,蝶友们一起来战斗吧!

 黄老之学 2021-12-09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以全身多系统多脏器受累、反复的复发与缓解、体内存在大量自身抗体为主要临床特点。由于很多患者最典型的皮肤损害是出现面部的蝶形红斑,因此,大家彼此称为蝶友,互相鼓励,一起与疾病斗争。

那么,到底如何才能战胜SLE呢?

战“狼”三板斧,防治“药”安全,跟随药娃一起来战斗吧!

第一板斧:规范的药物治疗

临床研究显示,SLE早期较高的疾病活动度会增加患者发生器官损害和死亡的风险,尽早治疗有利于控制疾病活动,改善预后。目前,临床SLE治疗主要包括传统药物治疗和新型生物制剂治疗。

传统治疗药物包括三大类:以糖皮质激素为代表的激素类;以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环磷酰胺、来氟米特和他克莫司为代表的免疫抑制剂;以羟氯喹为代表的抗疟药。

激素是基石

根据SLE疾病活动及受累器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的激素治疗方案,应采用控制疾病所需的最低剂量。

疾病轻度活动者,一般不需要采用激素治疗。当羟氯喹或非甾体抗炎药疗效不佳时,可考虑使用小剂量激素;中度至重度疾病活动者,可使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对于狼疮危象者,可使用激素冲击联合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而对于病情长期稳定者,可考虑逐渐减停激素,避免突然停药。

长期用药推荐羟氯喹

对无禁忌的SLE患者,推荐长期使用羟氯喹作为基础治疗。

难治性或复发性患者,免疫抑制剂是首选

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可降低激素的累积使用量及预防疾病复发。对激素联合羟氯喹治疗效果不佳的 SLE患者,或无法将激素的剂量调整至相对安全剂量以下的患者,建议使用免疫抑制剂;伴有脏器受累者,建议初始治疗时即加用免疫抑制剂。

生物制剂新选择

生物制剂以其新靶点、新结构、新机制的特点,掀开了SLE临床治疗的新篇章。对难治性或复发性SLE患者,使用生物制剂能较为显著地增加患者的完全和部分缓解率,降低疾病活动度复发率并能减少激素用量

目前已经获批治疗SLE的生物制剂贝利尤单抗和附条件批准的泰它西普,而后者是我国自主研制,全球首个拥有SLE适应证的“双靶点”生物制剂。

第二板斧:重点监测不良反应

药品是一把“双刃剑”,既可有效治疗疾病,也会发生某些不良反应。临床常用的治疗SLE的药物,其不良反应相对较多,要特别关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

激素长期使用可发生继发感染、脆性骨折等,也可能会对心血管和脑血管造成损伤,因此,应尽可能采用控制病情所需的最低剂量,降低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
甲氨蝶呤使用期间需关注肝损害和对胎儿的致畸性。妊娠前3个月孕妇不能使用。
羟氯喹主要引起视力障碍,应做好眼部风险评估。对于高风险人群,如长期或大剂量使用羟氯喹患者、伴有肝肾疾病者、同时使用他莫昔芬、有视网膜或黄斑疾病史、高龄人群等,建议每年进行1次眼科检查;低风险人群,建议服药第5年起每年进行1次眼科检查。
生物制剂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但也有罕见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治疗期间应定期复诊监测。

第三板斧:做好预防和控制复发

长期使用药物时,应及时评估可能的感染风险(如受累器官数、炎性指标升高程度等),加强对感染的识别;

重视SLE围妊娠期用药的管理,备孕前应进行专业的咨询和评估,妊娠期内密切监测胎儿状况;

调整生活方式,避免接触化妆品、烟草等;减少紫外线照射;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保持乐观心态;补充维生素D。

遵医嘱用药,提高用药依从性,不要自行减量或停药,定期复查各项功能指标。

战“狼”之路虽艰难,只要规范治疗,蝶友们一定可以实现“三少一高”的治疗目标,即:症状少复发、脏器少受累、不良反应少发生、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和药娃一起勇敢地向SLESay No

作者:山西省阳煤集团总医院  主管药师  张玮 杨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