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样的爱才是真爱

 Lia熊 2021-12-09
偶然看了公众号上“妙清开悟学”的一段视频,主题是“到底什么是爱,怎样才算是真正爱一个人?
这是一个困扰太多人的话题,也是一个说得特别多,但是不容易说清楚,也不容易被理解的话题。当我想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在想谁有可能看我的文章,我想写给谁看,这样一想我就没法写了。
当我回到自身,想到写给自己看的时候,也就是把隐含的读者限定为我自己的时候,我就知道怎么写了。
首先,妙清这篇文章的观点让我拍案叫绝,他认为,认识自己的本质,看清自己的本性是圆满俱足的,对自己的认识越清楚,越知道“我是谁”,就越能真正去爱。
人一生下来就是需要被爱,渴望被爱的。
很多人也曾被“我是谁”这个问题困扰过,并为得到答案努力过。
但是,把认识自己作为能够真正去爱的原因,我还是头一次听说。

在我的记忆中,我脑袋里第一个出现的问题不是“天为什么是蓝的?”这么科学的问题,而是大约在上小学前吧,突然蹦出来一个问题:我是谁?我到底在这个世上干什么?我以后死了会去哪里?这几个问题就像从天而降,也无人可问,自己困惑了好长时间。

说到爱呢,我对男欢女爱是非常迟钝的,恋爱的时间非常晚。但是除此之外的其他爱呢,我觉得我一直都有,就像鱼在水中不知道水的存在,我觉得我从小在爱中,很自然地就会相信别人,很自然的会去爱别人,当然对不同的人爱的表达方式不一样,我不会去恨任何一个人,甚至是格林童话里恶毒的后母。

但是不恨并不代表爱,假如一个人万念俱灰,心如镐木,修行人说的修成顽空了,他就没有情感了,不恨也不爱。

有一种反向证明爱的办法,假如有人说他没有得到过爱,或者没有爱的能力。你只要让他找一件爱的事情,找一个爱的人,就可以反过来证明他本身是有爱了,因为,你没有的东西怎么能给得出去呢?

妙清举了个例子来说明,认清自己才能给出真爱。

比如有位父亲,他从小没读过书,但是会种地种菜种花种树,靠着这个把自己养活。当他看到他的孩子什么都不会种,天天只会读书。他就开始教育他的孩子,不能天天读书,要学会种东西,否则以后你怎么生活呀,读书怎么能养活自己呢?
我们也能够听到或者看到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父母用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的观念来控制孩子,认为这就是爱。

有本心理学方面的书就叫《不要用爱控制我》,豆瓣上还曾经有过一个叫“父母皆祸害”的小组,众多孩子申诉父母给自己的不是真爱,是假爱、罪爱、伤爱……
然而父母们也认为,孩子都是白眼狼。
有人说大部分中国的孩子一辈子都在等父母的一句“对不起”,父母在等孩子的一句“谢谢”。
这种说法可能有点夸张,但是,对真爱的纠结,非真爱带来的伤害,却真的比比皆是啊。

那么,这个结如何解?各种书籍,各种观点,各种专家,各种说法:非暴力沟通、换位思考、表达、理解、原谅等等,我所知道的一些做法,大多是在头脑层面,理论层面,认知层面摆事实讲道理。还有一些技巧和方法。

可为什么道理都懂,方法和技巧也用了,有的有用,有的没用,有的压根就不想用。结果却还是搞不清真爱到底是怎么回事,如何给出真爱,得到真爱。

妙清的观点“认识自己,才能真爱。”让我看到了由爱而产生的各种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不知道自己是谁,父母不知道自己是因爱而被造的,不知道自己本身就是爱,以为自己缺爱,所以通过各种方式去找爱,通过控制最容易被控制的子女,来表达自己的爱,掩盖自己无爱的错觉。

子女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生而有爱,为爱而生。知道父母不是自己爱的源头,父母和自己的爱,都另有源头,并且生生不息,无限延伸。子女也就不会再向父母苦苦追寻爱,不会因为不服从父母而以为否定了爱,有罪疚感。


可是,要如何去认识自己呢?

我只能说,认识自己的方法有很多,关键是要有想认识自己的强烈的愿望,愿望越强烈,就越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当我们认识并且相信了自己的本质,就自由地去爱吧,那就是真爱了。

这种真爱是一种大爱,不仅仅指父母和子女间的爱。
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本质,却误以为已经认识的人,或者压根就不相信或没有觉察到人还有本质这种说法的人,仍然无法去大爱和真爱。反而有可能借着爱的名义去做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这种人也无缘看到这文章。

《论语·为政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从这段话看来,认识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知天命以后,到了70才认识了自己,认识了自己的本心。心,亦即自心本性,原本早已俱足。

我们现代人有了更好的条件,不用等那么久才认识自己的本心。或者说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越来越多的不同年龄的人都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本质,跟随自己的心去做事情,去爱,不必担心违反家规、不合传统、不孝顺。

爱,伴随着自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