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洗马桥到马鞍街

 苍松xujp 2021-12-09

晨走,出小区南门不到百米,就是美舍河拐弯处,河上有桥,叫洗马桥。说起洗马桥,这与南北朝时期的谯国夫人(冼夫人)有关。


谯国夫人(约512年—602年)即冼英,又称冼夫人,南北朝时期高凉郡(今广东茂名地区)人 ,俚人(壮族先民分支)。后嫁于当时的高凉太守冯宝。冼夫人是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先后被七朝君王敕封,被尊称为岭南“圣母”。


冼夫人一生致力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促进岭南社会的稳定和经济文化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周恩来称她是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江泽民说,至今她仍为我辈及后人永远学习的楷模。

当初冼夫人带兵在海南的时候,南渡江边上有个小岛,因为在岛上养马,叫做饲马坡;士兵在美舍河边洗马,旁边的桥就叫洗马桥。


由洗马桥北行,就是洗马桥路。街两旁全是小店铺,大清早的,街上行人已是络驿不绝。


洗马桥路北与高登西路相交,过高登西路便是马鞍街。

马鞍街具有500多年的历史,现长500米、宽6米。它始建于明代,是古代府城西门外的一条专卖马具的街道。每天马夫在城外的洗马桥洗好马后,在这条街更换了马鞍等马具才进城,因此人们把这条街叫作马鞍街,一直流传。

我在想,有的城市曾经在城外建洗车场,要求先洗车后入城,这是否继承了先洗马后入城的传统?若是如此,只要不是强行拦车洗车的话,便也无可厚非了。


马鞍街南起高登西街,北至忠介路,街道两侧各有几条巷子连接培龙市场、达士巷与朱云路。


刚走到马鞍街,街巷口的三合井吸引人们的注意,井旁立有海口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

古井是马鞍街的标志性景观,开凿于明朝,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井东北边有一个小庙,供奉井神。


小庙的西侧,供奉着一个蓝色的石狗,不知有何说法。

井的北面,是一个石香炉,香炉里燃过的香烛重重叠叠,好像海口人从不整理香炉,任其累叠,不知有何寓意。

井壁三面皆刻有“三合井”字样。民间“三合”意指“阴气、阳气、天气”相结合,且看无论马鞍街如何变迁,三合古井始终独坐闹市一隅,享受一处香火,凝聚天地之精气。

马鞍街始于明初,盛于清朝,原为青石板路,残存有独轮车辙的痕迹。现如今,马鞍街经过改造铺上全新的石板,同时也覆盖了往昔的历史烟云。


古时候,位于府城古城大西城门到小西城门之间的马鞍街,是出入琼州府的必经之道。

时过境迁,如今古街巷已不再经营马具,但依旧繁盛喧闹。每一天,古街巷内充斥着满满的人间烟火味,终日熙熙攘攘,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街巷的一头到另一头,路边开着各式各样的店面,包括老爸茶店、香火店、杂货店、快餐店、衣服店、药店、足疗店等等。

古朴与现代在马鞍街的街头巷尾激烈碰撞,既不失古朴底蕴,又富有时代风貌。大街小巷的民宅不仅有上百年砖木老宅,也有近年修建的水泥楼房。

当柔和的晨光透过层层屋檐,悄然漫过布满岁月沧桑的街铺,一些斑驳的光影零落地洒落在古街巷的石板上,有种品味岁月悠长的感觉,让人们自由穿梭在老海口的过去与现代。

古老传统和现代风貌交相辉映,让古街巷充满了各个时代的印记,呈现出更为丰富的色彩。也正因此,纷纷扰扰的红尘俗世很容易让人错过古街巷的历史底蕴。

虽然,马鞍街的古韵被繁杂喧哗的世俗气息无形地冲淡了,可如今,人们之所以还把没有“马”的街道,还叫做马鞍街,从某种程度上说还在保存着城市的记忆,还在守护一处人文。






临街的百年老宅,低矮的屋檐下,斑剥的墙上曾经抹过青灰色的涂料,现又出现了脱落。




房子虽然低矮,却是庭院深深。


一座座传承至今的老宅,尘封了一段段被人遗忘的历史,走出过一个个传奇人物。

从马鞍街111号走出的“英雄女儿”——梁惠贞,就是一个可歌可泣的传奇女子。她1905年出生在琼山府城镇那央村,7岁随家人搬迁到府城镇马鞍街111号居住。梁惠贞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4岁时在福建省委秘书处工作,负责党中央与福建省委间的联络。1931年3月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捕,5月1日凌晨,她与腹中8个月大的胎儿同时在厦门被害。

当年,梁惠贞亲兄妹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一个投身革命,一个成为国民党行政专员。梁惠贞哥哥梁发彭,曾任国民党广东第九行政区监察专员、琼山县长等职。解放后,梁发彭第一批被镇压。

曾任福建省委军委秘书的陶铸同志怀念昔日战友,1951年亲自来海南寻找烈士家属。当年梁惠贞母亲还健在,陶铸给梁家颁发了烈士证书和“光荣烈属”牌匾,梁母在时还每月发放8元优抚金。

现在唯一的一张梁惠贞烈士的照片,还是他人保留下来的。

经烈士的侄女多方奔走,2010年11月8日上午,海口市府城镇马鞍街111号,烈士故居的“光荣烈属”牌匾被毁44年后,重新挂上了梁家的门楣。不过,颁授者不再是广东省政府,而是海南省政府了。

这幢百年老屋现在依然保持其历史原貌。屋门口有一木尚栊装置,由14根圆木组成一幅木栏栅门,,这是古代民居防盗用的一种防护门,门的下方安有滑轮,滑轮下面有一块铜条,厚重的木栅门靠滑轮与铜条接触滑动。


来敬天香吧,期盼老天爷能给这里的人们带来好运,一生一世平平安安、万事如意。

在马鞍街鼎盛时,清朝总兵将明朝名臣的宅第改建为马王庙,其用意可谓意味深长。马王是民间的司马之神,系西汉名臣金日磾,原为匈奴休屠王太子,为汉室养马颇有贡献。

然而,马鞍街的百姓们也饶有趣味,在马鞍街的达士巷口,也建了一座庙宇,供奉宋朝驻守边疆,抵御外辱,宁死不屈的民族英雄——康保裔。康皇庙与马王庙斜向相对,组成了一对具有独特人文印记的“活宝”,非常耐人寻味。



今天马鞍街的康皇庙在历史上多次重修,但无论是神灵诞期,或是平日里,每天香火鼎盛,绵延不断,已成为街巷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他们祖祖辈辈的精神思想。





马鞍街小巷里信步,不像在街上有电动车一刻不停地来来往往,显得十分宁静,周围的老房子也非常破旧,很多都已经废弃了。


这是在椰城见到的第一口仍在使用的古井。




巷子里,也有残垣断壁。


马鞍街走到头了,横在前面的是忠介路步行街,再过去也是一条老街巷——绣衣坊。
若是你走马观花,就会错过马鞍街里那一段段意蕴悠长的世间传奇。再次回头,也许你再难寻觅。
(2021年12月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