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石文坛]吴高升的随笔《牛木匠其人》

 黄石新东西 2021-12-10

牛木匠其人  

1954年春,牛木匠出生在果城里一个富农的家庭里,排行老么,乳名和学名都叫牛老么,长大后学木匠手艺,很有名气,十里八方都喊他牛木匠,艺名代替了学名,就这样叫几十年。
牛木匠的父亲老实巴交的,吃苦肯做,细吃细喝的,是典型的山里人。他在旧社会置有十几亩良田,农忙时雇人打短工,平时一个人困在田里劳作,一年忙到头,他有一栋老屋,又新建一栋一丛连五的青砖瓦房,算得上是殷实之家。他父亲人缘关系处理得好,塆里人都喜欢他。1949年解放时,划阶级成份,按田地财产应划地主,但村里人联名作保,最后还是划为富农。属四类分子,无产阶级专政对象。并被净身迁移到邻村上刘落户,接受改造,原有的房屋土地土改时,都分给了贫雇农。
牛木匠是在上刘生上刘长的,从小被村里的小孩喊着“富农儿”,在学校读书,也遭同学的白眼,虽学习用功,成绩好,也当不成班干部,从小养成了自卑胆小的个性。三年困难时,吃糠咽菜,连树皮草根都吃过。初中只读一年就辍学了,便参入了围湖开港的大军,那时候有“干部的儿子快快长,先入团后入党,农民的儿子快快长,先围湖后开港”之说。他是四类分子的子弟,重活累活都是安排四类分子及子弟做,稍有偷赖就挂个“ⅩⅩ分子”的大牌子干重活,实施劳动改造。成份不好的子女低人一等,不能当兵,不能入团入党,更不能当干部。
俗话说:荒年饿不死手艺人,为了生存,他十几岁便拜大姐夫为师,学做木匠。他大姐夫的木匠手艺,果城里人很是认可,做屋起樑,做家具,雕大花床,都要请他。他大姐夫教得尽心,牛木匠学得用心,五六年后,便出师了。名师出高徒,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师后,牛木匠也带起了徒弟,在山里一带很有名气。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牛木匠成了乡竹木家具厂的厂长,他人很精明又有点文化,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人们戏称他为“麻狗精”(大冶方言,麻狗即狐狸)。他受欺视多年,终活成人样,怀着感恩之心,拼命工作,业绩突出,多次受到表彰。
八十年代初,乡党委决定调他到乡建筑公司任总经理,进军武汉建筑市场。由于生性胆小,缺乏闯劲,他犹豫了,以大家口阔,业务不熟为由不去武汉。后来,机制家具,红木家具,品牌家具抢占先机,木制手工家具市场份额越来越少,乡家具厂终将难以为继,关门大吉。牛木匠又带着徒弟们进县城开厂,转做办公家具,也只做几年,便做不下去了。如今他的几个孩子开小超市,办小歺馆,或自谋职业,也衣事无忧,开心幸福。
有次偶遇牛木匠,谈及往事,他对当年没有去建筑公司任职的决定十分后悔。说实在话,按他的能力,精明和拼劲,如果进军武汉建筑市场,一定是大有可为的。但人生是没有后悔药的。牛木匠现已六十多岁,再也做不动木工活了,已是满头白发,腰哈背驮,老态龙钟的。他住在城里,靠微薄的退休工资生活,烟酒不沾,平淡快活,悠哉悠哉,自得其乐。也是人生的一种活法。

吴高升,大专学历,高级经济师,从事农业农村和经济管理工作多年,年轻时喜欢动笔,曾在多家报刋上发表过新闻通讯类作品,现已退休,坚持游泳走路,练太极和书法,偶尔写点小文,打点小牌,喝点小酒,过着平淡安乐的晚年。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