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松魂》 总论 我 弄 山 松 老 韩 我爱山松,初喜它嶙峋的皮鳞,后更多的是爱它多姿多态。山采桩坯,形态多样,或苍劲曲虬,或修瘦悠柔,难见雷同,远非人为培育所及,但,再靓的桩也只是坯材,即算有极好的身干头板,枝托却都稀长疏远,与身干极不协调,这是山采桩的特征,从没经修整便成景的。坯材的美,有具像的,会一触生景。有隐潜的,需细审发掘。一些“羞”坯材,会让个别人生畏却步,有盆友却视为良材,正因此,为各人造艺留得了相当大空间。 弄树寻桩,我不随流,与盆友数年同寻桩,从不冲突,怪异奇的桩更吸引我。寻得合意桩心喜,却“累”从始起,要历漫长的培养,也许十年,廾年或更长。外地松柏造景,多于育茂盛后施艺,胸有成竹,刀雕线扎,扭截取舍,数小时后华丽变身即成景,此艺我欣佩却不懂。我弄松守旧,沿习截蓄,时间漫长且枯燥,“十年干托十载针,一树方成廾春秋”。 集这组图片作个梳理及交流,图片大都是以前外游后剩得的数个胶片怕浪费随意而拍,非刻意所留,因而都零零碎碎且欠质,一些从复多张,一些“稀贵”不完整,从没想到现时有此利用,倒是数码年代及对存档有所认识后,才有了这方面的意识,但时不再来了,这是弄树一悔。 年岁是良师,没捷径可行。玩松三十年,得作略二百,现时才觉陆续成景,闲时翻看留得的图片,往今对照,原始至成熟,有如一代人,嗷乳爬行学步幼小中大到融入社会,不觉的渐变,不经意的二三十年,以平常心,不顾议不理时不思值不乐展,自“愚”自乐自满足,这感受与乐趣确未觉悔。 老韩弄山松(一):墨泄 图一 1996年存照,购回放于盆友场地,已种育两年 。 广西悟州是岭南区域最早群体性采育山松的地区,至今仍是山松爱好者寻桩的寄望地,我绝大部分松桩源自那里。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始,我开始随盆友到梧州寻松,那时广东种山松的人少,我也算早接触的人之一。初时数次去都没敢买,那时学种树不是很长时间,虽对松树幼时已喜爱,但对种养的认识可以说空白,土水肥,剪针迫芽都在学习期,更别说嫁接做弯等,因而选桩都带点肓目,觉得价钱平宜,有点怪异,根本没考虑自己会不会弄,就懵懵懂懂地买了。想来这懵懂却似笨鸟先飞,让我先后寻选到一批非传统形格坯材。数年后,对盆景有点研究了,却反而有些不敢买这类桩材了。 此桩于1994年购自广西悟州,前人采挖后已种养两三年,我分析该桩于山上并非这状态生长的,桩主把它作一百八十度倒挂状种育才有此状。根段弯曲不错,但下垂那一长段过于硬直,至末端只有很幼小的枝条,当时看来它并不是适合的悬崖造材。当时我喜爱的是头根段,其它都没学会分析,至于怎么弄更是没有想,买后种着再计议吧。图一是购后两年无整理状态;图二我开始学着修整;图三已是九年后的形态。这三图对比感觉还是有点变化,后几个图变化不明显。随着岁月,也就似水到渠成,到近时才完成一件悬崖作品。 很多地方弄松先培育桩材到造形创作再养育完善,阶段明显。而我的所作难分阶段,就像看电影胶卷,变化于不明显的不知不觉中。 图二 1998年存照,换了场地也换了只盆,A枝(见图一)长又没芽节,去掉。 图三 2003年存照, 经几年养育,后半段育粗了几个托位,及弯段已形成,又换只盆,有个悬崖样子。 图四 2007年存照。 图五 2007年存照。 图六 2008年存照,再换只盆。 图七 2009年存照,作品已成形,欠成熟。 图八 2015年照,再育几年后,现在看来已是成熟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