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灯草边、郎不流——见证康熙大帝郎窑红瓷器的风采

 眉州闲人688 2021-12-10

图片

清康熙五彩山水人物瓶

图片

图片

景德镇制瓷业,经过明末清初的战乱,虽然受到一定影响,但官窑、民窑两方面还是时断时续地维持着生产,康熙初期可说是处于官窑生产的复苏期。

图片

清康熙郎窑红釉凤尾尊

从康熙二十年(1681年)二月起至二十七年“奏准停止江西烧造瓷器”止,这一段时期,景德镇官窑所生产的瓷器,称为“臧窑”。《景德镇陶录》称臧窑的瓷器胎质细腻、莹薄,有“蛇皮绿、鳝鱼黄、吉翠、黄斑点四种尤佳,其浇黄、浇紫、浇绿、吹红、吹青者亦美”。从所举的品种看,臧窑以颜色釉为主,而并未提及彩瓷与其他。

图片

清康熙郎窑红釉撇口瓶

事实上,整个康熙朝的官窑器,也是以颜色釉为重,青花、五彩和斗彩等各种彩瓷,并不是官窑的重点,相反,康熙时期的民窑,却有非常突出的青花和五彩瓷的大件器。传世康熙朝官窑器中的颜色釉,以红釉的郎窑红、豇豆红;蓝釉中的天蓝釉为最名贵。上述的蛇皮绿、鳝鱼黄、吉翠、黄斑点四种,似乎都是指结晶釉而言。

图片

清康熙郎窑红釉梅瓶

明中期以后,衰落的铜红釉技术,到清康熙时期才重新振兴。康熙红釉中,除了淡雅的豇豆红以外,以深艳的“郎窑红”为最名贵,其特点是仿烧明宣德的宝石红,极为成功,色泽深艳,好像初凝的牛血一般猩红,因此亦称牛血红。

图片

清康熙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

图片

器物内外开片,釉面透亮,口沿处因红釉流淌下垂,出现轮状白线,洁白整齐,俗称“灯草边”,郎窑红无论瓶、碗、盘各种器物的底足旋削十分讲究,保证流釉不过足,因此郎窑红器的施釉技术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称。

图片

清康熙郎窑红釉观音瓶

图片

凡郎窑红器其底部呈透明的米黄色如米汤之颜色或苹果绿色,俗称“米汤底”或“苹果绿底”,偶然也有本色红釉底,但绝不见白底。凡白底者,不属于郎窑,郎窑器的底部有色而无款,因此凡有款的红釉器,也非郎窑。郎窑红器的造型以瓶、碗、盘、盂为多见,其中笠式碗、观音尊等等,都是康熙朝的典型器。

图片

清康熙郎窑红釉琵琶尊

图片

关于郎窑的得名由来,过去是有争议的。有人认为是意大利画家郎世宁所创,也有看成是顺治朝的巡抚郎廷佐所督造。事实上,郎窑应该是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在江西任巡抚的郎廷极所主持的。郎窑善仿明代宣德、成化的红釉和青釉。郎窑除仿宣德红釉的高度成就外,也仿蓝釉,薄胎白瓷和描金器、青花器等等。

图片

清康熙郎窑红釉太平尊

图片

欢迎瓷器、古董、收藏爱好者一起交流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