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留白在国画创作中的艺术性表现分析

 关夫之 2021-12-10

杨力飞

摘要:“留白”是我国国画创造中一种特殊的技术,它展现了中国传统绘画技艺中情趣审美和雅致韵味的结合,是一种具有艺术张力和表现力的绘画方式。留白在进行绘画表现时候,无须过多色彩的点缀,全部凭借艺术家高超的虚实结合技巧和想象力创造,在我国国画创造中具有很高的地位。本文通过分析留白的各项绘画技术和艺术手法,对其独特的笔墨笔法、韵味内涵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更多群众了解国画精髓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画;留白;艺术张力;笔墨和色彩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6-0045-01

国画蕴含着我国上下五年前的文化,是我国艺术创造的无价之宝。在国画技术中,留白技术作为一种常用的绘画技术,能够给观众丰富的联想和艺术享受。留白的技术表达在作者的精心安排下,通过画面的布局、色彩和笔墨的相互映衬能形成的特殊艺术意境,达到引人遐想的效果。同时,在这虚实交织、蕴含哲学的画面感中,留白艺术将作者的诗情画意融情于景,实现了国画的无穷的魅力和非凡价值。

一、留白的意义和内涵简介

(一)留白的概念

留白是我国国画艺术传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手法。在艺术创作中,创作人员结合画作空间布置和内部机理将画幅进行空白,在表达特殊情感时为观众留下想象空间。

(二)留白的运用内涵和作用

在国画中留白技巧常见于山水画作和人文景观中。通过留白技巧将物与物之间的距离、空间感展现出来,表达更为含蓄的艺术情感。

在画面构图上,留白能够让画作充满灵动感,在满足画面构图基础上能够实现更多的情感表达和思想交流的作用。

二、留白的技巧分析

(一)墨法

《道德經》曾描述过“知白守黑”的理论。国画将其融汇贯通,形成了黑白两色的技术笔墨手法。在我国传统的艺术文化中,黑与白象征着两种精神艺术,黑色庄严肃穆,象征着权力和欲望;白色告诫素雅,象征着自由和淡然。正是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象征和哲学韵味,留白手法由古至今都广为名人雅士所用。作为一种简洁的艺术手法,留白在发挥人们丰富的联想能力时候,也代表着“惜墨如金”的精神理念。在五代时期,留白手法也常用于山水画的绘制中,名画家荆浩在唐山水画的灵感下,运用留白的手法开创了独特的北方山水画派。通过细致的留白笔墨将烟雾缭绕的浩荡景色绘制之上,为我国的山水画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二)虚实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在我国思想哲学家老子辩证的哲学观中,体现了留白虚实相生的变现手法。我国著名国画大师黄宾虹曾分析国艺术的最高境界不在于“虚”、亦不在于“实”,而在于虚实相生,掌握此妙,方能达到中国绘画的最高境界。再绘画中,所谓的“虚”值得人人们肉眼无法观看,代表这是一种精神和内涵;“实”相对于“虚”,指的是客观事物中,人们可以感知的一些景与物。在哲学领域中,虚实相生、虚实互换是一种极高的艺术表现手法。在留白艺术表现中,艺术绘画笔墨能引人遐想,为人们带来更多的精神思考。如在潘天寿的画作《睡鸟》中,画师通过勾勒两只鸟并为绘制其余环境。这种留白的技术能够让不同的观众产生不同的想象,亦或是云天雾色、也或是蓝天白玉、也能是凡俗鸟笼,能够抒发观者不同的精神感受,丰富其想象空间。

三、留白独特的艺术韵味

中国画作和传统的文化精髓相互串联,含有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艺术氛围。国画讲究笔墨技术、更讲究韵味和气质。国画中“六法”技术就是韵味表达的一个体现。留白通过黑、白交织,在画作中能形成“聚气、养气”的效果,增强画面的灵动感,显现出画家独特的画作修养和气质,形成独特的“风格画作”,是韵味变现的一个载体。

在我国国画绘制中,亭台楼阁、山水庭院、千山暮雪都是展现气韵的最佳体现。砖砖瓦瓦的布置,云淡风轻的绘笔都能将景色绘画之美和画家精神情感相互融汇,实现艺术表达和情感交流的共合,如在黄宾虹在凇窗静眺图》中,借用留白的方式将山水交织和白云悠悠展现出来,在景色悠然之中添加了一份自由的禅意,在展现大自然包容和凝练之美时,展现了画师悠然自得,心境翩然的意境。

四、结语

留白技巧展现了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世界证明了中国悠久,韵味独特的审美。不单单是画面和空间的空白,留白手法更表现了一种绝处逢生,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意境和生命张力,是我国艺术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随着我国的发展,各种艺术文化的交织也为传统国画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方向;而留白也作为一种简约、内涵的艺术手法在当代艺术和传媒中广泛应用。在未来,希望有更多的艺术爱好者能够关注、理解留白的艺术创造精髓和意义,为我国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