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2909季【青春课堂】董亚君: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

 傻丫头oq9h5f23 2021-12-10
图片

卷首语

在浩瀚的中华文化星海中,古诗词始终是一颗璀璨的星辰。在小学阶段学习古诗文,不仅能涵养文思,启迪心灵,而且能培养情趣,完善人格。董亚君老师执教的《书湖阴先生壁》结合古诗的学习之道,课堂上引导学生解诗题,知作者;明诗意,品意境;悟情感,诵古诗……使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到湖阴先生的勤劳质朴和高雅情趣,整节课不疾不徐,充满了诗情画意。欢迎大家走进今天的青春课堂——

图片

图片

图片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



济南市北坦小学 董亚君

教材分析







《书湖阴先生壁》是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的内容,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七言绝句作品,是一首题壁诗。当时王安石变法失败,两次罢相之后一直隐居家乡金陵。在这期间,诗人和邻居杨德逢交往甚密,多次去杨德逢家中游玩。杨德逢是一名隐士,别称湖阴先生,王安石先生共写了两首题壁诗,这是其中一首。
这首诗前两句写杨德逢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全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全诗,读准节奏,运用随文识字的方法会认“畦”“闼”。
2.背诵全诗,并借助注释、插图,联系知识积累和生活实际,理解诗意。
3.学习抓住关键词句想象画面,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感悟《书湖阴先生壁》的写作特点。
4.借助搜集的作者资料,知人论世,品味诗人的高雅志趣,感受自然山水的美丽。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能借助注释、插图和生活实际,展开想象,了解描写景物景象诗歌的意思。
学习难点: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感悟《书湖阴先生壁》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图片

01

解诗题,知作者

1.谈话导入:同学们,在浩瀚的中华文化星海中,古诗词始终是一颗璀璨的星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8课的第三首古诗,请大家齐读课题:《书湖阴先生壁》。

2.首先,我们先来回顾学习古诗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明诗意,品意境;悟情感,背古诗。

3.这首诗的诗题可理解为?(明确:书……壁:题写在墙壁上的诗。诗题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庭院墙壁上的诗。)

4.湖阴先生是何人?(杨骥,字德逢,一位很有学识的隐士,也是王安石退居江宁时的邻居。)你是从哪了解到的?(引导学生明确:看注释了解内容也是学古诗的好方法。)

5.关于题壁诗,我们还知道?(学生自由列举,教师进一步补充:题壁诗始于两汉,盛于唐宋。唐宋时期,不少寺院、驿站专门设有诗板供过往行人题诗。题壁诗往往有感而作,有所寄托,大体分为:讽刺时政类,如林升《题临安邸》;抒情哲理类,如:苏轼《题西林壁》;伤逝悼亡类,如:陆游《沈园题壁》;抚今追昔类,如:崔颢《黄鹤楼》。)

 6.关于作者王安石,我们已经非常熟悉了,谁来介绍一下?(学生根据预习介绍,教师补充出示资料: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这首诗是王安石因两次变法失败被贬至金陵(今南京)时所作。)

图片

02

明诗意,品意境

1.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点名读,相机指导“畦、闼”)

2.古诗,不仅要读得准确,流利,还要通过停顿读出古诗的韵味。教师示范朗读。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3.请同学们放慢朗读速度,在停顿的地方注意像老师一样“声断气连”。

4.同学们的朗读有歌的味道了,诗可以当歌唱,诗也可以当画赏。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一句一景。请大家快速默读这首诗,找一找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相机板书:院里:茅檐 花木  院外:一水  两山)5.我们先来读第一句: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①茅檐是谁家的?干净到什么程度呢?诗中用了一个词来形容。(无苔)

②“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们知道苔藓生命力强,繁殖旺盛,古代诗人对“苔”字也情有独钟。

这“苔”,是胡应能笔下的——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这“苔”,是叶绍翁笔下的——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这“苔”,也是王维笔下的——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苔”,还是刘禹锡笔下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③现在在王安石的笔下它却变得与众不同,请同学们再来读这句诗: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④这就奇怪了!当时是初夏时节,南京多雨,十分有利于青苔的生长,而且我们知道青苔多生长在阴冷僻静的地方,不好清除,诗人是如何让院子“净无苔”的呢?(时常打扫)

⑤想象情境,教师引读: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春天,细雨过后,地上苔藓滋长,湖阴先生会怎么做?(齐读);

夏天,微风卷起漫天柳絮,湖阴先生会?(女生读);

秋天,落叶纷飞,湖阴先生仍会?(男生读);

冬天,大雪过后,花木凋零,湖阴先生依然在会,(再读)。

6..院子里不仅无苔,非常干净,还有什么值得欣赏的?(课件出示:花木成畦手自栽。)

①畦的意思?从中你读出了什么?(花多、整洁有序不单调)

②成畦的花出自谁之手?(湖阴先生)

7.初夏时分,雨过天晴,当你踏入这样的茅草庭院,你会有什么感受?请通过你的朗读传达给给大家: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8.从中你感觉王安石的邻居——湖阴先生是一位怎样的人?(板书:勤劳质朴、情趣高雅)

9.王安石写的诗中有十几首与湖阴先生有关,其中他曾在《示德逢》诗一开头就说:“先生贫敝古人风,沔想柴桑在眼中。”(柴桑是陶渊明隐居之所,从中可以看出在王安石的心中,湖阴先生是和陶渊明同一类型的人)

10.院内之景清洁幽雅。院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致呢?(课件出示: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①谁来说说你的理解?(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环绕着农田。推开门,两座青山送来青翠的山色。)

②从中可以看出王安石笔下的“一水、两山”有什么特点?

③根据学生回答,过渡引导:同学们在体会山水特点时都关注到了诗的两个关键词--“护田”“排闼”。

④这两个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意思大家明白了,其实这两个词在写景中还暗藏了典故。(课件出示)

“护田”出自《史记》中的“因置使者护田积粟”,指汉朝在轮台设置使者,保护田地、积攒粮食。

“排闼”出自《史记》的“樊哙乃排闼直入”,说的是汉高祖刘邦称病不理政事,并下令群臣不经许可不得擅闯宫禁。樊哙为劝说刘邦竟无所顾忌,推门而入。

11.诗人用“护田”的西域使者形容河流,用“排闼”而入的樊哙形容青山。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和这一方山水的感情如何?

1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情境,朗读品味: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①师:山水本是无情物,此时水却变得含情脉脉,那环绕的水仿佛伸出有力的臂膀将绿田拢在怀里,在水的呵护下,田里的庄稼长得翠翠的,绿绿的,好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男生读)

②师:护中有情,绕中有意,水呵护着庄稼,仿佛母亲呵护着孩子。(女生读)

③青山把门推开了,主动将一派青绿送到湖阴先生家,让我们读出水的柔情,山的殷勤。(齐读)

13.再读这句诗,你会发现除了拟人手法,还有什么修辞?(对仗)

①教师补充:像这样字数相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作成的对偶语句叫做对仗。你还知道有哪些?

②学生列举: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图片

03

悟情感,背古诗

1.“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句诗短短是四个字,用了三种修辞手法,堪称“神来之笔”。这里的一山一水富有情意,正是因为主人对这山水也充满了喜爱。请大家再读古诗。

2.王安石和湖阴先生是隐居于此的好邻居。其实他在隐居之前还有一段故事。(课件出示:熙宁三年,王安石官至宰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被罢免。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王安石,不久又被罢免,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王安石郁然隐于钟山。)

3.一生的报复,满腹的才华,但却接连被贬,最终只能“ 郁然隐于钟山”。“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王安石和湖阴先生虽然身份不同,经历不同但却都能在山水间得到快乐。

①让我们再读全诗,读出王安石对山水田园的喜爱与赞美。(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②让我们再读全诗,读出对湖阴先生勤劳高尚生活情趣的赞美。(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4.课外拓展:《书湖阴先生壁》是一组诗,除了课文外,还有一首,课下请大家运用本课学习古诗的方法进行品析感悟:

图片

04

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2.依据诗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板书设计

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院里: 茅檐   花木       勤劳质朴

院外: 一水   两山       情趣高雅



图片

作者简介



图片


董亚君,语文湿地栖居者,青春课堂编辑,现任教于济南市北坦小学。感恩生命中美好的遇见,期盼向语文教学的青草更青处漫溯。
图片
图片
图片
策划:青春课堂编辑部@语文湿地

卷首:韩凌青

编辑:董亚君 韩凌青

美编:韩凌青

终审:周忠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