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凡的世界》把生活写透

 一河水 2021-12-11
  多年前,也就是在这样一个冬季的晚上,我读完了《平凡的世界》,书里发生在黄土高原上最普通人的生活,却有着不平凡的人生经历。

  贫困潦倒的孙少平在山那边因为不要聘礼,娶了同样是穷苦人家出身的女人当婆姨。两个人吃苦耐劳,省吃俭用,把攒下的全部积蓄在村外建了砖厂。本以为靠着勤劳朴实能使全家过上幸福的生活,结果,天有不测风云,砖厂出了事故,欠了很多债,他的媳妇终因患病撒手;弟弟孙少平为了摆脱贫穷,来到城市里打工,曾在大桥洞底下,当苦力,做最苦最累的活。为了吃上“公家饭”,来到煤矿上,冒着危险每天下井当煤炭工人,还到建筑工地上打工。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描写他在工地上打工的双手,那是一双被磨出了血泡,挑破了,化成浓,出了血,结成疤,再磨成泡……这样循环往复,血肉模糊的双手,最终磨成了厚厚的老茧,那是劳动奖章的象征……那些细致的描写让在午夜读罢全书的我久久不能平静:我想到了尽管过了多年,尽管社会在日益发展,但是我们生活的世界中,仍然会有这么多平凡的人在与命运进行顽强的抗争,在争取活着的尊严和自由。我被该书深深的震撼。

  所以当今晚由陕西人艺带来的话剧版《平凡的世界》所带我回顾的故事情节,让我重温那个夜晚,感受到原著所带给我的震撼与感动。沉浸在陕北信天游悠扬的秦腔中,是神仙挡不住人想人,是每个人也有追求爱和幸福的权利,不管人是多么平凡或者伟大。想到路遥在写作此书时,由于病痛折磨,用坚硬的桌子角用力抵着肝脏的位置,疼的汗珠子像断了线的珠子,仍然坚持写作而满含热泪,那是拿命在去写,甚至比他的生命还要珍贵。
  我想起在本书开篇中写道的,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段话: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儿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黄土高原看来漫长的严寒还没有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没有到来……这段简单几十字的文字独白其实就在开篇揭示了这本100多万字的巨著所要表达的情绪:孤独与彷徨,顺从与抗争,不屈与挣扎,人就是在这样冰冷潮湿的环境中生存着。一流的作家永远写的是命运与灵魂。
  尽管每个人仿佛都是悲剧式人物,都有自身的局限与不公,但在人性最痛苦绝望中,又能让我们看到美好与希望。我觉得作家是很伟大的。他能看透这个世界的平凡,无力无奈无助,却又不甘于平凡,努力在夹缝中寻求活着的意义。这大概就是我们被这部现当代文学作品所深深打动的原因: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这些人物身上寻找到自己的影子,产生共鸣,并且在其中汲取自我蜕变的力量和勇气。

  今晚,当我站在气势恢宏的大剧院门口,仰望灯火灿烂的艺术殿堂时,我想到的是,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不是有多少高雅,有修养素质的人,他们从事多么高尚的职业,拥有较高的受教育水平,为这个城市贡献多少经济效益,创造多少价值财富,而是这个城市对待社会最底层、弱势的人群,有何等包容度:那些步履蹒跚的老人,大声吵嚷的孩童,没有受过教育的贫民,或者是坐在马路边休息的拾荒者……
  我们期待生活在这样具有极高包容度的文明城市,更期待周围可以遇到这样有格局的人成为我们的人生贵人。
  人活着也绝不仅仅只是阳春白雪,穿多么名牌的华服,化多么精致的妆容,过多么豪华的生活,而是去掉这些过眼烟云、身外之物的东西后,你能否依然认识你自己。
  世界级文豪无一例外的都是把笔尖对准那些城市中最普通的人,甚至是底层人。这就是我最喜欢描写的人文情怀,也是人文关怀,那些更需要被关注的人才是芸芸众生,真实活着的我们。
  有些人可能外表脏破,但灵魂高贵,值得仰视和尊敬。
  生活需要一双慧眼,灵魂的塑造者更需要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大爱之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