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广州市白云区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语文试卷(问卷)
2021-12-11 | 阅:  转:  |  分享 
  


广州市白云区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分三部分,共20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学校、班级、座位号、姓名,同时填写考生号,再用2B铅笔把相应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的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选择题答题区中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写在试题上。

3.非选择题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后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0分)



一、(6小题,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倔强/坚强蹒跚/姗姗来迟

B.踌躇/田畴肖像/惟妙惟肖

C.序幕/暮年辟邪/开天辟地

D.茸毛/作揖题跋/长途跋涉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倦怠篱芭触目伤怀不折不扰

B.伟岸洗绦骆驿不绝坦荡如砥

C.频临斟酌重峦叠嶂春寒料俏

D.隧道翰林摩肩接踵巧妙绝伦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国坚持开放合作必将受到各国人民的欢迎,贸易保护主义必将交划各国人民的反对。

B.翟某自出心裁,将他人论文大量摘引,整段整段抄袭,以充作自己的论文发表,其博士学位最终被学校撤销。

C.学校需要因地制宜,找到符合学校特色且学生真正感兴趣的项目,从而让更广大的学生群体享受到校园体育活动的快乐。

D.拖了5年,“老赖”黄某就是迟迟不肯还债,即使法院发出强制执行令,甚至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高消费,黄某仍无动于衷。

八年级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餐厨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可见四色分类垃圾桶。

B.人的思想境界高低,表现为思想修养、道德水准、审美观点和终极关怀等方面的优劣。

C.专家认为,5G与行业协同,将推动数字经济生产方式、资源配置效率、管理服务模式。

D.行走在春天的徽州,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到处都有的古老的油菜花田和徽派建筑群。



5.在下列句子横线处填上一个词,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夏衍临终前,感到难受,秘书说:“我去叫大夫。”正在她开门欲出时,夏老艰难地说:“不是叫,是________。”

A.问B.求C.请D.找



6.有一个美国初中生,到中国交流学习,他从未读过《红星照耀中国》。请你写一段文字,向他介绍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并推荐给他阅读。不超过40字。(5分)





二、(1小题,10分)

7.古诗文默写(10分)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

B.晓雾将歇,猿鸟齐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C.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壮年,雄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D.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如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E.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三章)

F.争渡,争渡,惊起一群鸥鹭。(李清照《如梦令》)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作答时请写序号)(4分)

①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②__________________,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③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④__________________,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三章)

⑤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__________________。(朱敦儒《相见欢》)

⑥__________________,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词名句。[4分。本题有2分为附加分,加分后第7题不超过10分。]





八年级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

花鸟是诗人笔下的爱物,他们赏花观鸟,感受着季节的变换,体悟到生命的活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从莺争



燕啄中感受到早春的生机勃勃,而晏殊则从花落燕归中感受到时光的消逝,但消逝中仍有美好事物的再现,他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共50分)



三、(4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8~10题。(10分)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B.河曲智叟亡以应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其将固可袭而房也

D.常感其诚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9.把“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0.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愚公聚集家人提出移山的主张,一家人对此意见不一,他的妻子就坚决反对,认为缺乏可行性。

B.移山的工作很辛苦,敲石头,挖泥土,装在箕畚里,挑到渤海边;而且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C.河曲智叟阻止愚公移山,愚公认为子子孙孙绵延不绝,而山不会增高加大,人力终将征服自然。

D.作者将文中两个主要人物命名为“愚公”和“智叟”,一“愚”一“智”,形成对比,耐人寻味。

八年级语文试题第3页共8页

11.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5分)

(秦)穆公使(九方皋)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①而黄。”使人往取之,牡②而骊③。穆公不说。伯乐喟然太息曰:“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节选自《列子·说符》)

【注释】①牝:雌性的鸟或兽。②牡:雄性的鸟或兽。③骊:纯黑色的马。



(1)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三月而反报②穆公不说



(2)“九方皋相马”这一寓言故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3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描述。(3分)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抒写了战士怎样的心愿?请简要概括。(2分)





四、(7小题,30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3~15题。(11分)

材料一: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清明”与“上河”是什么含义呢?

《清明上河图》的专家学者通过对"清明”的考证得出三种观点:一是“清明节”之意,二是“清明坊”之意,三是“清明盛世”之意。

其中,持“清明坊”观点的专家学者,是已故河南开封中学的孔宪易先生。孔宪易先生通过对木炭、石磙子、扇子、西瓜、服饰等考证研究,认为画的是秋景。清明之意是指“清明坊”。根据是当时东京城被划分为一百三十六坊,外城东郊区共划分三坊,第一坊就是“清明坊”。

河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周宝珠先生,用几十年的时间对《清明上河图》进行细致地考证。他在《清明上河图与清明上河学》一书中,对孔宪易先生的秋景之说持否定态度。其中对扇子的考证叫人折服。《清明上河图》中出现的扇子有十多处,这是孔宪易先生产生秋景说法的原因之一。周宝珠教授考证认为,扇子的主要功能的确是用来拂暑驱蝇,但是在北宋这个时期还另有它用。扇子除有题诗作画、扑卖馈赠之用外,还有“便面”之用。“便面”这一风俗由来已久。书生文人、达官显贵、庶民布衣在街上碰到熟人不愿寒暄,就以扇子障面,对方心神领会并不责怪,反而认为是礼貌之举。故曰:“以扇遮面,则其两便。”由此看来“便面”习俗是不受季节影响的。

八年级语文试题第4页共8页

周宝珠教授对著名鉴定专家史树青先生“政治清明”一说赞赏有加,并进一步证明了这种可能性。北宋长期实施的“偃武修文”的国策,国家经济趋于繁荣,出现了较唐朝时期之后的又一个太平盛世。这一时期的文人官宦,为了仕途腾达,大肆歌颂当朝皇帝的政治清明;《清明上河图》中展现出的磅礴气势和繁盛景象,最能代表宋徽宗赵佶“偃武修文”的治国思想。如果称太平盛世未免太露骨,因此“清明上河图”这五字一语双关,弦外有音。但是《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正在气讨的乞丐,官衙门口坐着的懒散的士兵,以及大街上跑着的猪等,这些景象却似乎与太平盛世相违背。

许多专家学者对于《清明上河图》中的“清明”有着诸多的解释与争论。那么《清明上河图》中的“上河”又是指什么含义呢?长期以来一些专家学者对“上河”二字的含义也有诸多解释。关于“上河”的含义主要有几种观点: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是指“河的上游”;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是“逆水行舟”之意;也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即“上坟”之意;还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即“赶集上街”之意。

根据《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汴河自西京洛口分水入京城,东去泗州入淮,运东南之粮。根据这段文字,由西北向东南是下水,反之是上水。因此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即汴河上逆水行舟之意。然而,也有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根据《清明上河图》卷后明代李东阳的题跋记载:“上河者云,盖其世俗所尚,若今之上冢然,故其如此也。”这就是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上河”即是“上坟”一说的重要依据。然而,还有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同观点,认为“上河”不能作为动词解释,而应该作为专用名词解释,如果按名词解释“上河”应该是指御河。

(节选自周涵《<清明上河图>传世之谜》,《文史参考》2010年第15期)



材料二:

近日,一场声势浩大的北宋风俗盛景在3000平方米展区铺开,家喻户晓的《清明上河图》以崭新生动的形式,在接下来两个多月的时间,在广州国际媒体港给市民与旅客带来独一无二的体验。

甫一踏入展馆,栩栩如生的巨幅长卷瞬间抓住观者的眼球。这幅近5米高、40余米长的《清明上河图》动态高清画卷,展出时用了将近18台投影,是20余位画师历时400多天手工绘制而成的,光是合成就用了100多台机子,花费一个多月时间。据悉,此次展出长卷是目前为止最高清的版本,它真实还原原作笔触,将原画中人物、牲畜、船只甚至是树木等都“动起来”,细腻呈现画中每一处正在发生的故事。

而长卷对面的互动墙上,观众可以对着电脑屏幕识别人脸,看看自己对应的是画中哪个人物角色。“这是我们最新推出来的‘识别画中人’,在网上也推出了‘寻找千年前的你’。”凤凰数字科技总裁王晓东告诉记者,现代人喜欢数字化的、沉浸式的体验,“你可以看到互动墙上还有‘南音’的表演,它是中国最古老的音乐,我们通过全息的方式去展示,很多人就感觉很有意思。”

据介绍,广州展馆的体验也是最丰富的。在“宋潮游乐园”中,形形色色的项目让人应接不暇,观众可以赏花灯、猜灯谜、手绘团扇、临摹年画、体验活字印刷术、做客“宋潮直播间”、欣赏“宋潮好声音”等。宋潮游乐园以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为蓝本,将宋朝美学、广府特色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

(节选自《以设计与科技之力助你“清明上河图中游”》,《广州日报》2019年12月4日)







八年级语文试题第5页共8页

1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的一项是()(3分)

A.周宝珠教授考证认为,扇子在北宋有“便面”的风俗,取扇子“便于双方会面”之义。

B.《清明上河图》中的“清明”指“政治清明”,代表了宋徽宗“偃武修文”的治国

思想。

C.《清明上河图》依据《东京梦华录》而作,以图画的形式印证了北宋汴京城的繁华景象。

D.宋潮游乐园将宋朝美学、广府特色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拉近了传统文化与观众的距离。



14.《清河上河图》中“清明”“上河”成谜,是什么原因呢?请依据选文简要概括。(4分)





15.选文中广州展馆运用哪些形式,让《清明上河图》更加贴近观众?请简要概括。(4分)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16~19题。(19分)

(1)在南方有一种昆虫,叫做螳螂。农夫们看见它半身直起,立在太阳灼烧的青草上,态度很庄严,宽阔的、轻纱般的薄翼,如面膜似的拖曳着,前腿形状如臂,伸向半空,好像是在祈祷,如一个修女。这个错误再大没有了!那种貌似真诚的态度是骗人的,高举着的似乎是在祈祷的手臂,其实是最可怕的利刃,无论什么东西经过它的身边,它便立刻原形毕露,用它的凶器加以捕杀。真让人难以相信,它是一种温存与残忍并存的小动物。

(2)螳螂,这样一种凶狠恶毒、有如魔鬼一般的小动物,它的食物的范围并不仅仅局限于其它种类的所有昆虫。事实上,螳螂还是一种自食其同类的动物呢。也就是说,螳螂是会吃螳螂的,吃掉自己的兄弟姐妹。而且,在它吃的时候,面不改色,心不跳,十分泰然自若,那副样子,简直和它吃蝗虫、吃蚱蜢的时候一模一样,仿佛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螳螂甚至还具有食用它丈夫的习性。这可真让人吃惊!在吃它的丈夫的时候,雌性的螳螂会咬住它丈夫的头颈,然后一一口地吃下去。最后,剩余下来的只是它丈夫的两片薄薄的翅膀而已。这真让人难以置信。

(3)螳螂的巢,大小约有一两寸长,不足一寸宽。巢的颜色是金黄色的,样子很像一粒麦子。这种果是由一种泡沫很多的物质做成的,母螳螂在建造这个十分精致的巢穴的时候,也正是它产卵的时候。在这个时候,从母螳螂的身体里,会排泻出一种非常有粘性的物质。这种物质和毛虫排泻出来的丝液很相象。这种物质在排泻出来以后,将与空气互相混合在一起,于是就会变成泡沫。母螳螂就是在这种泡沫的海洋中产卵,繁衍后代的,每当它产下一层卵以后,它就会往卵上覆盖上一层这样的泡沫。于是,很快地,这层泡沫就变成固体了。

(4)螳螂卵的孵化,通常都是在有太阳光的地方进行的,而且,大约是在六月中旬,上午十点钟的时候。

(5)然而,有一点非常不幸!这些可怜的小幼虫竟然孵化到了一个布满了危险与恐怖的世界上来,也许它们自己还并不清楚明白这一点。曾经有过好多次,我在门外边的围墙内,或者是在树林中的那些幽静的地方,看到螳螂的卵在孵化,一个个小幼虫破壳而出。我总有一种美好的愿望,希望能够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好好保护这些可爱的小生命,让它们能够平



八年级语文试题第6页共8页

平安安而且快快乐乐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但是,很不幸,这种愿望总是会成为泡影。已经至少有二十次了,(实际上比这要多得多)我总是看到那种非常残暴的景象,总是亲眼目睹那令人恐惧的一幕。这些还不知道什么叫危险的小幼虫,在它们乳臭未干的时候,便惨遭杀戮,还没来得及体验一下生活,体会一下生命的宝责,就已经结束了年幼的生命,真是可怜啊!螳螂虽然产下了许多卵,但不足以抵御那些早已在巢穴门口埋伏多时,一旦幼虫出现,便会不失时机地加以杀戮的强大的敌人。

(6)对于螳螂幼虫而言,它们的最具杀伤力的天故,要算是蚂蚁了。几乎每一天,我都会有意无意地看到,一只只蚂蚁不厌其烦地光临到螳螂巢穴的旁边,非常耐心,而且信心十足地等待时机的成孰,以便立即采取先下手为强的行动。一旦有猎物探出头采,便立刻将其擒住,然后再扯掉幼中身上的外衣,将其毫不客气地切成碎片。在这场战斗中,你可以看到,那些只能利用随意的乱摆来进行自我保护的小动物,和那些前来俘虏食品的非常凶猛、残忍的大队的强盗们展开激列的拼杀,小动物们尽管非常弱小,但是仍然坚持着、挣扎着,不放开对求生的渴望。但是,这种挣扎与那些凶恶之众相比,显得多么可怜呢!用不了多长时间,也就走一小会儿的工夫,这场充满血腥的大屠杀便宣告终结了。残杀过后,剩余下来的,只不过是碰有幸能够逃脱敌人的恶爪的少数几个幸存者而已。

(7)这样一来,便形成了下面这条生物链。螳螂以蝗虫为食,蚂蚁又会吃掉螳螂,而蚂蚁又是鸡的食品。但是,等到了秋天的时候,鸡长大了,长肥了,我又会把鸡做成佳肴吃掉,这可真有趣!

(8)或许螳螂、蝗虫、蚂蚁,甚至是其它个头儿更小一些的动物,食用之后都可以增加人类的脑力。它们采用一种非常奇妙但又见不到的方法,提供给我们的大脑某种有益的物质。然后,作为我们人类思想之灯的油料。它们的精力慢慢地发达起来,然后贮蓄起来,并且一点一点地传送到我们身体的各个部位,流进我们的血脉里,它们滋养着我们身上的不足之处。我们就是生存在它们的死亡之上的。世界本来就是一个永无穷尽的循环着的圆环。各种物质完结以后,在此基础上,各种物质又纷纷重新开始一切;从某种意义上讲,各种物质的死,就是各种物质的生。这是一个十分深刻的哲学道理。

(节选自《昆虫记》,有删改)



16.昆虫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2分)



17.为什么作者说螳螂是“一种温存与残忍并存的小动物”?(6分)





18.将选文第(6)段和下面的改写作一个比较,说说选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何特点。(6分)

螳螂幼虫最具杀伤力的天敌是蚂蚁。蚂蚁会守候在螳螂巢穴的旁边,等螳螂幼虫出巢后,群起而攻;只有极少数螳螂幼虫能够逃脱蚂蚁的捕食。







19.“我总有一种美好的愿望,希望能够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好好地保护这些可爱的小生命,让它们能够平平安安而且快快乐乐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螳螂十分残忍,作者为什么还要保护它们的幼虫?作者又是如何看待它们的死亡?请根据你对选文以及《昆虫记》一书的阅读,说说你的理解。(5分)



八年级语文试题第7页共8页





第三部分写作(40分)

五、(1小题,40分)

20.请以“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600字以上;

③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八年级语文试题第8页共8页



献花(0)
+1
(本文系不可逆转的...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