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近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确定深入推进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措施,进一步便利群众就近看病用药。在12月10日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李滔介绍,从2016年启动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工作以来,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5.29万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每个县都有一家以上的联网定点医疗机构,累计结算人次已经突破1000万人次,直接结算率达到60%左右。 试点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李滔在会上介绍,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已覆盖全国。在此基础上,国家医保局明确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基本政策,分类推进普通门诊和门诊慢特病费用的跨省直接结算。 在普通门诊方面,今年年初已全面打通京津冀、长三角、西南5省先行试点,并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新增山西等15个省作为国家门诊试点省份。目前已覆盖97.6%的统筹区和12万家定点医疗机构,91.7%的县都有一家以上的联网定点医疗机构,门诊累计结算也突破了1000万人次。 在门诊慢特病方面,高血压、糖尿病两个门诊慢特病已在西南5省试点。今年9月,全国范围内又启动了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等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12月1日,江西萍乡的一个参保人,在海南省中医院实现了首例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的直接结算。 费用结算流程更加便捷 据介绍,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流程从“先备案、选定点、持卡就医”变为“先备案、选定点、持卡码就医”。一字之变,体现结算流程更加优化和便利。 异地就医备案是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前提。李滔表示,部分参保地可以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和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实现异地就医的跨省通办,参保人无须回到参保地开通备案。李滔还特别提到,门诊和住院可以同步备案,只需开通一次备案就可享受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除社保卡外,现在参保人可以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或支付宝、微信、手机银行等多种渠道激活个人医保电子凭证。在入院手续、出院结算或者在门诊收费窗口结算时,出示医保电子凭证即可实现扫码跨省直接结算。 “通过三年的努力,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从住院扩大到了门诊,流程也从线下人工结算拓展到线上直接结算。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范围更广、流程更简化、服务更便捷。”李滔说。 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将实现全统筹区覆盖 “门诊异地就医跨省直接结算已从区域试点走向全国试点,即将实现全统筹区覆盖。但与老百姓的期盼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国家医疗保障局医疗保障事业管理中心负责人隆学文表示,下一步,需打通堵点、破解难点,推动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针对跨省政策相对分散、住院门诊费用地区差异性较大问题,将出台基本医保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管理办法;针对异地就医备案难问题,将进一步改革优化参保人异地就医备案有关流程和管理制度,让政策更趋统一,流程更加简易,老百姓看病更加方便。力争到“十四五”末,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率能够达到70%左右。 此外,还要探索研究通过线上渠道,将相关票据和信息从就医地传回到参保地,让老百姓在报销递交材料时不再“跑断腿”,缩短报销时间。 “到明年年底,尽快实现全国每个县至少开通一家联网定点医疗机构提供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方便老百姓就近就医。”隆学文表示,同时有序开展5种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今年年底前,每个省至少有一个统筹地区开通试点,明年年底前实现统筹地区全覆盖。 (本报记者 董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