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振兴苏派盆景2021年新观察浓缩天地有象 与时俱进无涯——振兴苏派盆景2021年新观察

 苏迷 2021-12-11

《苏州日报》2021年12月09日 A03版

  11月26日,原苏州第一丝织厂奇石馆内观者云集,“草木人生”苏派盆景艺术作品展在此展出,展品多为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主办的首届苏派盆景艺术培训班学员的汇报作品。

  此前的半年时间里,一群来自各行各业、喜欢盆景的年轻人以虎丘山风景名胜区花神苑内的“景艺堂”为基地,不定期聚在一起,在各路名师指导下研习盆景技艺,体悟盆景作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的文化内涵。

  虎丘、山塘一带是苏州盆景的传统产区,大师精品频出。如今,虎丘万景山庄里汇聚着大中型苏派盆景500余盆,向八方游客展示苏派盆景的独特魅力,传播江南雅韵。虎丘万景山庄盆景园还是世界盆栽联盟大会确定的中国区交流中心之一,是让世界了解苏派盆景的重要窗口。

  “苏派盆景是传统苏式生活的表现形态之一,是文人闲雅生活的一部分。一度,它的市场化、商品化程度极高,是种植花木的农民重要收入来源,更是一种文化景观。” 长期从事园林植物造景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理事卜复鸣说。“苏派盆景曾经在中国盆景界有很高的地位,但是近些年它可能对外交流比较少,拔尖人才比较缺少,斩获业界大奖的现象级作品也不多,挺可惜的。”一位盆景爱好者感叹道。

  进入新时代,在依然“最江南”的苏州,苏派盆景如何推陈出新、重现辉煌?爱盆景的人们在努力寻找答案。

  苏派盆景少不了能工巧匠

  传承苏派盆景技艺,期待更多苏派盆景的精品力作问世,强有力的人才队伍必不可少。

  “近些年,我们在园艺方面存在人才青黄不接的情况。一批优秀的园林技师即将退休,技术骨干有点接不上了。就盆景专业来说,系统内也缺少国家级的大师,这个与我们苏州园林在世界、在全国的地位相比,确实有点不符。” 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园林和公园管理处处长陈骅坦言。

  今年4月,市园林绿化局发布“纳贤榜”,面向社会公开招募有志于苏派盆景艺术的高素质人才,旨在保护和传承苏派盆景技艺,推进苏派盆景艺术的理论研究,壮大苏派盆景专技人员队伍,提升苏派盆景艺术对外交流水平,扩大苏派盆景的品牌影响力。为保证质量,此次培训班的招生和考核相当严格。通过笔试和面试,58名报名者中有21人成为培训班的学员。其中11人是在苏州园林系统相关单位从事园艺工作的年轻人,其余则多为社会上的盆景艺术爱好者。11月23日举行的结业仪式上,综合考虑出勤率和理论考核、现场绑扎考核以及自选作品得分这四方面的成绩,14名学员领到了“合格”及“合格”以上等第的结业证书。

  李晨是本届培训班产生的两名优秀学员之一,园林专业毕业的他在苏州市虎丘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从事盆景养护工作已经三年多了。李晨感慨地说,这次培训过程中,他切实感受到了自身在领悟盆景艺术的文化内涵以及创作布局、意境欣赏等方面的不足和差距。“这次培训让我意识到,没有根植于文化的盆景,哪怕做出来了非常精美的作品,无非就是一味地炫技,没有灵魂。而苏派盆景之所以是'苏派’,也是因为它深深地扎根在吴文化的土壤之中,我们能在苏派盆景作品中看到吴门画派的柔韵雅秀、水文化的柔和包容、古典园林的素雅端庄。”

  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组织人事处处长刘伟介绍,本次培训班有三大特点。一是培训时间长,开设了近半年,总计60个课时。从理论到实践,让学员们扎扎实实走一遍苏派盆景制作流程,夯实基础。二是培训很系统,邀请了苏州科技大学、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专家和盆景制作大师,从理论到实操各方面对学员进行指导,让学员学有所得、学有所精。三是社会参与度高。“虽说苏州很多造型漂亮、艺术价值很高的盆景都在园林系统内,但苏派盆景技艺的传承发展仅仅依靠园林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苏派盆景要走入千家万户,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所以我们这次培训班的学员也是面向社会进行招募的,希望通过社会各方的力量一起来把苏派盆景发扬光大。”刘伟说。

  培训班学员初步交出的成果令人欣喜。在培训班结业仪式上,苏派盆景学科带头人、苏州市虎丘山风景名胜区管理中心书记谈秋毅对学员优秀作品进行点评:“《问道》这件作品搭配合理,视觉效果好,有一定的艺术性。柏树的枝片飘逸有动感,主干弯曲有力度,过渡自然,画面感强。山水盆景的点缀恰到好处。不足之处是柏树的配石有点多余,山水盆景的坡脚稍显繁琐。”“作品《点翠》,枝片点位设置较好,尤其顶部处理比较到位,结顶自然。这盆作品最大的优点在于体现了非常扎实的绑扎技巧。同时,利用观赏石与主干的结合,来弥补树材枝干太直的缺陷,也是作品的一大特点。不足之处是配置的观赏石太差,盆采用圆形或椭圆形会更好。”

  传承推广少不了“两化”

  苏派盆景技艺是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作名录的项目。作为苏派盆景领域的职业队,苏州园林系统的园艺工作者深感传承责任重大。

  目前,拙政园、留园、虎丘都有盆景专类园,这三家单位也聚集了一批专门从事盆景工作的职工。据拙政园管理处副主任程洪福介绍,近年来,管理处以拙政园江苏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平台为依托,进一步发展拙政园园艺队伍,重点培养后备园艺专业人才,不断做好技艺传承的可持续发展。他说,管理处很看重年轻职工实操技能的提升,比如,进行盆景绑扎技能考核时,要求被考核人保留第一年绑扎的作品,等到下一年要看它的长势,如果被养废甚至养死的话,养护人会被扣分。

  王继强是首届苏派盆景艺术培训班的指导老师之一,也是一位苏派盆景技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993年7月,王继强进入虎丘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万景山庄盆景组工作,师从苏派盆景技艺第三代传人、中国盆景艺术大师朱子安之孙朱振清学习。28年来,他和同事们一起精心养护虎丘景区的盆景,不断探索提升自己的技艺,并积极带徒、传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工作之余,他还受邀走进校园,面向青少年学生传播苏派盆景文化。

  “近年来,由于种种因素,苏派盆景的传承与发展陷入了瓶颈,此次培训也让我有了一种重任在肩的使命感。正逢虎丘景区成立园艺技术传承工作室,里面会集了虎丘景区的名师大家,给我们这些青年园艺师搭建了根基深厚的学习平台。这是一个良好的契机,让我有信心去将苏派盆景技艺传承好。”李晨如是说。

  园林系统之外,苏州民间的不少盆景高手多年来也坚持在此领域悉心耕耘。“这几年,省内有些城市或者云贵一些地方对盆景、花木产业很重视,出现了上规模的盆景基地。苏州盆景发展相对有点滞后。”中国当代盆景艺术家史佩元说。他认为,举办高水平的盆景展览非常重要,可以促进业界交流,激发盆景爱好者的热情。“苏州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我们还是要立足自身特色来做精品。”他说。

  在苏派盆景技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为民看来,从苏派盆景技艺保护角度来说,“公家”和民间各有长短,要设法把两者结合起来,共促保护,实现双赢。他在吴中藏书有自己的盆景基地,主做小微盆景,市场反响不错。园林部门主办首届苏派盆景艺术培训班,李为民也受邀成为指导老师之一。已经“吃盆景饭”近40年的他近年还在抖音平台开设了账号,推介苏派盆景。

  卜复鸣认为,由于生活方式、生活空间的改变,苏派盆景发展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扶持。他建议:把苏派盆景技艺的保护与发展文化旅游业相结合,构筑文化产业园;以建立苏派盆景技艺传承基地为平台,构建现代学徒制传承模式;以建立苏派盆景植物繁育基地为根本,实施苏派盆景的可持续发展;在传承苏派盆景技艺的整体性和真实性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注重民间力量,合理保护苏派盆景的生存空间。

  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局长曹光树表示,苏派盆景是苏州一张亮丽的名片,今后园林部门将进一步发扬传统工匠精神,弘扬新时代园林文化,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精心打造世界一流的园林景区窗口形象,着力推动苏派盆景艺术面向大众、走向世界。为了更好地传承苏派盆景技艺,在实践操作层面上,要将盆景管养流程化、标准化、精确化,在理论发展层面上,要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盆景传承和发展的领头羊,推动苏派盆景产学研一体化。此外,还需多层次、系统化地培养苏派盆景人才队伍,通过社会化合作,不断创新探索苏派盆景艺术产业化的新方法、新路径。

  苏派盆景走向“两化”(大众化、国际化),也许正是新时代振兴这项非遗代表作的着力点。

  延伸阅读  

  苏派盆景极简史

  苏州是中国传统盆景的主要产地之一。苏州盆景发轫极早,晋唐以前已显端倪。东吴时,孙权得贡橘一盆,一蒂十七果,群臣贺之。晋代,苏州有顾辟彊园、戴颙宅等名园,园内植竹树石,“聚石引水”,说明莳养植物和赏玩山石已成士人风尚。这为以后苏州盆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代白居易在苏州做刺史时,酷爱太湖石,以石清供。到了宋代,中国盆景已趋成熟,形成了树木盆景和水石盆景两大类,并出现了盆景赏石题名。相关史料记载,宋徽宗喜好怪石、盆景和造园,朱勔“创以花石进媚”。后朱勔被诛,“而朱勔子孙居虎丘之麓,尚以种艺垒山为业,游于王侯之门,俗呼为花园子。”从此,虎丘成了苏州盆景花木的传统培育之地。

  南宋田园诗人范成大晚年隐居石湖,种梅栽菊,著有《梅谱》《菊谱》,还曾从四川引种莲花海棠盆景,亦爱玩太湖石、英石、灵璧石等,并题有“烟江叠嶂”等名,更富诗情画意。宋代杜绾所撰《云林石谱》中,写到了当时苏州人推崇昆石的内容,“唯爱其色洁白,或栽植小木,或种溪荪于奇巧处,或立置器中,互相贵重以求售。”这说明树石盆景当时已在民间兴起,盆景已经商品化。

  明代,盆景盛行于民间,而苏州盆景发展尤为昌盛。据《吴风录》记载:“至今吴中富豪竞以湖石筑峙,奇峰阴洞。……虽闾阎下户,亦饰小小盆岛为玩。”王鏊《姑苏志》云:“虎丘人善于盆中植奇花异卉、盘松古梅,置之几案,清雅可爱,谓之盆景。”这可以说是对盆景的最早定义。明代的苏州盆景受画派影响,多以画理构思、剪裁,对布局、蟠扎、配石等已有一定的研究,并已注重景、盆、架的搭配和品评,还出现了如文震亨《长物志·盆玩》等有关盆景的著作。

  清代盆景在明代的基础上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康熙年间陈淏子所著的《花境》中特别提到:苏州出现了一种仿元代画家倪云林画意的丛林式盆景和树石盆景,蟠扎时用“极细棕索缚,岁久性定,自饶骨致矣。”这种采用棕丝进行蟠扎造型的盆景,具有极强的观赏性。

  及至现代,苏州作家周瘦鹃和园艺家朱子安共同发力,让苏州盆景大放异彩。两人亦师亦友,前者继承了历史上苏州盆景文人化的特质,将“画意入盆”的艺术传统发挥到极致,后者在技法上不断钻研,从清末到民国时期民间传统的“六台三托一顶”“垂枝式”“顺风式”等规则式风格中解放出来,创出“粗扎细剪”的整形方法,形成崇尚自然的艺术特色。以苏州为中心的“苏派盆景”这一地域流派逐渐形成。他俩也被后人公认为中国盆景两大宗师。

  由于成功开创培育现代苏派盆景的新路子,1959年,当时在拙政园管理处担任盆景工的朱子安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全国群英会”上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斯人已逝,风范长存。人们如今仍能在苏州的盆景专类园里欣赏到大师风采。

  选题策划

  韩光浩 高 岩

  稿件执行

  陶冠群 安 洋

  本版摄影

  杭兴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