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年第142篇:读文随笔∣文本解读与“违规揭意”

 豫北闲人原创馆 2021-12-12

文本解读与“违规揭意”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语文教学通讯》(B刊)2021年第10期发表了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李华平教授的论文《文本教学解读之违规揭意法》。这也是李华平教授在该期刊连载文本解读论文系列的又一成果。标题中的“违规”的“规”,具体指的是文本解读中的“合作原则”。合作原则原是格赖斯1967年提出来的交际行为准则,一共包括四点:(1)数量准则:在交际过程中给出的信息量要适中。a.给出所要求的信息量;b.给出的信息量不要多于所要求的信息量。(2)质量准则:力求讲真话。a.不说你认为假的东西。b.不说你缺少适当证据的东西。(3)关联准则:说话要与已定的交际目的相关联。(4)方式准则:说话要意思明确,表达清晰。a.避免晦涩生僻的表达方式;b.避免有歧义的表达方式;c.说话要简洁;d.说话要有顺序性。(陈波:《逻辑学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但是在文学创作中,作家往往会有意识地违背这些原则,以实现特殊的表达意图。因此,读者在文本解读时,就要特别关注那些有意识地违反“合作原则”之处,据此分析作家或人物隐秘的表达意图。

李华平教授针对叙事类作品中人物对话的不同表现形式,具体探讨了作家创作时违背“合作原则”的具体表现。首先是违背质量准则的案例,即说话人有意说出来的内容与内心所想的内容不一致,例如《荷花淀》中写“四个青年妇女在水生家里,大家商量”时,这些妇女真实的意图都是想去见一下丈夫,但说出来的却各自不同,有的说“忘下了一件衣裳”,有的要和丈夫说话“要紧的话”,有的说是“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但她们真实的表达意图之外还有一层意图,即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想丈夫而被取笑。

其次是违背数量原则,其表现又有二:一是信息不足,有意减少必要的信息量,违背了“足够”的要求,二是信息冗余,多出了不必要的信息,违反了“不超出”的要求。例如《雷雨》中鲁侍萍和周朴园的对话,周朴园不希望鲁贵知道他和鲁侍萍过去的事情,于是说:“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这说明周朴园的真实意图隐含于“言外之意”。再比如《祝福》中“我”搪塞了祥林嫂的“灵魂之问”后,内心很不安,想要赶快逃离这个地方,于是有了一段心理活动的描写:“不如走罢,明天进城去。福兴楼的请墩鱼翅,一元一大盘,价廉物美,现在不知增价了否?往日同游的朋友,虽然已经云散,然而鱼翅是不可不吃的,即使只有我一个”,这段话中有关鱼翅的描写,显然是多余的信息,但恰是这种信息,传达出“我”内心深处的不安情绪。《雷雨》中有关鲁侍萍对“老爷那件绸衬衣”的详细描写,也属于“信息冗余”,自然也是鲁侍萍有意为之。

再次是违反关联准则。这也有两种情况,一是直接打断话头,不再继续谈论,迫使对方改变话题,二是比较巧妙地转移话题。前者例如《红楼梦》中史湘云评价林黛玉和薛宝钗时,宝玉就直接打断了史湘云的话,原因自然是他不愿意别人说贬低林黛玉的话。这一点在日常交际用语中更为常见。文学作品中的打断话语,也较常见,但表达的比较明显。后者的“转换话题”则比较隐秘,即不顺着对方的谈话思路往下说,而是另外谈一个话题,以转移对方的注意力。这一点在日常交际用语中也很常见,在文学作品中也有相关的案例。例如孙犁的《荷花淀》中的对话: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他们几个哩?”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女人说:“睡了。”“小华哩?”“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水生嫂反复追问“他们几个呢”,而水生一直避而不答,且不断转移话题,为的是不让妻子因自己到大部队上去而担心。此外还有违反方式准则的例子,此处不再赘述。

除了“合作原则”外,英语语言学家利奇又提出了“礼貌原则”,具体说来有:一是得体原则,即尽量减少对方不利的信息,尽量符合共同的习惯和心理;二是慷慨准则,尽量减少有益于自己的观点,三是赞誉原则,即适当增加对对方的赞誉,四是谦逊原则,即耐心听对方说话,对自己的评价尽量保持谦虚,不能夸大自己的优点,五是一致原则,即尽量发现对方观点的合理性,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六是同情原则,即尽量减少与对方的感情对立,增加双方的谅解。我认为,这条原则适用于很多小说中的对话分析,像《范进中举》《智取生辰纲》《孔乙己》等,都可以适当使用。李华平教授举的例子是《林黛玉进贾府》中贾母第一次向林黛玉介绍王熙凤:“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辣货,南京所谓'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这个对话明显违反了“礼貌原则”,尤其是“赞誉原则”,但这样的表述更能体现贾母对王熙凤的宠爱,但并没有违反其他原则。再比如《雷雨》中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对话:周朴园  (打量大海)你叫什么名字? 鲁大海  (大笑)董事长,您不要同我摆架子,您难道不知道我是谁吗?周朴园早已知道鲁大海的名字,甚至知道鲁大海是自己的亲儿子,但仍然这样询问,这是有意违背“同情原则”,以引起鲁大海的反感。

除此之外,作者还揭示了违规揭意法的操作过程。第一步是辨析与判断,即弄清楚对话到底违反了那条细则;第二步是比较与判断,即将符合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的“应然表现”与实际表现进行对比,从中发现差异,推断话语背后的言外之意。第三步是验证与修正,即将推断出来的言外之意置于具体语境中,或者补充一定语境将言外之意变成言内之意。这三个步骤作为一种“程序性知识”,对于利用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进行文本解读是有指导意义的。不过这种方法大多适用于含有对话、内心独白等言语片段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