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对“差生”我们该怎么办

 基础教育研究 2021-12-12
    长期以来,我们接触的绝大多数都是学校、老师、家长公认的“差生”,他们大多因为各种原因辍学在家,有的早恋,有的沉迷网络、电视电脑游戏,有的纠结于社会不良群体中,抽烟喝酒,打架斗殴,还有的孤僻自闭,不能为同学老师乃至社会环境接受等等。

    面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我们该怎么办?

    简单的指责现行初等教育体制显然不能解决问题。学校教育本身的架构就是固定化、模式化、群体化的。要彻底改革这个系统任重道远且投入极高。而对儿童情感养成及早期社会化肩负重任的家庭来说,社会压力的增长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家长们时常抱怨没有时间关注自己孩子的教育。他们往往在事态已经无法控制时才幡然醒悟,一边焦头烂额追悔莫及,一边病急乱投医,结果使情况更为恶化。必须正视,中国现行教育体系确实存在为数不少的“盲点”。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我们中心的工作正是面向这些“盲点”,面向这些“个体”,面向这些“差生”。通过一个时期的帮助,使这些孩子找到学习的感觉,找回自信,能够重新回到学校顺利地完成学业。从而减轻孩子自身,他们的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负担。

    自1994年来,我们已经成功帮助了近400名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困难的中小学生,使他们走出困境,重建自信。从不能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业、被老师家长认定为差生到顺利甚至是优异的完成学业,成为让家长老师放心,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

   我们的理念就是:“永远正面引导,永远立足于提高人的素质,让孩子成为思想丰富,情感丰富,知识丰富的人。” 用人类最美好最高贵的文学、艺术、科学去耕耘他那荆棘丛生的心灵,让孩子走进高贵的心灵殿堂。把文化环境的建设、法制宣传和人性的教育三点综合起来,就真正切实地做到了以人为本,以教育为本,以预防为本。

    对如上类型的中小学生,我们通过半年到一年的细致务实的工作,引领他们走进书本,走进知识,走进精神生活的殿堂;丰富知识,丰富思想,丰富情感,建立健全的人性和人格;走出误区,掌握学习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稳定的学习方法,补齐落下的有关学科知识,使他们找到学习的感觉,找回自信,找到自己的位置,重返学校,顺利完成学业。下边儿是我们给大家举一个我们遇到的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小同,12岁,是个非常聪明的男孩子。他爱看各种各样的书籍,作文在小学生刊物上发表过多次,还获得过国际象棋棋士称号,却在学校老师不经意的“好差生”的划分中受到了伤害,他本来就内向的性格,变得更加不会跟同学、老师交往。在老师精心安排的“同学互评”中,他从未得过好分,他很平常的淘气行为被老师看作“不可理喻”,一个星期之内,他要写3份检查。老师在班上搞“竞争”,他却因性格内向,不善交际而被同学老师连连打压,老师说,他这样的差生,用不着鼓励,鼓励只是好学生的专利,而小同自然没份。

    妈妈说,老师对小同责骂一次,孩子就会变得更无所适从一些。老师总是批评,其他的孩子对小同的看法也就越来越不好。大家干什么都不愿意和他在一起,因为,在老师眼里他是个“差孩子”。老师在班上还推行一种同学之间互相打分,叫“同学互评”,实际上是发动群众斗争群众,小同每次得分都是“达标”,而班上绝大部分孩子得的都是优或良,这也给他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孩子是非常注重外界对他的评价的。

    妈妈说,实际上这种评分是很不客观的,孩子之间评分仅仅是用感情的亲疏来判断问题,而小同是个不太合群的内向孩子,他在这方面肯定要吃很多的亏。这种评分方式对他的挫伤很大。

    小同变得不爱写作业,不喜欢去学校,讨厌老师,而且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感情变得很脆弱,情绪也变得越来越起伏激烈,经常会遇到一点事就号啕大哭。在家里,脾气也变得很急躁,经常跟爸爸妈妈发火,甚至有一次还把妈妈推了一个大跟头。

    2000年下半年,他辍学了,他不愿意再看到老师。他看过很多有名的心理医生,可是收效甚微,他于2000年12月来到李老师家以后,有了很大的改变。

    李老师为了训练他和小伙伴的协调能力,还买来集体跳绳,大家在一起配合跳,使小同融入到集体中去。小同还学会了骑自行车,在李老师的示范和保护下,他尝试到了蹬自行车的快乐,刚开始也很艰难,但在李老师不断的鼓励下,他还是学会了。在李老师家里,小同花一个星期学会了他以前决不敢尝试的跳绳和骑自行车。李老师让小同早上起来大声朗读文章,使小同表达能力逐渐提高。

   2001年4月份,小同去李老师附近的学校上学了,还受到了老师的夸奖,每当小同受到老师夸奖的时候脸上都会荡漾着一种幸福的表情。小同当时的老师承认:小同是个不可多得的小天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