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中的“路小白”

 新用户6326I9Ei 2021-12-12

尖利的北风吹散了盘亘多日的雾霾,送来了低温中的丽日蓝天。北风下的冬日太阳之暖也减弱了几分,户外的人们全副武装成企鹅的臃肿模样,还缩起了脖子。

有风的冬天,真冷!

和科目二在有围墙的场地等待不同,科目三是在马路边上等,没有障碍物的大路上,风尤其通透。

看到几个车友,一个还喝着塑料杯子中的粥,一面将吃剩的包子放回车筐,在这样的风里吃东西,想一想,胃都不舒服。

“您骑电动车来的呀?”

“啊,平阴到这里60里呢,容易不?”

真不容易,光练车的艰难就够受的了,还要在风中奔波60里,真心不易。

想起那个平阴来的男孩,每次都是他爸开车带他来,除了花点油钱,没感觉到艰难,但在这寒冷的北风中,电动车骑行60里路来练车,真心不容易!

“你们那里驾照报名,钱挺贵的,是吧?”

“啊,4000多呢。”

这里2000,考下来大概3000块钱,也确实能节省不少。

可时间成本呢?是不是有点大?

“不但价格高,考得项目也多,也不好考下来,咱这边的好考。”车友们补充道。

哦,是这样。去容易考过的地方考试,而且价格还便宜,考过的证件全国通用,好像性价比挺高的。这样看,每天奔波也是很值得的呀!

只是冬天太受罪,小棉袄,大棉袄,帽子,头盔,挡风……防寒用具一层一层,想一想路上呼啸的大车,60里路也挺危险的。

每次我们骑行平阴回来后,都灰头土脸的,有些路段找不到适合骑行的村村通,必须与大车为伍。在路上听呼啸的车声,车轱辘下压着石子儿,小心翼翼贴边行驶,安全归来后,总暗自庆幸,且告诫自己:这样的路以后要少走。

可是,平阴这两位车友需在练车的每天都来,和众多车友排号练车,有时可能就是跑一两圈,中午找个地方垫巴点吃的,下午早早来,匆忙练两下,在落日前急着赶回去。

跟她们相比,我们这就近练车的,不是在蜜罐里一样吗?只有加倍努力练好,才是对优渥条件的珍惜。

趋易避难,是大家的共性,平阴的认为容易过到这里来,但我们本地的听说河南河北更容易,交上12000元,仿佛练几下就能拿证,于是也有人不惜花大价钱,动用各种渠道,想毫不费事顺利拿证。

当然不费力的,就容易费钱。

约考经开区考科二后,听说阳谷考点易过,还很是遗憾了几分:应该哪里好过到哪里去考,怎么没有事先打听一下呢?

教练说:哪里都一样,关键是自己练好本事。

我默然了。

没了换考点的想法,一门心思练好,最终通过了考试。

科目三的灵活应变及繁多细节,让我们感觉比科目二还要艰难。

“刚学的原因,熟了就容易了。”

教练每次的话都特别经典,既是符合实情的大白话,也是切中事物的深刻道理。

此无他,唯手熟尔。

手感都是功夫里磨出来的。

刚刚心里又掠过“可供选择的几个考点属哪一条线最好过”的想法,于是又问教练。

“哪里都一样,还得自己练好。”

仿佛期盼着教练指出一条特别好走、没有任何障碍的鸟语花香的阳光大道来,但教练依然固守着他的意思,是否容易过,不在于考点,仍在于自己的本领。

“是不是腊月、正月这样的大过年的,就容易过?”我开始走玄学路线,找寻怜悯心、同理心。

“跟过年没关系,做得不对一样过不了。”

忽然感觉自己好像是班里考不好的学生,会怪纸笔不够润滑,怪教室不够明亮、座位不够舒服、考试的日子选的不是黄道吉日,就是从来不怪自己学得不扎实!

考试是否过,跟本领有关,跟考试的时间地点关系不大。

“有的考官要求严格,可判可不判的,严格的,就判不合格;宽松的,就不在意,判合格。也看你遇到了什么样的考官。”

练好本领,再加上运气。

如果自己完美到无可挑剔,考官恐怕也找不到不过的理由吧?

研究完所有,发现只有提升自己本领才是正事儿,其他考虑全是旁门左道。老老实实的练吧,为的不只是考试,更重要的是将来能安安全全的驾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