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法家未能实现取代儒家?

 墨子连山 2021-12-13

首先什么是法家?

历史上有哪位法家的代表人物自称法家吗?

没有。

不但没有,法家的学术发展脉络也是断断续续的。

集大成者韩非子,师从大儒荀子,人家从来没说过自己是法家,“儒以文乱法”多少看着都像人家作为儒者的自我批判。韩非的继承呢?没有,断了……

商鞅据说师从尸子,但显然受到李悝、吴起影响更大,这条线倒是很清楚。商鞅的继承者呢?还是没有……吴起的师承是子夏,孔门高足。李悝是子夏的再传弟子……

管仲没有师承,应该是无师自通的,之后也没有传人……

申不害,这位据说好黄老之学……

子产,铸刑鼎那位,中国最早的成文法制定者,他自己都觉得铸刑鼎是迫不得已……

先秦出现过的显学,杨朱、墨家、儒家,就这三家,从来没有法家,法家这个称呼最早可能要到汉代才提出来。

既然从师承上看不出什么,咱们只好看看法家讲得是什么?

这倒简单,看《韩非子》就够了,人家真的是集大成者,法、术、势面面俱到。

首先是法,韩非师从荀子,受到老师的影响,他认为人都是自私自利的。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外力作用,儒家希望构建的那个帕累托最优是无法实现的。而儒家所依赖的外力是什么呢?是圣人,尧舜禹,汤文武,还有周公。孔子那个年代,周公的影响力还在,人们心中还存有希望,希望能有圣人降世。但是,到了韩非那个年代,经过几百年的战乱,这种希望已经彻底破灭了。所以,韩非认为圣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想解决眼前的问题,不能等着天上掉圣人,创造人类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所以,韩非总结了子夏、李悝、吴起、商鞅这一线的传承,希望退而求其次来构建一个纳什均衡,既然仁义离得太远,那咱们就用刑名来划条底线吧。有了这条底线,对君主的要求就没有那么高了,他只需要维护法,并在原有的基础上修修补补、不断迭代就好,这就简单多了吧?这就是全世界最早、最全面的“法治”思想。

其次是术,讲的是政治手腕。韩非绝对是个耿直boy,那些原本上不得台面的东西他居然搬出来讲,不但讲了,还讲得异常透彻,你说耿直不耿直?几千年下来,其实大家关于法的争议并不大,即便独尊儒术之后,也听不到什么反对法的声音,因为这是“阳谋”,根本就无从反驳。大家骂得最多的,一个是术,一个是势,为什么?因为这两个东西讲的是怎么实现君主集权,就是在手把手教君主们把官僚集团玩弄于股掌之中。而掌握学术话语权的是谁呢?不就是官僚集团吗?所以他们对这些阴谋简直恨得牙根痒痒。

例如韩非教君主在官聊之中找平衡,拉一派打一派,谁露头就打谁,不许官聊掌握兵权、人事权、财权,不许拉帮结派,甚至不许他们在百姓中树立良好形象。最狠的是,连怎么杀大臣都说明白了,不能直接杀,那样名声不好,要“行饮食”暗杀……咱要是官僚会怎么想?关键是就算咱们知道这些手段,可就是没办法。中国的君主们自从有了法家利器,对官僚就产生了压倒性的优势。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始终用的就是韩非子打造的这把大杀器,所以也叫“外儒内法”。

最后就是势,用现在的话说叫威权政治,就是通过权力收放、利益分配、礼仪形制对官僚进行心理威慑,当然这其中道德约束也必不可少,本来提倡民本的儒家也被君主拉进来为虎作伥,可见法家之无所不用其极。咱们看看古代的宫殿,皇帝高高在上,下面匍匐着文武百官,如果是咱们在场,是不是连大气都不敢出?这就是威权的表现。

总结起来是什么呢?

这本书不涉及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观是荀子的,甚至没有方法论,有的只是具体的方法,这其实就是一部“帝王操作指南”,只不过是史上最强攻略,没有之一。

为什么后世外儒内法配合起来毫无违和感?

因为法儒本是一体,法家只是儒家的一个技术分支。

点关注,不迷路,每天21:00准时更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