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战国时期战争规模可以到百万,而到了明清只能动员十万人?

 墨子连山 2021-12-13

战国为什么叫战国?

因为所有国家都处于战争状态,还不是普通的战争,而是灭国战。

什么叫灭国战?

如果打败了,这个国家就没有了。国家没有了,意味着国家分封的所有贵族就不存在了,贵族所拥有的土地也随之丧失了,依附于这些土地的农民也就丧失了生计,至少要从头再来了。

这也就导致灭国战关系到了国内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是生死攸关的事。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各国自然无所不用其极,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这些力量现在不用,以后也就没机会用了,大家没得选。

秦赵长平之战,双方都是倾巢出动,总计甚至超过了百万,最终秦军以损失过半的代价惨胜收场。

白起为什么要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万?因为双方都已经弹尽粮绝,再也养不活这些人。而秦军也已经是强弩之末,再也无法控制住这么大规模的俘虏,除了坑杀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咱们从接下来的邯郸之战也可以看出,赵国已经再拿不出青壮年参战,可见长平之战确实已经把赵国打空。作为一个几百万人口的国家,倾举国之力调动几十万军队,这有什么不合理的吗?

我们不能拿太平盛世的常备军来做对比,要比也要拿朝代末期的乱世做对比,例如明末的农民起义,例如清末的太平天国,鼎盛时期兵力都超过了百万之众。如此看来,战国那种乱世,战争规模上百万也就不难理解吧?

另外还有一点重要的区别,那就是战国时代群雄割据,缺少了中央集权统一调配资源,生产力水平比后世的大一统王朝差了不少。这也就导致了国家无法供养常备军,因为常备军是壮劳力,如果不种地,里外里造成的粮食缺口是任何国家都难以承受的。

各国的壮劳力平时一定是在田里耕作的,大战之前军队会大量招募,粮食兵器都要由士兵自给自足,这种条件下兵员素质也就可想而知了。

大家都是生瓜蛋子,怎么取胜?

只能拼数量。

王翦很了解当时的战争形式,所以没有六十万军队他坚决不去攻楚。

为什么秦始皇不愿意给他六十万人?

因为六十万是秦国当时能够调动的全部军队,让王翦带出去就相当于赌上了身家性命,换成谁能那么容易的放出去?

后世的常备军就完全不同了,他们脱离生产,常年进行专业化的军事训练,其战斗力说以一敌十也不为过。

这一点咱们可以参考吴起为魏国训练的魏武卒,五万人就可以打崩秦国几十万人,大小数十战未尝败绩。这就是专业对业余的实力碾压,后世的常备军大体也是这个等级。

考虑到以上两点,战国时期的战争规模基本是说得通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