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抒胸臆】 作者在诗词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人以慷慨悲凉的基调,把自己因怀才不遇而生出的一腔愤懑、抑郁之情通过诗句喷泻而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间接抒情】 中国古诗词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叙事则因事抒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 ①因事抒情 诗人因事而动情,将感情融入叙事之中。 例: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在叙事中,寓含着作者遇赦后的惊喜与欢快之情。 ②借景抒情 诗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例: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乐景写哀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例: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中看似展现了一片温暖清新的春天景色,诗人却因送故人远别以及故人的遭遇而不安惆怅。以乐景衬托哀情,更能突出诗人送别朋友的悲伤和对朋友“西出阳关无故人”后生活的关心和同情。 哀景写乐情也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以凄凉景物烘托愉悦心情。 例: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这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 ③托物言志 托,寄托,借助;物,客观事物;言,表达;志,志向,志愿,思想,情感,哲理等等。简单地说,托物言志,就是借助具体外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情”、“志”的区别: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 例:李忱《瀑布联句》“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借写瀑布,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应志存高远,不畏艰辛,努力实现人生目标。 ④咏史抒怀 借古讽今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即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开头两句以问开头,将那种国土尽失而不能收复的悲痛心情表现出来;“千古兴亡多少事”,概括历史沧桑变化,兴亡更替,此乃人力无法挽回;“天下英雄谁敌手”,将孙权与曹操刘备并称,说明只要励精图治,定能治理好国家。通过这些问句,抒发了自己对朝廷的不满,借古讽今,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情。 【白描】 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深刻。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诗人连用九个名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构成了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九个名词,九个意象,不说一个“哀”字,却说尽浓浓思乡之情。 【情景交融】 诗词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使人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例: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动静结合】 对景物进行动景和静景的描写,有以静衬动、以动衬静等手法。 例:曹操《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一句写观沧海时所见的全景。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这两句相互映衬,动静结合,显示出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以动衬静】 通过描写、渲染动态,反衬、突出静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 例: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歌中所写景物的情态,如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更加突显了春涧的幽静。 【虚实结合】 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指采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虚实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同时使用。 例:许浑《咸阳城东楼》“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颈联写城楼下近景,虚实结合。强调过去的深宫禁苑,现今只是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蝉不识兴亡,依然如故。今昔对比,沧桑的世事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渲染】 渲染是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铺叙的写作技法。 例:王昌龄《长秋信词(其一)》“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本句点题,以描写秋景来渲染深宫寒夜的气氛。 【烘托】 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此中手法常与渲染结合起来使用。 例: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中描写了六个特点鲜明的景物:风急、天高、猿啸、清渚、白沙、飞鸟,通过这些景物渲染秋天的肃杀苍凉的景象,烘托出一股浓浓的悲哀之情。 【用典】 用典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自己观点的一种表现手法。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例:李白《行路难(其一)》“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中借用了姜尚垂钓在碧溪,伊尹梦舟过日边等典故,寄寓了诗人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古人那样为统治者重用,建立伟业的愿望。 【抑扬】 抑扬可分两种: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 例: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