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克润:寻找狮城中轴线的探讨

 张克润_SG书塾 2021-12-14

作者: 张克润  


李显龙总理选择200年前莱佛士爵士1月28日登陆圣约翰岛的相同日子,在亚洲文明博物馆为开埠200周年纪念活动主持揭幕。引人注目的是,他呼吁国人追溯和反思1965年独立前,一段更久远700年前的新加坡拉(狮城)史。

这与去年由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组织(GaWC)编制《世界城市名册2018》:北京首次跻身世界一线城市“四强”,力压新加坡、上海、迪拜、东京、悉尼、洛杉矶等城市的遴选要求不谋而合。城市文化的多样性,有历史、有底蕴,让北京在全球707座城市排名中跃升第四位,香港与新加坡分别排名第三及第五。

根据报道,酝酿10年之久的北京古都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已列入市政府重要工作项目。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规划》及《综合整治规划纲要》已完成编写,而且申遗的《综合整治规划实施计划》及《风貌设计管理导则》的编制也正在进行。看来全球城市如不加强其文化历史底蕴,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狮城有中轴线吗?在哪儿?我们可以从四方面加以探讨:

一、年代沿革:追溯狮城700年历史,使她与具有850余年建都史的北京城相差百多年;历史上有五个皇朝在北京定都,狮城也历经四个阶段的王朝、殖民及独立史。

历史家柯宗元教授指出:第一,700年前与元朝有贸易的淡马锡(意为海城或称新加坡拉),其末代王子拜里米苏拉(也称依斯干达)于1402年建立的马六甲王朝与明朝有贸易来往,郑和下西洋五次经过马六甲;第二,1511年王朝被葡萄牙消灭后,偏安柔佛与明朝有贸易的柔佛王朝;接着是转移到廖岛的柔廖王朝(受荷兰管辖);第三,莱佛士于1819年及克福德于1824年分别与廖内苏丹/天猛公签订条约设立贸易站及扩大狮城港,直至1959自治,共140年;第四,1965年独立至今的新加坡共和国。

2012年国家图书馆出版权威学者约翰·巴斯登博士(John Bastin)撰写的《新加坡的创建史1819》,出现一张1819年至1820年的新加坡近陆图。此图提供了狮城中轴线的沿革:它明确标注母亲河北岸(白色莱佛士雕像登陆点)有天猛公官邸居民区、东海岸(美芝路)有苏丹官邸及直落亞逸有苏丹渔村的存在。依城区规模,最少已有数千名居民住在旧城堡墙(Old Line of Singapore:沿史丹福河依山通往700年前马来人称为禁山的淡马锡皇宫遗址)内官邸港区之内外;港区周边密布甘密园。

可见,中央文化行政区及福康宁山地段实是淡马锡旧城遗址。母亲河北岸及福康宁的三次考古挖掘都发现元代文物,证明狮城年代沿革具有700年之久。

二、位置范围:莱佛士早年宣称“狮城是一个150人的小渔村”,实为隐瞒人口已达几千人的事实。第一任驻扎官法夸尔在登陆同年函记人口已达3000人,证明莱佛士1822年重返狮城开始整顿三段港区。西段原沼泽地勿基填土设为商业广场及规划为华人/朱烈人村,形成由直落亚逸街内延的唐城历史地区。中段把天猛公官邸居民区迁移作为政府行政、法院、教堂及广场区,形成由康乐道内延的中央文化行政区,以及东段规划为欧洲镇、苏丹皇宫及阿拉伯/武吉士村,形成由美芝路内延的甘榜格南历史地区的自由港,马上吸引各地来贸易建港的人们。

狮城第三阶段城区位置范围的演进发展,是按原苏丹渔村、天猛公官邸及苏丹官邸三段南部滨海遗址,引入槟城乔治市经验把不同族群分隔在不同城区的土地利用和管治。莱佛士1822年至1823年指示助理工程师杰克逊,绘制东西五公里及北延一公里共五平方公里的港口位置范围,包括:“Chinese & Chuliah Campong”“Gov. Offices / Court House / Church–Open Square”及“European Town / Sultan's Palace / Arab & Bugis Campong ”三段城区。此就是最早的“新加坡城规划”;后人为纪念莱佛士对狮城的贡献,也称为“莱佛士城市规划”。

三、实体遗存:经过近200年由帆船时代过渡到轮船时代的港区发展,及不可逆转的六次南部填海造地扩大商港及城区的演进,原古海岸线从直落亞逸街到美芝路遗存了23个国家古迹。这些滨海遗存由古迹保存局及古迹遗址保存司,足足用42年(横跨1973年至2015年)的时间来鉴定保存;加上六个历史古迹/建筑/构建物共29个遗存,可说是1971年立法保存国家古迹,以及1989年立法保护历史地区/地段遗址的成果。

城市遗存不止保存一批核心滨海古迹,而且与周围系列建筑群形成成片遗址的保护,古迹周边遗址的商铺、街道、广场、建筑及构建物全面获得保护,使到受保护建筑物从1989年的3200间增加到2012年的7100间。

可见“莱佛士城规划”的位置范围及演进发展的国家古迹、商铺建筑群、街道名称、公共广场/建筑物/构建物等实体遗存,都是原来的城区景观,特别是古滨海五公里长的“望海”遗存,已形成狮城的核心中轴线(Core Central Axis),其他新城区都是源自南部五河古海岸旧港区的延伸发展。

四、文化价值:官方在1986年至1989年间公布的“四个历史地区”“五个迁徙地段”“中央文化行政区”及“中央保护区”等举措,让历经六次填海造地已经模糊的“莱佛士城市规划”三段遗址遗存、遗址景观及狮城中轴线,重新受到各方的关注。

古海岸29个遗存为狮城中轴线的代表性建筑/构建物及建筑群,已形成可持续东西方文化宗教和谐融汇发展的特殊范例及珍贵的多元历史文化遗产。目前,是国人进一步辨认辨识狮城港之人文科学价值(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

一旦官方下定决心将狮城港准确的历史沿革、位置范围、实体遗存及文化价值加以研究整理出来,占据狮城核心中轴线的城市文化遗产精华,完全足以界定为“新加坡历史中心”,而媲美获得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澳门历史中心、马六甲海峡历史名城、马六甲和乔治市及鼓浪屿的国际历史社区。

(作者是南洋大学校友学术会副会长、暨新加坡文化遗产小组组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