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道》观感浅谈之二:人格道德的终极追求

 莫为天下先 2021-12-14

丁元英,一个德国柏林大学的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在德国建立不合法的私募基金,私募基金全部来自德国,又全部投入中国的股票市场。

简单一句话就是说:德国的资金,用丁元英的头脑,去中国的股市中赚钱。在丁元英的运作之下,中国的股市就像是一台提款机,而丁元英掌握了密码,钱是取給外国人的。

作为中国人,丁元英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他特有的人格道德,良心上的自我谴责,提前结束了私募基金,也拒绝了德国方面給予的补偿,并且毫不犹疑地在约定书上签字。

怀着对国人的歉疚,来到古城,静静地待着···

他此举,不得不让观者肃然起敬,在敬佩其才智、胆识、气度的同时,更敬佩他的道德良知对内心的约束。人的本性应当是无拘无绊的。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他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过失,重新修正自己,没有被物质诱惑迷失初心,没有被功名利禄所累。

回到祖国,准备开始没有良心谴责,坦然淡定的新生活。他自嘲说:“国人没有骂我不是人,我已经很满足了···”。不难看出他此时的内心是从容的、坦然的。

剧中的丁元英退出私募基金的行为,在常人看来是不正常的,但这正是发人深思的地方,警示人们应该遵循规律,面对外在的世界,保持通达和顺应。

人的内心应该坚持自己的秉性和良善,而不是随波逐流。这个年代执着于出人头地并不难,难得是不执着于出人头地。

丁元英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有很深的成见,但“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却在他的思维空间里起着微妙的作用。

他把女人视为形式逻辑的典范,是辩证逻辑的障碍。还自诩说:“我无意摧残女人,也不想被女人摧残”。

但他又能够辩证的去看待男人,又说:“红颜知己自古有之,这得要看男人是不是一杯好酒,自古又有几个男人能把自己酿到淡而又淡的名贵呢?这不是为之而可为之事。”

芮小丹的出现,却改变了丁元英对女人的成见,进而他首先确认自己是人,而且并没有进化到无视自己的本能。面对芮小丹要求的雄性文化的魂,他失去了自信。

“接受你,就是接受了一种高度,我没有这个自信。你让我用灵魂,而不是用文字去理解女人的圣洁。”

在完美的“天国的女儿”的形象面前,他已经被女人特质的美彻底的征服了,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就是:

“有招有术的感情,招术里面是什么不值得去谈论,而是无招无术的感情,剩下的就是造物主給的那颗心了”

而绝顶聪明的芮小丹,对于丁元英的感情以“拿得住的不用拿,拿不住的不能拿”的自然规律坦然处之。

因为她知道,没有天长地久的愛情,她更加知道古城这座小池留不住丁元英这条大鱼。她只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丁元英心中特别的女人。

于是,芮小丹向正在做一个灵魂救赎的丁元英要一个“神话”。让一个贫困县里最穷的村子,共同发家致富,作为丁元英送給自己的礼物。

这个构想,充分体现了芮小丹内心的善良与悲悯之心, 也从侧面又一次展示了天地人之道以及完美的人格理想。是梦想与现实的完美结合。把“不齐物”,变成“齐物”。否定是非的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以达到天地人共存。

丁元英由衷地赞叹芮小丹:“聪明如你的女人不多,奢华如你的女人也不多。”并把“神话”两个字解释为:常人的思维不容易理解的事,神的神,对人没有什么作用,只有人的神,才对人起作用。

然而,在他欣然答应送給芮小丹这个“神话”礼物,内心构想出“杀富济贫”的计划时,又有一种负罪感在心中悄然而生。

他说到“品行这个东西,今天缺一个角,明天裂一条缝,就离塌陷不远了。”于是,他决定去拜见一位佛法大师,讨一个心安。

当时,丁元英与韩楚风送上很多的钱,也不得见佛法大师,最后,凭借一首诗歌敲开了大师的门,在这里,不禁让我们感叹:这世间也会有金钱办不到的事儿,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歌的神圣的力量!

在这里,把诗歌记录下来給大家共《悟》


悟道休言天命

修行勿取真经

一悲一喜一枯荣

哪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净

红尘不染性空

幽幽古刹千年钟

都是痴人说梦

在此,通过丁元英与大师的对话,我们也了解到一些儒、释、道的观点,进而也感悟到佛学与儒、释、道的相通之处:

佛乃觉性,非人,人性可坏,觉性无生无坏,即觉即显,即障即尘蔽,无障不显,了障涅槃。

所谓的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成为佛,佛教以次第分。扶贫的事以次第而分,也有三个层面:

一、天上掉馅饼的神话,实惠、破格,是为市井文化

二、最不道德的道德,明辨是非,是为哲人文化

三、不打碎点东西不足以缘起主题,大智大愛,是为英雄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