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北网络文学||2018散文联展||孙雪梅《重 逢 》

 元辰1948 2021-12-14


54号作品  孙雪梅 《重 逢》

夷陵评论总379  组稿审定:元辰

发布媒体:元辰文苑  编发:元辰

     孙雪梅,笔名:风送菊香,曾用笔名:今秋、安隅、秋无际,襄阳市作家协会会员,襄阳市网络文学协会会员。著有网络小说《爱的另一面》、《铁路子弟》,曾于襄阳日报、晚报、《汉水》杂志发表多篇散文、游记。

重 逢 

他下火车,她上火车。只一眼,他就从人群中认出了她。她的音容笑貌,曾无数次出现在梦里。他们曾是邻居、童年伙伴,曾经同窗,相互喜欢对方。"你是小米……"他没敢直呼其名,曾经发生过认错人的情况,生活中和她相像的人很多,或许是他心里时常想起她。

 "是,你是建国……"她也有些疑虑,却还是认出了他,眼眶里盈满喜悦的泪光。在他们人生中本该是最美好的恋爱时光,一场误会让他们分手,却从未相忘。他比当年略胖了一些,眉目神情却仍和从前一样。自分手后,他们就没再见过面,城市不大,或许是他们之间的缘分尽了。

"你爸妈还好吧?"他放下手中的行李,欢喜地看着她,她还是那么亲切美好,依然是当年小姑娘的模样。心里却百感交集,当年若不是他负气出走,她现在应该是他的妻子,可以与子偕老吧!

 "我爸妈的身体都还好,你妈妈也还好吧?"笑容依然挂在她的脸上,心里却有些替他难过。她知道他父亲前年患胃癌走了,从前他和他父亲的感情很好,像哥俩。

"还好,你哥你弟也还好吧?"他朝前走了一小步,关切地看着她,好像生怕她从眼前消失一样。其实他很想问问她现在过得好不好,未来的日子他想陪她一起走。却嗫嚅着没有说出口。

"都还好。你姐……也还好吧?"她淡淡地笑,很多忘记了的事情又突然浮现在眼前,像电影胶片般一幕幕回放……当年若不是他姐姐破坏和阻挠,他们应该不会分开吧,可如今她已经不怨她了。

"还好。"他皱了一下眉,轻轻叹了口气,"变了……"他喃喃道。她的眼角布满皱纹,笑起来像一朵盛开的菊花,可在他心里她却一直是小姑娘的模样,他把她放在心里,喜欢了那么多年。

 "是吗?"她笑了起来。"你也变了,变胖了。"他在她心里一直是高高瘦瘦的样子,淳朴宽厚,始终青春年少。

"变了,都变了……"看着她脸上盛开的朵朵菊花,平添的丝丝白发……他有些伤感起来,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他们都老了。

 "建国……"她的眼角红了,她原想安慰他的,一时却没找到合适的话。其实她变化不大,因为他一眼就能认出她来,只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都老了,老得不像样了。 

"对不起!小米……"他搓了一下手,他本想拉她的手来着,却没来由的有些心慌。他应该感到高兴才是,不是早就盼着见面的这一天吗?和妻子分居后他一直独居,过着清静无忧的日子,唯一可以扰乱他心神的就是她的消息。听说她离异的消息后,他就燃起了新的希望,却始终缺乏去见她的勇气。他曾无数次设想与她再见面的情景,可真见了面,千言万语却无从说起。一切都变了,他们之间有着近三十年的真空,一个无法填补的巨大黑洞。

"建国,都过去了……"脸上的笑容渐渐褪去,她的嗓子有些哽,忽然有些伤心。几十年过去了,她从来没有真正忘记他,他一直在她心里,很深很深的一个幽暗角落。不愿提起,不曾忘记。曾经两小无猜,曾经竹马青梅,曾经幸福甜蜜……可是时间,却是一把最好的杀人利器,可以抹杀掉一切幻影。

 "小米,你这是要去哪儿?"他大胆地抬起头,目光直视着她。如果可以,他愿意陪她一同去旅行,弥补这近三十年的遗憾,拉近彼此的距离。此刻他心里若惊涛拍岸,俨然能听到海潮的声音。

 "去上海转飞机,去国外看看孩子。"如今她一个人了,女儿在国外定居,怕她孤单寂寞,要接她过去一起生活。她隐约看到他内心的想法,却在心里叹了一口气。她没忍心告诉他她将一去不返,好不容易见面,她不想彼此伤感。

 "去多久?"他静静凝望着她,却没能等到她的回答。站台铃突然响了,那么刺耳,两个人都被吓着了。她匆匆和他道别,转身上了火车。"等等我!曾小米。"他转身冲到售货车前,买了两袋水果,匆忙递给她,"路上多吃点水果!"

她心里一热,眼眶瞬间就湿润了。那么多年过去了,他依然记得她的喜好,还在关心着她。

车开了,他跟着车往前走,内心不断翻滚着,千言万语已无法表达。

他们隔窗相望,直到再也看不见对方。

安置好行李,她坐在窗前,剥开橘子放进嘴里。有点酸,有点甜,仿佛初恋时节那种青涩甜蜜的味道。当年他不告而别的原因已经不重要了,她已经从心里原谅了他。可是机票已经订好了,孩子在国外等她。那段青涩时光不断在她眼前回放,一个黛玉般柔弱纤细的女孩儿,一个高大英俊的翩翩少年郎。她完全沉浸在回忆里,已经忘了他现在的模样。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属于两个人的美好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他们都已经老得不能再老,再也回不去了。重逢也只是昙花一现,断了彼此的念想。

他拿起地上的行李,慢慢向回家的方向走去。方才他们只顾着问候彼此的家人,却忘了问对方现在过得怎样,甚至忘了留下彼此的电话号码。或许是天意吧!免得一直挂肚牵肠,他已经习惯了将她在心里安放。他还会想起她,依然是当年小姑娘的模样。原来忘不了放不下的,只是那一段共同走过的美好时光。

相思是一种病,惟有时间可以治愈。 

流浪狗

前几日和朋友小双去尹集乡下游玩,在乡村公路上遇到一只独自溜达的小狗,许是很久不曾洗澡的缘故,毛色有些发黄,看上去很脏很丑。

 小双说是京巴,不咬人的狗,不用害怕的。不曾想话未说完,狗就凑了过来,围着她的腿嗅,轰也轰不走。小双说许是家里养狗之故,身上有它熟悉的味道,没办法只能任它跟着走。小狗跟着走,偶尔会跑到我们前头带路。走了大概五百米的样子,遇见一乡村妇人,问是不是她家的狗,妇人摇头。

小双说看它这么脏,大概是一只流浪狗吧。我说现在人也真是不好说,不喜欢狗的话从一开始就不要养,随意丢弃实在是不负责任。小双说兴许是它自己走丢的,养小动物和养孩子一样,时间长了会有感情的,不会随意丢。它一直跟着我们走,乡间小路上遇见两只和它差不多大的狗,直奔它来,应该是欣喜找到了同伴吧。我暗喜,总算可以放下它。岂料一只狗追着它戏耍,不停摇尾示好;另一只狗却对着它狂吠不止,要驱赶它。想来原本是一对,后追过来的狗有些吃醋,看来它的情势是大大的不妙,倒有些为它的处境担忧起来。

小双说莫回头看它,快走!免得它又跟上来了。谁料还没走出两百米,它又追了上来,许是惹不起那只对它充满敌意的狗,许是不喜欢那条见异思迁的狗,没找到合适的玩伴儿和去处。我们的逃离似乎对它没有造成任何伤害,它很坚定的继续跟着我们,一会儿前面带路,一会儿尾随小跑,停一停走一走。我倒真有些为它担心起来,眼看快到回程的公路,而它离曾经寄居的窝却是越来越远了,并且不打算回头。

我对小双说要不你把它带回家养吧!刚好做个伴,它那么喜欢你,倒也是难得的缘分。她摇头,家里已经养了一只狗,多一条狗难免会发生战争。这么大的狗,习惯恐怕也很难重新培养。我不知道再说些什么,小双离异后独居多年,生活不是很如意,不能再增加她额外的负担。前阵子孩子放假回来才给她买了一只狗,就是担心她一个人生活会感到孤独。那只狗刚出生不久,肉嘟嘟的很可爱,她对那只狗已经产生了强烈的情感依赖,为它考虑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小双说要不你把它收留了吧!我说我和爱人有洁癖,家里只养花草,从来不养任何宠物。记得孩子小时候,邻居家的孩子偷偷抱过来一只猫玩儿,都让我和爱人苦恼了很久。两个孩子许是怕大人知道了不高兴,竟然聪明的给它包裹上浴巾藏在储物筐里。走后留下一筐的白毛,毛很细,多到完全无法清理。没办法,只能背着孩子偷偷把储物框扔了出去。再之后为了满足孩子养只小动物的愿望,曾给她买过一只小乌龟,四只小鸭子,都是圈养,方便打扫卫生。小乌龟走失后孩子伤心了很久,小鸭子稍大一些便送到乡下去了,从此不再养任何宠物。

我们走到了主公路上,计划走到十字路口再朝回城的方向走,走到公交车站就乘车回家。小狗依然跟着我们走,全然不知此刻它已成为我们的沉重负担。想着它从头至尾的一厢情愿,倒真有些可怜起它来,不忍心就此把它抛下。可即便我们此刻愿意把它带回去,或是送到动物收容机构,公交司机也绝对不会同意我们带它上车。想到这我们决定立刻抛下它。我和小双商量好,走到有人行横道的地方就赶紧跑,穿过马路。小狗一直在我们前方跑,应该不会很快发现我们的真实企图。可是它很聪明,跑不了百米便回头,似乎很怕把我们走丢。

我们开始实施制定好的逃跑计划,趁它朝前跑没回头的时候迅速穿过马路。可是不到十秒钟的功夫它就敏锐地发现了我们的行踪,并且义无反顾地追了过来。我倒真有些担心它不知道躲避汽车。可它很老练,竟然在车流中穿行自如,甚至还知道等一等,让一让。当然,在这荒郊野外,没有哪辆汽车愿意为一条流浪狗让路。

我们很无奈,既没有能力带它走,也没有办法丢下它不管不顾,它成了我们的一块心病,一个甩不掉的大包袱。怎么办?距最初遇到它的地方已经几里路,再把它送回去好像也不太现实。感觉小双已经很累,大概是鞋没穿对的缘故。她不停地问我到哪里能坐公交车,还记不记得回去的路?我当然记得,只是和一个完全没有方向感的人不大好解释。你给她指回城的方向也好,告诉她哪个路口可以穿过马路找到公交车也罢,她只会茫然地摇头。多年的独居生活让她丧失了很多生活能力,只知道上班下班,休息时间全宅在家里上网。

我劝过她,适当的时候找个合适的人再嫁,对未来的生活要有规划。她说没人愿意娶她,她也不清楚什么是规划?我说那就先学会照顾自己吧!有能力照顾好自己,才有能力去照顾别人,成为被对方需要的人,才可能成为人家的求婚对象。自我规划说简单点,就是知道自己今天要做什么,明天要做什么,也知道未来自己想要什么。她说想多了头疼,还是活在当下吧!每天开心就好啦。我说你开心吗?她没有回答。我知道她对未来全然没有设想,稀里糊涂的混日子罢了,却不知道再如何劝她,该说的话都已说尽,只差没给她当头一棒。仔细想想其实她曾醒过,并且也雄心勃勃地开展过自我改造计划,只是过不了两天又睡着了。

我的同情心再度泛滥起来,一会儿担心小双的未来,一会儿为小狗的前程担忧。小狗都需要一个伴儿,何况人呢?人可是这世间情感最丰富的动物。小双却总担心我们走错了路。我说好吧,刚好对面来了一个当地人,不妨问问路。迎面走过来的是一位老人,在这偏僻的市郊公路散步,想来也是一个喜欢清静抑或有些孤独的老人。老人告诉我们过了前面的十字路口就是中华紫薇园,还详细地给我们讲解当地的拆迁状况以及未来的社区规划情况。可以肯定这是一位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老人。我说老人家您喜欢狗吗?老人点了点头。我说这条狗跟了我们一路,大概是一条无主的流浪狗,您愿意收留它吗?老人高兴地连连点头。那您带它走吧!最好能找个东西逗逗它。

老人从兜里拿出一团卫生纸,边唤小狗走,边用手拿着纸抖。小狗还真的屁颠屁颠地跟着他走了,可走了不过二三十米又跑了回来,好像我们才是它真正的主人。真让人无语,很担心老人家就此放弃,不再带它回家。还好,老人不知道该咋办,原地停了下来。我连忙朝老人跑过去,说老人家您再等等,说不定它知道我们不会带它走,一会儿就跟您走了,我们再陪您走一段儿吧!小双也跑了过来,小狗也追了过来。小双从包里拿出一袋面包递给老人,“您给它吃的它就会跟您走,一次少喂一点儿,别太多!最好能一直喂到家。”

我冲小双竖起了大拇指。其实她很有爱心,也很细心,只是偶尔有些迷糊,需要一个明白的人给她引路。

小狗终于跟老人走了,再没回头。我们悬着的一颗心也终于放了下来。一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一位善良孤独的老人,或许他们能成为很好的朋友。谁知道呢?至少此刻我们不用再担心它,可以安心回家,把一切都放下。

窗边的鸽子

女儿高考结束我们就搬进了新家,想不到一对鸽子也不请自来,在我卧室的窗外安了家。

第二天就给了我们一个小惊喜,干树枝搭的鸟窝里居然躺着一只鸽蛋,大概半截拇指那么大。趁着鸽子出去觅食的功夫我拍了几张照片做纪念,不敢靠太近,怕鸽子回来时受到惊吓。第三天早晨一睁眼,窝里又多了一只鸽蛋,大小差不多,难分伯仲。从这一天开始两只鸽子开始轮番出去觅食,坐窝孵蛋。一胖一瘦很好辨别,按时换班,从不空窝,实在有趣得紧。

外出旅行归来,小鸽子已成功孵化出来了,想不到比鸽蛋大出那么多,有我的半个拳头那么大。羽毛呈褐色,有些像枯草,乱蓬蓬的,和丑小鸭差不了多少。鸽子妈妈却是欢喜得很,每天出去觅食、喂食,欢腾得很。鸽子爸爸也尽职尽责,轮番饲养两只小鸽子,还陪小鸽子玩耍。让我时常疑惑动物世界是否比人类的世界更温情一些?只有亲情,没有矛盾。

每天清晨醒来,第一眼看到的便是窗外的鸽子,它们的窝离我的床实在是太近了,微风吹过,空气中全是鸽粪的味道。起初因为满心欢喜之故,我选择了忽略,除了睡觉尽量不去卧室,偶尔在门外欣赏鸽子喂食幼鸽的欢快场景。随着时间的推移,空气中的味道越来越浓,我开始对它们敬而远之,甚至有了搬到书房去住的想法。

终于有一天,爱人忍不住了。“给它们搬个家吧!预防禽流感。”老实说,我也受不了这浓烈的味道,已经影响到我们的呼吸道健康。可是……我很担心,小鸽子还不会飞,万一……想到那一万种可能,我决定还是等小鸽子会飞了再说。又忍了两天,爱人开始动工了,他用洗菜篮给鸽子做了个新窝,足够大,看上去也很舒适。我只好配合他的工作了。趁两只大鸽子出去觅食的功夫,我们把小鸽子连同它们的小窝连锅端进了洗菜篮里,安顿好之后挂在了窗户下方,至少风吹进来的时候不会带着它们的味道。

不一会儿,胖鸽子回来了。立在窗户的三脚架上四处张望,糟糕!它似乎没看见小鸽子,继续东张西望、左顾右盼。鸽子的视力不是很好吗?难道是搬家后鸽子就不认自己的宝宝了?百度后我开始忧心忡忡,万一它们真不认自己的宝宝怎么办?不再给幼鸽喂食,不再回来……后果真不敢想。过了一会儿,胖鸽子飞走了,它好像什么也没有看到。临近中午,另一只瘦鸽子飞来了,张望了一会儿也飞走了。和前一只鸽子一样,它好像什么都没有看到。

“或许是它们太小,对我们来说很近的距离,对它们来说却有一层楼那么高……”我试图解释,爱人不耐烦地挥挥手,不想听我继续唠叨。爱人是动手派,他把新窝升高到原来的位置,把奶粉和麦片搅拌后喂食小鸽子。可是小鸽子根本不吃。“说明它们不饿……”爱人自言自语。我想抱怨他不该在小鸽子还不会飞的时候就给它们搬家,想想还是忍住了。

我一次一次地往卧室跑,一次比一次失望。两只鸽子一直没有飞回来。我开始焦虑不安,没有父母照顾,小鸽子可能会饿死的。是送给养鸽子的人家,还是出去买点鸽食回来?我在屋里来回踱步,把爱人弄得心烦,出去了。

女儿安慰我,“说不定晚上鸽子妈妈就回来了,别担心了!”

我只好去阳台侍弄花草,找点事做,分散一下注意力,时间也会过得快一些。

黄昏了,鸽子也没回来。小鸽子一直趴着,想来是饿得没力气了。没有父母的温暖陪伴,它们的心里一定很难过吧?我有一种强烈的负罪感,早晨我为什么不阻止爱人的行动呢?并且做了帮凶,让母亲失去孩子,鸽宝宝失去了父母。怎么办?怎么办?总不能让小鸽子就这样活活饿死吧?

门咣当响了一声,爱人回来了。“老鸽子回来了吗?”看他一脸关切的表情,我不忍再说抱怨的话。“还没……”我的嗓子有些堵。忧虑、担心、绝望……所有不良情绪一直笼罩着我。

“老鸽子回来了!进窝了!”爱人站在卧室门口,兴奋地说。

“真的吗?”我不敢相信,却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一路飞奔过去。

大鸽子真的回来了,鸽宝宝正欢快地和大鸽子对着啄食,欢快的场景让我的心瞬间就融化了。不由想起女儿刚出生时的样子,所有温柔的情感充斥着我的内心。动物与人类也没什么不同,对孩子的爱是与生俱来的,在孕育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彼此的信任与依赖之情。

好消息接踵而至,女儿被心目中理想的大学所录取,并且录了她喜欢的专业。很快就会离开我们,过上没有父母约束,独立自主的新生活了。

小鸽子也在一天天长大,已经会拍翅膀了,每天在窝里扑腾着,练习飞翔。终于有一天,鸽子窝空了,两只大鸽子飞走了,小鸽子也不见了,直到晚上也没有回巢。它们是去找新家了吗?度奶奶说小鸽子一旦会飞就会被鸽子妈妈赶跑,因为鸽子妈妈会再次下蛋并再次开始孵蛋的辛苦历程。

百度没有欺骗我,两只鸽子又开始重复前面的故事,窝里又多了两只鸽蛋,大小差不多。只是我们不敢再轻易给它们挪窝,还是一切随缘,尊重它们的选择吧!是有一点小烦恼,但收获更多的却是快乐,还有内心的祥和。

聋哑卖菜人

     新五中对面有一个自由市场,所谓自由就是没有规划,城管来了商贩就需要撤退的那种,城管一撤又开始欣欣向荣,一个挨一个,能把整个小巷铺满,加上来来往往的买菜人,俨然就是一个农贸市场。其中有一位特殊的菜贩,是一位聋哑人,通常在路边卖莲藕。

     这是我第二次买她的菜,我注意到她换了个地方,第一次在两条小巷的交汇处,瑟瑟寒风中,她守着一车的藕。今天她把几样青菜和莲藕摆在水果店的水果摊旁,藕有些干瘦,卖相不是很好,我多看了一眼才注意到是她。我蹲下来选了两节藕,她和第一次一样点了点头,然后伸出两根手指,意思是两元一斤,难得的是她脸上还带着笑容。     称好藕付完钱正准备离开时,一位旁边同样卖藕的妇人站了起来,一脸怒气朝向她,要轰她走。没想到市场竞争白热化会到这种程度,我好言相劝,妇人却恶狠狠地嚷到:“买你的菜!市场的事儿还轮不到你操心。”我正打算继续跟那恶妇理论,想不到她却拦住了我,连连摆手,然后弯下腰收拾自己的菜准备离开。天上飘起毛毛细雨,她的菜还有很多,最令我忧心的是,她已经换了一个地方,还能去哪儿呢?会不会再遭到被人驱赶的命运?     这时水果店主走了过来,拍了拍她的肩膀,“大姐,您就把菜摆在这儿!以后这个位置就是您的,别人谁都不能在这儿摆。”水果店主帮她把菜又重新摆好,还拿了一个小板凳给她。她对水果店主郑重地躬身致谢,又挑了两把最嫩的青菜放在了水果摊上。我知道她是在表达自己的谢意呢,心里涌起一阵暖暖的感觉,知恩图报,一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再看那盛气凌人的妇人,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悄悄把卖菜的三轮车移到墙那边去了。邪不压正,周围人都知道水果店主的话是说给谁听的,聋哑人哪里听得到呢?许是不敢再把菜摆在人家水果店门前的地盘上,又或许有了一些良知,被水果店主接下来的行为所感化。做生意都不容易,如果有办法,谁愿意风里来雨里去,吃这个苦呢?若是相互间能彼此照应,相互扶助该多好啊!     水果店主显然是一个厚道人,拿了三块钱死活塞在了她的衣兜里,还倒了一杯开水给她。我确实被水果店主暖到了,本来买了水果的,忍不住又买了她家的菠萝。水果店主找钱的功夫,她已拿起菠萝开削,水果店主没有阻拦,知道她是在表达谢意呢。想不到她听力和语言功能缺失,双手却异常灵巧,很快一个完整的菠萝就削好了,并很快用袋子装好。我微笑地看向她,冲她竖起了大拇指,她笑得很开心,微微有些腼腆。

    又有买菜的人过来了,她又忙碌了起来,依然是用手比划着价钱,脸上依然含着笑。水果店主趁这个空档和我聊了起来,说起她的家事,她不只养活自己,还要养活一双儿女,实在是太不容易了,最见不得周围的人欺负她。我说其实她很幸福的,有儿有女,还能自食其力,并且性格开朗,笑容也很阳光。“是啊!是啊!”水果店主笑了起来,不再为她的未来感到忧心。

    雨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越来越密,旁边的菜贩都撑起了伞。她不用,水果店有一把大号的沙滩伞,一早就撑在那里。她帮着水果店主把外面的水果箱都搬到了屋里,她的力气很大,连搬了几箱都不怎么喘粗气。她的菜倒是淋了些雨,却更新鲜翠绿。更多人涌了过来,买菜选水果的同时还可以避一下雨,聊一下这恼人的天气。     窄窄的小巷,来来往往的人,由陌生到熟悉,只是一场雨的距离。

有关安居的梦想

 小时候我家住在铁路边,红砖红瓦,一溜排的平房,门前有一个很宽敞的院子,院子里栽了三棵树,种了很多花。邻居们都喜欢拿个小板凳或竹椅坐在院子里,女人们洗衣服、拉家常、织毛衣,男人们打扑克、下象棋、听收音机,孩子们在院子里快乐奔跑、无忧嬉戏。夏夜里躺在凉床上听故事,摇着蒲扇看满天繁星……

 长大后住进了楼房,邻居间渐渐少了往来,院子里也不再种花,唯一的一棵桃树还是父母从原来种的地方移栽过来。偌大的院落空荡荡的,没什么人气,冬日起风的夜里独自回家还有一些害怕。老实说,我不大喜欢楼房,倒是时常怀念从前住平房的快乐时光。

成家时没赶上单位福利分房,就找亲戚朋友借钱买了一套商品房。格局不是很好,决定买下来的原因是我们负担得起,好歹在一个大的商住小区,并且采光通风都很好。尽管小区有高高的围墙,我们依然家家都装了防盗网,虽说感觉自己像被关在笼子里一样,却有效提高了防盗系数。这套商品房我们住了十来年,虽说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如意,倒也能算安居乐业,离单位近,菜市场近,学校也近。用现在的话说叫学区房,有着无限升值潜力。

女儿上高中开始住校,我们也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开始考虑住房的宽敞和舒适性,最终决定到襄城山下买房,与山为邻。盼望着、盼望着,山下的房子终于建成并交付使用,背靠青山,面临汉水,处处草坪绿树,步步小桥流水,还有各种健身器材、羽毛球场……漫步其间,若行走在公园般舒适惬意。

起初我很满意,可现在看来却不是太理想。原因很简单,虽说抬头可望青山,低头可见绿水,却缺少一处庭院,或者说一块空地,不能实现我种花种菜,回归田园的终极梦想。先生说我想法太多,知足才能常乐,可他倒也愿意支持我,他说有了梦想就去实现,不留遗憾。我也在不断问自己,有关家的梦想,究竟是一副什么模样?

答案是明确的,记忆深处小时候的平房、院子,以及鲜花绿树常在眼前浮现,挥之不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好诗句依然时时在耳边响起……那种怡然自得的诗意生活才是我想要的,原来田园生活才是我灵魂的最终归处。

梦想中的家已渐渐明晰,一处理想庭院,三五好友为邻,我家种菜种花,你家养鸡养鸭,他家种果树,挖个鱼塘养钓来的野鱼也不错。喜欢吃肉的朋友就养上几头猪,热爱美食的朋友就开农家乐,忙时我们帮忙,闲暇时让我们打打牙祭……共同打造理想生活家——原始生态农庄,过自给自足的幸福日子。原始生态农庄和原始社会有着很大的不同,有网络,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天下大事;有芳邻,每天可在院内吟诗作画,共话桑麻;有便捷交通工具,距都市朋友圈不过半小时距离,有毛病不耽搁医治,亲人朋友想来看你也很容易。

 在不断前行的路上,在不断描绘梦想的蓝图上,我渐渐发现一个真相:只要我们敢想,并勇于探索实践,有关安居的梦想终会圆满实现,我们的灵魂就能在高处自由翱翔。


      微主元辰,本名袁国新,宜昌人。夷陵区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著有《迈向智慧的金色通道》《悠悠人生》《网上漫语》《现场批评》,发表小说、散文、诗歌二百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