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效发明专利超行业均值60倍!比亚迪才是被低估的“宝藏企业”

 老方说 2021-12-15

风云变幻,世事无常。这两年国人深切感受到了自主技术研发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我们现在知道一个企业不是看规模大小,市值多少,而是看它有没有“内功”,有多少核心竞争力。

比如某IT企业规模很大,已经成立几十年了,但因为长期研发投入不足,没有多少自主知识产权,所以一直被人嘲笑为“组装厂”。

买是买不来核心竞争力的。我们看华为公司能够承受重压而依然生龙活虎,关键就是人家“内功”扎实——截至2020年底,华为在全世界共持有100,000+有效专利,其中90%以上专利为发明专利。

而在汽车这个工业领域,能够称得上“汽车界华为”的,那就要说到比亚迪了。

近日,据智慧芽创新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汽车行业上市企业科创力排行榜》显示,截至2021年11月,中国汽车行业212家上市企业共申请专利16.43万件,企业平均申请专利775件;共申请有效发明专利2.23万件,企业平均有效发明专利105件。比亚迪以专利申请2.48万件、有效发明专利0.64万件雄踞中国汽车行业上市企业第一。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申请专利量占中国汽车行业上市企业总和的15%以上,是行业均值的32倍;有效专利量占中国汽车行业上市企业总和的28%以上,是行业均值的60倍。

华为能够同苹果争锋,比亚迪能够与特斯拉掰手腕,都是因为它们足够硬核。

自主研发是内功,有自己的技术和发明专利,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才能问鼎行业一流的境界。

由内而形于外,比亚迪的“内功”表现在市场上,真的就是“一枝独秀”啊。

据比亚迪官方数据,在2021年11月份,比亚迪乘用车全系销售97242辆,同比增长84.1%(2021年度累计销量达500922辆)。其中新能源销量同比暴涨252.7%,高达90121辆,远超特斯拉。截止至目前,比亚迪已经创造了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月销新纪录。

比亚迪纯电动与插混双轮驱动表现强劲,在DM插混、EV纯电“两条腿、齐步走”战略之下,比亚迪依托众多领先技术,呈现“百花齐放、多点突破”的态势。

特别是比亚迪DM-i和汉EV、唐DM等车型,以其强大的产品力,赢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说个身边的小故事,我一个朋友本来预定了BBA的某款豪华车,但在试驾了汉EV后,果断订购了汉EV。

建议要换车、买车的朋友,不妨多去看看国产品牌,体验一下国产品牌的实力。

相信在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的大势加持下,想必比亚迪在未来还会有更好的表现。

好的品牌和企业,首先在于一个卓越的企业领导者。

比亚迪创建于1995年,最初只是20人左右的小作坊,主要生产电池。在创始人王传福的带领下,比亚迪很快就成了全球最大的电池生产商之一。当时全球每三台手机,就有一台使用了比亚迪的电池。王传福因此被称为“电池大王”。

后来,王传福有感于电池市场的规模太小,他敏锐地洞察到汽车行业的爆发趋势,于是在一片质疑和反对中,义无反顾地杀入了汽车行业。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经过诸多的磨难和挑战,现在的比亚迪已经有23万人的规模,业务涵盖电子、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轨道交通等领域,在多个领域具备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投资大师查理·芒格十分欣赏王传福,他盛赞王传福是“爱迪生和韦尔奇的合体”,巴菲特也称赞王传福“能掌握最尖端的技术,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

技术为王、创新为本是比亚迪的企业基因。王传福深知靠市场换技术这条路走不通,核心技术也是买不来的,只有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才是硬道理。

而技术研发需要长期的资金投入。2021年前三季度,比亚迪研发费用为52.34亿元,同比增长6.99%。持续增加的研发投入又不断提升了比亚迪的核心竞争力——比亚迪是全球首家掌握电动汽车核心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的企业,在行业内处于科技领先地位。

研发带来了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又带来了良好的市场表现,比亚迪由此实现了良性循环。

这也是国内众多企业需要反思和学习的地方,中国有几亿人关心茅台,可又有多少人关心华为和比亚迪这种科技创新企业呢?

希望中国多一些任正非、王传福这样的企业家,多一些掌握关键技术的民族企业和品牌,能让国人为之自豪、喝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