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穷小子逆袭极品英国女神,这个民国大师活成了传奇

 历史最美 2021-12-15


编者按

问,明明长得丑却很自信的男生是什么心理?

回答则是——长得丑的男生,即使落魄如田边秋草,也仍可有浊世佳公子一般的自信。

不信?来看看上世纪著名翻译家杨宪益与他的妻子戴乃迭的故事。



作者|历史最美作者团队-枪君

字数:2569,阅读时间:约3分钟

民国时期,华夏民族广受苦痛屈辱,中国人在外国被广为歧视。在美国,华人“猪仔”的地位要远远在黑人之下。然而就在这样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其貌不扬的贫家中国少年在英国的至高学府完成了极致的逆袭,博得极品名门闺秀的青睐,抱得美人归。

杨宪益的家族也曾家底殷实,其父杨毓璋是天津中国银行第一任行长,还与袁世凯交好。但杨宪益未及十岁,其父便丁年却世,两个败家子叔叔将杨家的家产挥霍一空,以至于到十几岁,杨宪益就需得靠典当家里的旧物来维生,饱受势利之辈的白眼。

鲁迅先生曾说过:“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这言语,对于杨宪益当然也是适用的。

所幸的是当时出国留学的门槛也甚低,国际化的潮流初步涌动时,世界各国皆慷慨敞开国门,招纳列国学子,并不收取多少费用。

21岁时,杨宪益前往英国伦敦求学,次年(1937年),顺利进入牛津大学。以家境论,杨宪益家中早已落魄,以容貌论,杨宪益也是其貌不扬。然而他却频繁出席各种舞会,或是深夜在酒馆徘徊,行止之间自有翩翩浊世佳公子的贵气,令人不由为之注目。

鲁哀公问于仲尼曰:“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
——《庄子·德充符》

《庄子》中讲述的丑男哀骀它,相貌丑陋以极,貌恶,而且跛脚驼背,却能够让男人愿意与他相处,女子更是宁愿做哀骀它的侍妾而不愿意做别人的正妻。而自信的杨宪益,也正是有这样的魅力。

杨宪益在牛津大学,成绩并不突出。但这绝不是因为他不努力,而是因为杨宪益以语言天赋著称,是个非常执着的人,将太多精力用在了自己的兴趣点上,而忽略了其他学科的缘故。事实上,往往是这样的执着专一之人能够做出成就。

在牛津大学,杨宪益先生将中国古典作品《离骚》翻译成英文,一时引起轰动。哪怕华夏文明正处于最凄惨的关头,但中国古文化的深厚底蕴与魅力,经过杨宪益的高超翻译技巧,仍然以盎撒人的语言打动了无数知识分子的心,这其中就包括他后来的妻子——戴乃迭女士。

戴乃迭女士出身传教士家庭,家境优渥,富于才华,更是容貌绝美,是当时牛津大学不做其他人想的校花,拜倒在其裙下的贵族绅士不计其数。

然而在一场酒会上,初识杨宪益的戴乃迭就为杨宪益而倾倒,和杨宪益互相之间一见钟情。这并不奇怪,她早已拜读过杨宪益翻译的《离骚》,虽然未必能理解屈子忧国忧民的殷切情怀,却也无比被其中美人香草的爱情咏唱所感动,撩乱一片少女芳心。

而亲眼见到的杨宪益,虽然其貌不扬,衣着寒酸,但一股发自骨子里的高贵自信的气度,仍令其看起来佼佼独立,不似凡流,言语举止又有贵公子一般的优雅风度。

杨宪益的具体赢得美人心的技巧,我们不得而知。但笔者明白,当一个民族真正处于危亡绝境中时,这个民族的雄性反而会表现出难以想象的求生欲。

两人很快沉浸在爱河之中,泰晤士河与柴威尔河的波光,无数次映照了两人相依相偎、卿卿我我的身影。为了情郎杨宪益,戴乃迭拒绝了许多王公名流的求爱,更因对杨宪益为她打开的灿烂华夏文化世界的奇丽壮美,而放弃在学的法国文学,攻读中国文学。戴女士的本名已经难以查考,戴乃迭这个中文名,也是杨宪益为她所取的。

杨宪益与戴乃迭,朋友曾戏称说戴女士可谓极大改善了杨家的外貌基因

1940年,她跟随杨宪益回国时,两人的结合,遭到传教士母亲极力反对。戴乃迭的母亲甚至诅咒说:“你们的婚姻注定不会幸福,你们的儿子会自尽!”

诅咒一开始似乎并未成真。专一执着的杨宪益对妻子一心一意,从未有半点绯闻风语,可以说和沈从文、郭沫若这类妖艳浪人完全不一样。

两人成为20世纪中国翻译界的一对鸳鸯侠侣,双宿双栖,羡煞无数旁人。在戴乃迭的协助下,杨宪益与妻子一同翻译了《楚辞》、《儒林外史》、《水浒传》等著作,将华夏文化的至美源源不绝地介绍到欧美世界,20世纪50年代,两人共同翻译的《红楼梦》英译版更是深受赞誉,至今被西方世界认为展现了曹公红楼的真髓,将这部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文学巨著完美向欧洲人所重构。

然而,幸福的时光流逝得总是去如星梭,1966年,十年浩劫开始,由于戴乃迭是英国人,杨宪益也被质疑通敌,夫妇两人受到迫害,并入狱数年,到1972年才被释放。

更为悲惨的是,二人的长子杨烨也一度入狱,这位柔弱敏感的混血少年心理上不堪重负,出了精神问题,虽然遇释后被送回英国疗养,最终仍然无法走出来,放火自尽。

▲杨烨

戴乃迭母亲的诅咒,竟而成真。所幸杨宪益戴乃迭夫妇还有剩下的两个孩子,能给他们的晚年生活聊做安慰。

但长子夭亡的打击仍令戴乃迭心如死灰,长期酗酒,最终患上了老年痴呆症。

这也不见得完全是坏事,痴呆之后,可能不会那么痛苦。

1999年11月18日,80岁的戴乃迭在家中与世长辞。

▲杨宪益生命的最后十年不再外出,宁愿在家与亡妻的肖像画对坐

爱妻辞世后,杨宪益写下悼诗——

早期比翼赴幽冥,不料中途失健翎。
结发糟糠贫贱惯,陷身囹圄死生轻。
青春做伴多成鬼,白首同归我负卿。
天若有情天亦老,从来银汉隔双星。

字字如泣血,令人为之心酸。

此后,杨宪益就此封笔,不再从事任何翻译工作。到2009年,以94岁的高龄辞世。

纵观这位真正的上世纪大师的人生,虽也有悲痛辛酸,但却更有精彩绝伦的逆袭故事,与金子般的完美人格。

如果你也能做到如他年少时那样自信,那你必定能具备让自己成就功名事业的才能。

林肯说过,“一个人要为自己四十岁以后的容貌负责”。但如果是为自己骨子里的气质所负责,20岁甚至更早都可以。

所以,哪怕其貌不扬,你完全可以无比自信。

本文系历史最美原创稿件。作者枪君,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一个正确的选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