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掌握这项技能,人工智能也无法干掉你!

 陈辞令 2021-12-15

“我今年36了,我的青春都交给收费了,我现在啥也不会,也没人喜欢我们,我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

这是2018年1月,唐山收费站取消,一位36岁的大姐的哭诉。事情经过不复杂,当地政府为提高通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利用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等新的信息技术,替代人工收费。由此导致大量收费站人员失业。

01 大爆发的人工智能

2018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人工智能”继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后,今年再度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正文,而这一次,报告则进一步强调了“产业级的人工智能应用”。

2018年5月,在谷歌I/O开发者大会上,谷歌发布了最新AI系统Duplex,它能以接近人类的交流方式完成诸如预定餐位等任务。

2018年6月21日,继“腾讯觅影”发布之后,腾讯发布了国内首个AI辅诊开放平台,辅助医生提升对常见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和效率,并为医生提供智能问诊、参考诊断、治疗方案参考等辅助决策服务。

2018年,碧桂园宣布计划在全国开1000家机器人餐厅,由机器人完成下单、端菜、炒菜、洗碗等一系列工作

2018年9月19日,云栖大会,阿里正式发布杭州“城市大脑”2.0,“城市大脑”就相当于智慧城市系统,能将散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数据连接起来,并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和整合,对城市进行全域的调配。

2018年10月12日,"网红"机器人公司波士顿动力的新品刷屏了科技圈头版头条,波士顿动力将其称为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人形机器人"。

在2018年11月7日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新华社联合搜狗发布的全球首个“AI合成主播”再一次让新闻界为之震动。

2018年11月,英伟达宣布花费20亿美元打造的首款自动驾驶芯片Xaiver,在发布近两年后已于近日投入了生产。

02 宏观必须接受,微观有所作为

当人工智能正在以指数级的速度向我们袭来时,作为组织的管理者,我们还能做什么?当然,如果你觉得人工智能只是科学家们的事情,与我暂时没有关系,那么,等人工智能真正到来时,等那些先知在演讲时,他们甚至不需要再准备演讲稿,因为这个场景和当时互联网时代到来的场景,何其相似!而你,得到的,还是那句经典:“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查理.芒格说过一句话宏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微观才是我们可以有所作为的人工智能的趋势是不可逆的,留给我们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与时间赛跑,在被人工智能替代前历练成不可替代的本领!

03 人工智能呼唤全新组织

毫无疑问,要回答组织的管理者能做哪些事情,那么先要搞清楚,在人工智能的大背景下,我们的组织该何去何从?

曾任阿里巴巴集团参谋长的曾鸣,在其《智能战略》一书中提出了智能商业的概念,并认为智能商业=网络协同+数据智能,经过20年的数据积累、算法优化、协同的资源在阿里巴巴,大部分的商业决策目前都由算法驱动。如果说,过往的组织功能主要是强调分工、合作、完成目标(管理八字要诀:计划、组织、领导、控制),那么,面对未来,在商业决策,甚至公司战略都可交由计算机完成的情况下,未来的组织的功能到底是什么?

不可否认,计算机在逻辑判断、数据处理、趋势预测、细节处理等方面的能力远超出人类,将逐步取代人脑的左脑功能,但计算机无法取代的是人类的情感连接,计算机也不能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在越来越多的工作交给机器之后,未来的组织将专注于持续创新,组织的主要功能将是激发组织成员的创造力、持续赋能员工、激励员工、感召员工。

04 激励人心是未来管理者的更关键的素质

如果组织未来的功能在于激发员工、凝聚人心,那么,面向未来的管理者必须掌握的技能就是如何激励人心。

如果你天生是一个能调动氛围、能凝聚人心、具有感召力的teamleader,那么,恭喜你,你比其他人具备了先天优势,你比别人更懂得“卓越的领导力是通过情感来发挥作用的”这一道理。

如果,你并不擅长上文说的这些,你更擅长的是逻辑、思路、目标下达、进度管控、结果考核等这些更多需要依靠左脑去完成的工作,那么,或许你得和机器来一次PK,来决定谁会做得更好!需要指出的是,输的一方必须接受另一方的统治。

05 洞穿需求,管理预期,激励人心

谈到激励,不得不提的是经典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1943年,就能如此精准、如此概括性的提炼出人类的几个需求层次,且在现在看来都不过时,不得不说,实属不易!

有了“马斯洛需求层次”这个工具,激励过程变得简单:

洞穿需求——管理预期——满足需求

  • 洞穿需求:好的领导者一定是能洞穿人们需求、理清人们需求的人,并能将需求具象化,形成一项项具体的需求清单,并定期去审视,需求清单是否已经完成。                                                                               

  • 管理预期+满足需求:预期管理经常会被忽略,实际上,在洞穿组织成员的需求后,管理者首先要做的,即为充分评估组织内的资源,根据资源多少进行预期管理。记住,“较低预期+较高满足”=“意外惊喜”,相反,激励效果将会大打折扣,甚至不如不激励。          

  • 如何洞穿需求、如何管理预期,我们将在后续推文中专项为各位解答。

马斯洛认为,人们的需求层次是分层级,逐步满足的过程,但需要指出的,在应用“马斯洛需求理论”时,以下2点经常被忽视:

  • 当一个人在上一层需求未得到满足时,他会往下层需求拼命索取。这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会出现高管人员在离职时带走核心资料这类事件。

  • 当一个人在上一层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他甚至不会在乎下层次的需求有没有得到满足。这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在新中国刚成立期,当家做主的人民群众在饭吃不饱衣穿不暖的情况下,进行社会主义大建设,甚至会将生死置之度外,因为他们在最上层的需求(当家做主站起来的愿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