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七篇那个10岁就自暴自弃的孩子,揭露了教育最让人痛心的真相

 昵称cRpcd 2021-12-15

改变模式,温柔以待

作为一名老师,最看不过眼的就是学生上课时不好好听讲,不认真学习,老师说什么也不听。

最近,我就遇到了这样的挑战。

自从我开始带现在的这个小班,就发现有那么三两个学生,学啥啥不会,说啥啥不听。

一上课,他们总会找机会交头接耳,一会儿要去上厕所,一会儿趁我不注意就在背后搞些小动作。

最让我头疼的是,他们平时还会说脏话。几次课下来,我便和其中一个同学针锋相对起来,一见面就像是见了仇人一般的感觉。

某天上课,大家都在认真写习题,这孩子竟然自己搬着凳子,不经我同意就调换了座位。

当时我虽然不太开心,但是心想着,换就换吧,反正我拒绝或者批评他,也无济于事。 

结果,他调换座位后,不停地闹腾周围的同学们,搞得好几个学生在课上嬉皮笑脸地玩了起来。

我火一下就冒到了头顶,走过去严厉地说:“你赶紧回到你原本的位置上去!”

他抬起头看了我一眼后,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坐在那,一脸我行我素,看得我气就不打一处来。

正当我要发火时,脑海中突然冒出来一个想法:“要不试试'341肯定法’?之前我也冲他发过火,根本就没什么效果!”

我深吸一口气,先让自己的情绪缓和下来,在心中默念:“生气即践行,此时就是践行的好机会!”

趁着其他学生在做题,我顺势在他旁边坐下来,看着他心平气和地说:“小姚同学,我现在挺生气的,心里不舒服。”

“你私自调换座位,还和周围的同学交头接耳、嬉笑打闹,有时候还说脏话。”

“你作为一个10多岁的孩子,我觉得不太合适,希望你能试着改一改。”

他转过头看着我,不屑地说:“又不是没改过,没用的,改不了!”

看着他张牙舞爪的样子,我莫名有些心疼,他还是个只有10多岁的孩子,人生才刚刚开始,就有些破罐子破摔的迹象,这是经过了多少否定,才能让他产生这样的念头啊?

一个行为不端正的孩子,背后一定是缺乏爱和肯定的。

想到这,我继续温和地说:“你现在是不是觉得很无聊,想出去和朋友们一起玩?”

“在课堂上,你是不是觉得很压抑,但是来都来了,就生出了既来之则安之的念头?”

他点了点头,小声地说:“嗯。”

我拍了拍他的背说:“其实你可以试着去改变一下呢?”

他一脸沮丧地说:“我试过,没用的!我现在自己都不相信自己。”

我继续耐心地说:“老师觉得你肯定可以的!老师相信你,你看,刚才我在说话的时候,你就听得很认真,没有和我顶嘴,这就是好孩子。”

“我们能在茫茫人海中相遇,成为师生,这是一种缘分,为什么咱俩一定要像仇人一样呢?又不是不能正常沟通。”

他嘴角微微上扬,有些似笑非笑,并没有说话,只是像之前一样点点头“嗯嗯”了两声。

我觉察到他似乎并不排斥我用心平气和的方式和他聊天,于是我又笑着说:“我觉得,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就像小柴同学。”

“你别看他整天玩手机,其实他很热爱劳动,把教室打扫得特别干净,这说明他做事仔细认真。”

“我从来不觉得,一个孩子的好坏是用学习成绩来评判的,我想,你身上肯定也有优点,老师期待能慢慢地去发现哦。”

他低着头,看着面前的习题,不肯说话,我想他应该是听进去了。

快放学时,他突然走过来对我说:“老师,我把教室的卫生打扫一下吧。”

说完他把头扭到一边,不敢看我,我高兴地说:“好呀,谢谢你哦。”

虽然还没有正式放学,这会儿打扫可能还会影响其他在自习的同学,但此刻,我真的不忍心打击他想主动表现一下的勇气。

他或许觉得,他也和小柴同学一样,学习不好,但是打扫卫生肯定没问题。

在他打扫的过程中,我不时地表扬他:“你扫得真仔细,老师都没你打扫得干净呢!”

“哎呀,这样的小角落你也能发现,真是个细心的孩子!”

他挥动着扫把没有回应我,但我似乎看到了他口罩下微微上扬的嘴角。

潜移默化,改变惊人

第二天,我又去给他们上课,看着他坐在那,竟觉得我和他之间的气氛融洽了很多。

我发练习试题时,有个学生抱怨着:“老师,怎么又考试,我不想做了。”

这次,小姚没有帮腔,拿到题后,只是默默地写着。

做了大概半小时后,他又搬着凳子坐到了前面的位置,我没有阻止,因为他比之前老实多了。

我走到他身边,拿起他做的第一张试卷看了看,连忙肯定了一番:“写得真不错,前面几道题都做对了,而且字也写得好。后面的阅读你再看看,我觉得你能做出来的。”

等大家都写完后,我想找两个同学在黑板上来写答案,他主动举起手说:“老师,我也想写!”

我笑着点了点头:“好啊,你等会儿把第二题的答案写上。”

他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在讲解过程中,我又不遗余力地表扬了他一顿。

这节课,他不仅没有再乱扔东西,还减少了去上厕所的次数,骂人的话似乎也少了很多,能在自己座位上安静坐着的时间更是超乎了我的想象。

不知是我看待他的态度不一样了,还是他自己改变了。 

这天,我没有再生气地和他针锋相对,没有浓重的火药味,也没有尴尬的对立场面,我的心情格外舒坦、平静、满足,还略带一些欣慰和小骄傲。

这大概就是肯定的力量吧,一个可能很少获得肯定的孩子,老师的这点表扬和肯定,似乎来得更加珍贵。

我突然觉得,我的学习和改变不能再局限在家庭生活中,我也不再只为了自己孩子的终身幸福而努力。

我想,我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角色,我是老师,如果我的学习能让更多的学生和孩子幸福,岂不是有更大的价值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