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闫德亮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早期民族迁徙融合与古代神话传播流变研究》

 xianfengdui111 2021-12-15

早期民族迁徙融合与古代神话传播流变研究

2021年11月30日08:41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闫德亮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早期民族迁徙融合与古代神话传播流变研究》(项目批准号为:12BZW060),最终成果为同名专著。课题组成员有:金荣权、李玲玲。

当我们追溯民族诞生、民族生存、民族发展、民族壮大、民族文化、民族心理、民族精神等民族内涵因子的源头时,其焦点无一例外地聚焦到古代神话这块“文化圣地”。古代神话是古老的民族记忆,是人类童年的历史,其所塑造的神话形象及蕴含的精神品质在早期民族的诞生、生存、融合、发展中起着引领、规范、凝聚、信仰作用,它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支柱与精神家园,它滋养着民族的成长,激励着民族的创造精神,而华夏族的形成与发展也促进了古代神话的成熟与定型,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中华文明的传承。

一 华夏族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古代神话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即记述人类的诞生、生存、发展、壮大,这也是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

创世神盘古在一片“混沌”中天地开辟,宇宙诞生,随后他用身体化育天下万物,人类从此诞生。面对人类毁灭性的劫难,女娲炼五色石补苍天,并抟土造人婚配育人,人类得以重生繁衍,并沿着氏族、部落、部族(部族联盟)等早期民族形态的足迹一步步迈进民族的殿堂。在人类向民族迈进的漫长征程中,反映人类童年历史的神话得以产生传播流变。

上古时代,中华大地上生活着众多不同的先民氏族、部落和部族(部族联盟)。数千年甚至数万年的相互战争与迁徙,弱小部族逐渐被强大部族征服融并,最后形成了华夏集团、东夷集团、苗蛮集团三大部族集团。伏羲部族东徙与太昊部族融合形成了太昊伏羲部族,实现了早期民族的第一次大融合;炎帝部族东徙融并太昊伏羲部族实现了早期民族的第二次大融合;黄帝部族打败炎帝擒杀蚩尤统一了中原诸多部族,实现了早期民族的第三次大融合,以炎黄部族为主干的华夏族渐显雏形。对于游离于华夏族之外的东方东夷部族及南方苗蛮部族,炎黄及其后裔部族采取了战争、通婚与感化等手段进行部族融并。于是就出现了尧之女儿娥皇和女英嫁与帝舜、帝舜南巡感化三苗、禹灭三苗、大禹治水等不朽的神话故事,以及炎帝、黄帝、颛顼、尧、舜、鲧、禹、蚩尤、共工等世代传颂的神话英雄。经过炎黄后裔不断努力,中原及其周边的部族都归融到华夏族这个大家庭,民族大融合进一步实现,历史上第一个多元一体的复合制“华夏民族国家”夏朝得以建立。夏朝瓦解了氏族制,融合统一了天下万邦,华夏族得以发展。“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人在“天命观”的引领下,使华夏族规模进一步扩大。周人强调“德于民”的“天命观”,积极实施文化建设与神话改造,使华夏文化深入人心。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相互征伐,诸子激烈争鸣,古代神话核心体系与华夏文化基本框架构建完成,民族观念趋于清晰,大一统意识坚定明确,诸夏合并与华夷融合步伐加快,出现了全国范围的民族大融合,最后归于秦人的统一。汉朝的建立是文化的胜利,也是神话的胜利,更是民族融合的胜利。汉民族的形成使早期民族归于统一,也是华夏族成熟定型的标志。

二 神话引领着民族的凝聚与融合

以华夏族为核心的民族融合,既是武力的融合,更是文化的融合,其中神话的精神引领与灵魂信仰作用加速与巩固了部族的凝聚与融合,其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图腾的统一与先祖的认同。

图腾是先民们的祖先认同与部族灵魂的标识。上古时代,部族林立,图腾各异,龙、凤、蛇、鸟、牛、羊、虎为不同部族的图腾。由于龙图腾的超自然力及其丰富的精神内涵使其成为太昊伏羲部族的旗帜,并最早得到中原诸部族的公认。入主中原的炎黄部族联盟也崇信龙图腾。在龙图腾旗帜的引领下,炎黄及其后裔部族吸引与融并了东南西北的不同部族,华夏族规模空前壮大。

以炎、黄部族联盟为核心的华夏族对其他部族的融合,是以龙图腾为旗帜的融合,也是以炎黄二帝特别是黄帝为中心和血缘纽带的从“血缘”到“文化”的融合。经过融合,此前无数信仰其他图腾的部族放弃了原有的图腾而改信龙图腾,此前无数小邦族小部族也都认同炎黄的始祖身份而汇集到华夏族的怀抱。华夏族不断壮大,龙的传人不断壮大,炎黄二帝遂成了华夏族的始祖,华夏族遂成了炎黄子孙和龙的传人。

三 神话历史化与五帝系统的建立

原生态神话中,大神众多,互不统辖。随着古代神话的演进,大神们也都在以黄帝为首的五帝系统框架下找到位置,这是神话历史化的结果。

神话历史化开始于夏朝。夏朝建立后掀起了狂热的祖先崇拜,把大禹视为祖神和社神。夏人认为它们的王朝来自“天帝”,是“君权神授”的结果。商人也把自己的祖先视为天神,把自己的君王视为上帝的子孙,认为他们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言人和一切事物的管理者。周人也认为自己的祖先后稷是天子,但周人的“天命观”比夏商更进一步,认识到“天道所佑者唯有德佑民之君”的道理,认为王权虽受之于天,但重要的是保民以得天命。夏商周的帝王都把神话大神历史化为人类始神。

春秋战国之时神话历史化走向兴盛。诸子百家用“托古改制”的方式大肆虚构人物、伪造历史,以此来树立榜样、批判时代、构拟未来。于是,一系列神话人物登上了历史舞台,一部上古史被勾画了出来。神话成了信史,神话大神成了历史人物,一个历史化的五帝系统逐渐地呈现出来。

五帝系统的核心是黄帝,黄帝也是神话历史化的焦点人物。春秋时代,华夷四方民族观念与文化意识基本形成,为了华夏族的发展,为了天下一统,黄帝被推到华夏族的核心位置,被确定为华夏族的血缘与文化始祖。为了更加突出更加巩固黄帝的核心地位,战国之初,以黄帝为核心的“五帝”出现了,但名字、数量皆不固定,也无血缘关系。至战国末期,有统属与血缘关系的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形成了,但却并不为文化与社会所认同。至汉代,司马迁把五帝写进《史记》并描述出他们之间的血缘世系后,五帝系统才为华夏文化所认同与接受。

五帝系统的成熟与定型标志着中国古代神话历史化的完成,同时也宣布了中国古代神话的终结。五帝特别是黄帝成了以后民族融合的血缘纽带与文化根脉。

四 神话孕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在华夏族凝聚形成的过程中,神话不仅起到引领作用,而且对民族核心价值观与民族伟大精神的形成起到积极的孕育作用。

第一,忧患意识与社会责任。神话是远古先民对世界的形象反映,其中流露出先民对自然的恐惧之心和敬畏之情。为了改善恶劣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企盼长寿健康,先民幻想出了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燧人取火、伏羲画八卦、神农尝百草、轩辕造百物、鲧禹治水、羿射十日、夸父逐日、不死民与不死国、死而复生等神话。这些神话是先民“生于忧患”与改造世界的责任意识,它成就了我们民族“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使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不畏艰难与敢于担当。洪水神话是世界性的神话母题。当洪水灾难来临时,我们的神话英雄不是像西方神话中的神那样去逃生,而是勇敢地面对并战胜它,于是女娲“积芦灰以止淫水”,鲧窃息壤以息洪水,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等等。而当旱灾肆虐时,我们的先民积极求雨去旱,于是女丑曝日、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等等。先民们不屈服于大自然淫威的意志,反映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难、敢于担当的优秀品质,它使我们的民族告别蒙昧的过去,走进文明的时代,迈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第三,不屈不挠与自强不息。抗争与不屈是一种坚韧的意志,它是神话大神的品质,也是民族精神的重大体现。共工是一位不畏强权、不屈不挠的英雄神,他与颛顼、高辛帝、尧、舜、禹抗争,最后落个被诛的结局。另外,鲧腹生禹、刑天舞干戚、夏耕操戈盾立、蚩尤桎梏变枫林、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神话也都充分表现出了一种勇于挑战自然、敢于改造自然的不屈不挠与自强不息的英雄品格与民族精神。千百年来,这种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战胜一切困难,实现美好的梦想。

第四,勤劳勇敢与乐于奉献。中国古代神话处处闪耀着一种勇敢与奉献的光芒。盘古开天辟地化育万物、女娲补天造人、燧人氏钻木取火、有巢氏构木为巢、伏羲氏教民渔猎发明畜牧、炎帝神农氏发明农业、黄帝发明了指南针舟车文字等、尧帝勤为民事而死、舜耕崩于南巡途中、大禹治水过门不入、羿射九日、夸父逐日、断首刑天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乐于奉献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事业成功之保证,它鞭策着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

第五,和合向心与和谐共进。中国古代神话中有丰富的和合和谐精神。盘古化生万物、女丑曝日、断头夏耕、夸父逐日、颛顼死而复活、鲧死为禹等神话以及很多神话复合形象,都体现了天命和谐、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精神。龙与凤形象是和合的典型表现,龙与凤是多种动物和多种天象的融合体,它反映了人与天、自然、动植物“和”的心理,形成了民族的和谐观,这也是民族尚和精神的体现。华夏族的形成是“和合向心”民族精神表现最为充分的证明。正是这种“和合向心”的民族精神,使上古众多部族归融炎黄、凝聚华夏,最终成就了繁荣昌盛、和谐共进的伟大的中华民族。

总之,神话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与强大动力,是中国宝贵的思想精神财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该成果将民族迁徙融合与神话传播流变结合起来,放在中华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考察,为早期民族的迁徙融合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对早期民族与古代神话研究有补充意义。该成果清晰地指出了神话传播流变与民族迁徙融合的历史进程、演化特征与互动关系,认为民族的迁徙融合是神话传播流变的原因和契机;神话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滋润着民族成长、丰富了民族文化、孕育了民族精神。该成果的研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文化史及历史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高校文科教学也具有参考价值。该成果的研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对坚定文化自信、对中国梦的实现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责编:王小林、黄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